Monday, November 8, 2021

《孟子旁通》第67講 大勇定天下

《孟子旁通》第67講 大勇定天下

南懷瑾講述

 

齊宣王這一打岔,話題就轉了方向,可是孟子也真高明,立即隨著這個方向,繼續施行他王道仁政的教化。他說:你齊宣王好勇,不要緊,只要你愛好的不是小勇。你不要專去喜歡摔角、柔道、弄槍、舞棒這些個人小勇的玩意兒。一個人握著劍把子,把劍抽出一截來,眼睛瞪得大大的,衝著人說,你敢跟我較量嗎?這種只是普通的個人勇武而已,充其量是一個人對一個人的對打。功夫好,也許可以把別人打垮;功夫差,自己會被打得鼻青眼腫,難有大志。

我相信你齊宣王不會侷限於這樣的小勇,我希望你能把好勇的範圍擴大,像《詩經·大雅·皇矣》篇所描寫的文王那樣。當文王得到密國無故攻打阮國的報告時,怒不可遏,立刻整軍經武,出兵阻擋了密國的攻擊,逼得密國退兵,不敢再輕易侵犯別人。同時鞏固了周國自己的國防,增加了周國人民安居樂業的福祉,對天下人的期望也作了交代。這就是「文王之勇」。所以說,文王一怒,使得天下人民得到安定。當然,文王有沒有真的發怒,不得而知。像文王這樣的人會不會發什麼怒,也很難說。

在大家的想像中,孟子說話,總是有根據的,他說了文王的大勇後,接著又引《書經·泰誓》所說,「作之君,作之師」的話,對齊宣王說,《書經》上這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政治哲學的大原則,這原則要把握住。

在我國古代,君道與師道是平等的,要同時注意的。除此之外,後世再加一個「作之親」。身為一個領導人,不但要作為部下的老師,教導他們;同時還要像父母待子女一樣,關懷他們,保護他們。今天的公務人員,也應該具備這種精神的修養。雖然以公僕的觀念做事,但同時要具有「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的情操。在處理行政事務時,要兼帶教導之責,與關懷之情。

《書經》上接著說:「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在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有所欠缺時,政治領導者要設法彌補這種缺陷。同時一方面管領四方的百姓,不管他是善良的或邪惡的,都要負起教化、領導的責任。只要我這個領導人在,有誰敢放肆作亂?這一種氣魄,確實是宏大。因此,一旦有人橫行天下的時候,武王就責無旁貸的加以平服,使天下沒有橫行的人,沒有橫逆的事。這就是武王的大勇。所有他一怒之下,便弔民伐罪,把殘暴的紂王滅掉,而安定了天下的人民。

孟子最後說,你齊宣王的好勇有什麼關係,只要你所好的不是匹夫小勇,而是如文王、武王的大勇,能夠有大英雄氣魄,在一怒之下,而使天下安定下來。那麼有哪一個老百姓不喜歡大王的好勇?大家只怕你齊宣王不這樣好勇呢!從齊宣王不忍心殺一頭牛開始,一直到這一段,孟子對齊宣王所談的任何事,都是採取誘導的教育方法。齊宣王說自己有好勇的毛病,孟子就說好勇不是毛病,只要能夠擴大這個好勇的境界,齊國就有辦法。好像是假如齊宣王說好吃零食,他也會說沒有關係,只要把點心做得很多很多,人人都能吃到就行。假如齊宣王說好踢球,大概孟子也會說沒關係,只要全國的人都有踢球的閒暇和興致,都把腳力練好,就是好的。這就是孟子的教化,可見他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

美中不足的,是他並不能像縱橫家們一樣,只用兩三句話,就投其所好,打動對方的心。孟夫子的王道仁政畢竟還是難於被接受。

齊宣王這裡講到好勇,前面講到好樂,後面還講好貨、好色。在他同一時代的各國諸侯中,誰也沒有這樣坦白的,即使後世那樣多的帝王中,也很少有他這樣坦率的。所以我覺得他是比較可愛的一個人,而在他二十年的當政期間,能把齊國治理得繁榮、安定,實在有他的道理,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他在這裡所說的好勇、好樂、好色、好貨,其實也不只是帝王的心理如此,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心理。誰不好勇、好樂、好色、好貨?只是在程度上略有不同而已。當然他在這裡所說的好勇,也不是孟子所說的那種大勇。他所好的,還是一般人所好的小勇。談到好勇,我們想起兩個好勇的人,他們也是一國的君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