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8, 2018

《幸福錦囊集》,二、學習篇:老師如何贏得學生的信任?

《幸福錦囊集》,二、學習篇:老師如何贏得學生的信任?

蔡禮旭老師講述
 
記得我當老師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的時候,我的學生們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有一個女同學舉手說:「老師,你會不會打人?」從這句話聽得出來,孩子對老師很有戒心。我觀察到這個現象,就要轉化過來,才能讓學生信任我。
我發現他們差不多在上午十點多肚子就餓了,他們正值發育期,所以我在抽屜裡會放著餅乾,而且這個餅乾都是天然烘烤的胚芽餅乾。學生只要到十點多,一定會走到我的講桌旁邊,然後對我說:「老師!」我就聽懂了,馬上把餅乾拿出來說:「只可以吃兩片,吃多了,中午就吃不下了。」就這樣學生一點點地跟我接近了,這叫收買人心,只要我們的動機是為對方好就對了。
我還想為學生們多付出一點,於是我去買了一個電鍋放在學校,每個星期五就煮些點心給孩子們吃。記得第一次我做的是芝麻紅豆湯圓,煮好之後,我打開電鍋蓋,真是香氣逼人,這時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出現了。
很多的孩子很有氣節,不被這些香氣誘惑而堅持不吃,但有些孩子一聞到香氣就受不了,跑過來就吃,結果大約只有一半的學生吃到湯圓。有些同學吃了一碗之後,還要求吃第二碗、第三碗,這些學生吃了以後,我再去找他談心,問他什麼他就講什麼。我把這些訊息收集起來,對於了解學生的家庭和學習狀況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因材施教。
我煮了三個星期,於是起了個念頭,我跟學生說:「老師這幾個星期示範一個人生重要的態度,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要懂得服務別人,老師現在要把這個很好的機會讓給你們。」
學生一聽就很熱心的舉手回應,我趕快找一個學生,把次序排出來。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我把這個工作做出來,正好是讓孩子磨練做事能力的好機會。第一個學生就過來找我,因為他要跟我請款,這時候我馬上跟他講:「你去買的任何一個東西一定要留下記錄,這樣老師才知道你花了多少錢,這件事就讓你全權處理,需要哪些人幫忙,你都自己負責,你需要老師幫什麼忙,你也要交代我。」
我們教導孩子做事的方法,一定要啟發孩子從幾個角度去思考,並告訴他們要注意五個W和兩個H。這是西方管理學,我們也要博覽眾長,西方好的部分也要虛心學習。這五個W是指:人(who),地點(where),時間(when),為什麼(why),什麼事(what);兩個H是:如何做(how to do),要多少錢( how much),從小訓練孩子們的做事規劃和財務規劃,如何評估預算。
我告訴學生:你要做這件事需要哪些人幫忙,這個點心需要哪些材料,都要列出來,你就很清楚要怎麼做。當然做任何事以前,動機很重要,為什麼要做?今天為什麼要煮點心?要讓同學吃得歡喜,所以一定要煮同學喜歡吃的,而不是自己喜歡吃的。就像我們在推展讀經教育,也要了解為什麼要推展讀經?目的一定要清楚,假如不搞清楚,可能走在半路上,走到另外的歧路都不知道。
很多人推展到一半,會以為學生可以背那麼多經典,真的不簡單。背得多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能依照經典去落實,學會做人做事,所以增長做人的德行才是推展讀經的真正目的。一個人對目的清晰,就不會走偏。同理,我們經營家庭、經營事業、經營財富的目的何在?為了讓父母、妻兒有好的生活品質,但是往往走到一半就變成在追逐金錢遊戲。所以,這個「為什麼why」也是特別重要的。
你在什麼地點煮這個東西?或者在什麼地點去買到你想要的東西?地點是不能忽略的。還有是什麼時間去買,在什麼時間去做,也是不能忽視的。學生第一次做點心的時候打電話到我家,是我父親接的,學生說:「麻煩爺爺通知我的老師,請老師帶一個瓦斯爐來。」因為我已經交給學生全權處理,所以學生要求我做什麼,我也要做到,於是我帶了一個瓦斯爐到學校。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所有的人都來參與,不會做的人也都過來學習。
有一次做蛋餅,學生拿過來請我吃,這是個很好的機會點,我馬上跟學生講,除了想到老師以外,還應該想到誰?學生若有所思地跑出去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他跑去何處。結果我的學生就在全校跑來跑去,拿著自己做的蛋餅送給了很多老師吃,我們雖然沒有打廣告,但全校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有個女老師就走過來說:「這個蛋餅是誰做的?做得這麼好吃!」有個胖胖的小男生抬頭挺胸走過來:「老師,我做的!」他在做事當中,自信心就提起了。
我們讓孩子做這件事,不但訓練了做事能力,也訓練了做人態度。本來我們班的學生對老師比較冷漠,但這個活動辦下去以後,學生遠遠的看到老師,手就舉起來:「老師好!」讓他們對老師、對長者都變得有禮貌,懂得恭敬。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老師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做好榜樣。有一次我們開運動會,有一位家長帶了好多飲料上樓,他來的時間剛好是我們去操場排隊,這個家長本來打算放下飲料就趕快走的。
這時,我主動向他問好,他就跟我說:「老師,我的兒子比較聽你的話,他不太聽上一個老師的話,我兒子講,上一個老師跟他們一起吃飯時,只講一句大家一起吃飯,結果學生每次還在盛飯,老師就已經先吃了。」所以,當老師的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要特別謹慎,這樣也是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接著他又說:「老師,你也是說大家一起吃,但是你都比學生晚吃。」為什麼我比學生晚吃?學生盛好飯的時候,我都習慣跟他們講一句俚語,因為俚語都是那一個族群裡面的老祖宗留下來的精闢智慧,像「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恩」,當我們手上抱著孩子,感覺到撫養孩子的辛勞,才會想到父母的恩德非常大。
所以,我每次在吃飯時先教他們一句俚語,教完以後再走下講台巡視。「對飲食,勿揀擇」,「你這個菜夾這麼少?要不要老師幫你服務一下?」學生馬上說「不要」,自己就乖乖再去勉強多夾一點菜,這樣巡視下來,當然比學生們晚吃了。
確實,孩子的眼睛很利,耳朵也很利,而且不止是一雙眼睛、一雙耳朵,而是幾十雙同時在看老師的言行舉止。我們在修學過程,感受到教書可以提升境界,因為這些孩子隨時都盯著你,你有沒有做到?警覺性不提升也不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