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熏陶!美學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培養的!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最近系統管的嚴格,上次十月6號被關閉了一個月。所以就沒有更新了。如果被關閉,就去新浪博客就好了。這十多年來,寫了很多東西,算是和各位同參道友溝通交流,不敢說是開示,或者也不敢說我講的都對。只是把我自己的學習方式告訴大家。
我沒學佛前,應該愛好文學,詩歌,當個文學家是我的夢想。為什麼呢,我非常佩服作家,你看他可以寫很好的散文小說,或者詩歌。很美的意境。佩服畫家,比如水墨畫,大學時看到許多學生去安徽的宏村西遞寫生,他們作品非常美,我覺得他們叫妙筆生花,也佩服音樂家,比如搖滾的寫歌的,總覺得他們有魔力,居然可以把情感唱的淋漓盡致。
所以我對生命充滿熱愛,甚至也佩服電影的,比如臥虎藏龍,了不起的意境。李安真了不起。所以在大學四年,幾乎都是看圖書館。我的中學在古鎮度過,那裡就有了沈從文的邊城的感覺,比如端午節賽龍舟是有的。大學四年,我一直找不出他的意義,後來我明白了,四年是在圖書館度過的。每天沒事做,就是去圖書館。
現在想起來,要感謝圖書館。後來出來,在廟裡作義工,就每天接觸的都是佛教的書,幾千本應該有。發現愛好還是讀書。讀佛教的書。每個時期讀書,感觸不同的。比如高中讀唐詩,和現在再翻出來讀,感受不一樣。就像現在大家讀佛經。停一段時間,甚至幾年,十幾年後,再讀,感觸又不一樣。
人要安心,就是念經,念佛,或者就是讀書。人只要心定下來,就會少造很多業。讀好書也是一種很深的修行。當然不一定讀文學,易經也可以,道德經也可以,甚至建築學也不錯。你看去山西,佛光寺,懸空寺,都是建築的奇蹟。也是生活的美感。或者地理也很好,尤其是去行腳,包括玄奘法師去印度,路上也是記錄風土人情。近代有個居士,高鶴年,他和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等交情都不錯,也是愛好行腳,寫了高鶴年遊記,也是不錯的。
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據說蘇東坡是五祖戒禪師轉世,我感覺蘇東坡對中國文化貢獻肯定超過了他的前世五祖戒禪師。又說蘇東坡再轉世是個和尚。但是無論如何,文學史少了蘇東坡,就少了很多趣味。當然關於淨土宗,我感覺東林寺在廬山腳下,廬山煙雨浙江潮,廬山煙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過,春天去感受一下,確實不一樣,尤其竹林中煙雨的感覺,在東林寺就可以感受到。也是很美的。
我總覺得唐宋的人都是很活潑,很開心的包括禪師。到了明和清以後,就越來越無趣了。我們現在禪宗。很多都是明清後期來的,總覺得好像也無趣的多,可能整個社會背景都無趣的原因。也不是禪宗的責任。朱光潛提出美學代替宗教,就是生命要有美學,美學是什麼?就是感受生命的美和莊嚴,這需要文學的熏陶。比如說,杜甫住在破草屋,就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是有些美學的味道了。
或者說,李子柒的視頻,也有一些美學的味道,他不是真正的農村生活,確是有美學成分在裡頭。人類需要美學的精神家園,一個人太重註實用了,也是無趣的事情。比如你跑去城市裡頭,你能拍出李子柒視頻那種感覺嗎?很難。或者說,臥虎藏龍,在竹林打鬥,你在城市的高樓大廈,能有這種美學嗎?很難。美學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培養的。
以後我希望自己寫文章,就是少一些宗教的氛圍,多一些陶冶情操的文學的氛圍。生命的精彩和美,不在於你很有錢,有錢很精彩,作農民沒錢也不一定就不精彩。這個需要一個時代慢慢的熏陶。
比如說人可以吃糧食,那美學的文學藝術,也是一種糧食,精神糧食。比如說,佛教的唱誦,這屬於音樂的部分。我感覺音樂部分要好好探討一下。因為對於美感的熏陶很有用。比如佛教三寶歌,國家有國歌,某些社也有社歌,都要有歌,歌就是要表達某一種情。比如寺廟鐘鼓,木魚的聲音。加上梵唄也是一種。這也是熏陶。
某種程度上,叢林的一切聲音,都是為了熏陶人,就是要有美感。一個人不能只是滿足於吃飽就好了。蜜蜂的蜂巢都非常有美感,人更要講究美感。
本公眾號作為私人學習的公眾號,不是宗教的賬號,特此說明一下。盡量減少宗教的成分在裡頭。我希望自己也多學習,以前很看不起學者,現在表示懺悔。學術也有學術價值在裡頭,就是比較嚴謹。如果普通法師講課,比較隨性,學術也有嚴謹的好處。我所以寫文章,就是我愛寫,僅此而已。更多為了娛樂自己,大家不要當成標準來評判。如果你覺得有幫助,最好。沒有用,就看過就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zyy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