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畏難。勿輕略。】
這『勿畏難』,就是不要害怕困難。在我們四書《中庸》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提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也就是說,人家做一次就會了,縱使我們比較駑鈍,我們就做一百次也要把它做到會;人家十次就會了,我們縱使要做一千次才會,我們也要有所毅力去做。假如人都抱持這樣的態度去面對事情,「雖愚必明」。縱使本來的基礎是比較駑鈍,勢必也會大開智慧,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當我們都用這樣去應對事情,很多時候就不會自己被自己打敗、嚇退了。楊淑芬老師她也常說,她說她會常常鼓勵自己。孟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所以她就說:我一定可以!因為一個人陪伴你最久的是誰?是你自己。所以時時要自我砥礪,自我鼓舞,這很重要。
我在教書這兩年也體會到德行是孩子一生的根基,所以要趁年輕深入中國文化,我就把工作辭掉。我的父親就說:教育乃百年大計,做這件事很困難,你要考慮清楚。後來我就跟我父親講,我就分析給他看。在歷史上真正很有貢獻的人,絕對都不是很有錢或者很有權勢。我們看看,孔老夫子有沒有錢?孔老夫子有沒有權勢?沒有,憑的是一顆真誠心。我的老師釋淨空教授他也是沒有錢、沒有權勢,但是由於一顆真誠,也把正法、把聖賢學問向全世界弘揚。所以我們明白事情的成敗絕對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真誠之心才是根本。當我們有這一分明白,就不容易退卻。後來我父親提到教育確實要做很久的時間,甚至於要一百年才會看到效果。後來,我接著跟父親講:我們這一代不是抱持著要看到中國文化開花結果。我們這一世,只要中國文化不要在我的面前斷掉了,那我就很安慰了。
後來我就到澳洲去學習。剛好起了兩個念頭,第一個念頭是希望有一個很好的中國文化老師,第二個念頭希望,因為自己德行太差,很多壞習慣,所以假如有一位長者、一位好老師剛好在我旁邊,那就太好了。所以我到了澳洲,上課的時候,楊淑芬老師就坐在哪裡?坐在講桌上,講《德育故事》給我們聽。然後,盧叔叔就坐在我的旁邊,連空一個位置都沒有。所以諸位朋友,你所感來的境界、感來的人際關係,真正的根本在哪?在你的心。所以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假如我們的心有很多對立,有很多紛爭,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怎麼樣?衝突不斷。但我們的心中假如是念念希望能有所奉獻,自然就會感來很多人對你的幫助。所以不要怕困難,只要你有這分真誠的心,助力就會接踵而至。
後來在前年的九月,楊老師帶著我到海口去。結果去了一個禮拜,我們去了山東曲阜,因為推展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先禮拜孔夫子,因為孔夫子是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聖人。當我們去了這一趟山東曲阜,楊老師非常感慨,因為看到三孔裡面很多的古蹟都被破壞掉了,所有讚頌孔夫子的墓碑幾乎都砸壞了。所以楊老師就跟我說,她說她一看才更深刻體會到中國文化的敗喪如此嚴重,所以我們不得不做了。她就決定要在北京架設一個全球性的中國文化網站,就是「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接著楊老師就跟我說:你一個人回去!我要到海口的時候,我爸爸還特別交代,交代我一定要站在楊老師後面好好學習。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去了一個禮拜,我就必須怎麼樣?一個人做,而且舉目無親。所以當楊老師告訴我:你自己回去!我們的內心突然生起了一句孔老夫子的教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其實我們做很多事不要先想太多的煩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只要是正確的方向,你就先盡心盡力做就對了。
所以我自己回海口以後就開始到處演講。我問楊老師說:我要怎麼學習?楊老師講得非常簡潔,她說:你現在就一個目標先講三百場演講。所以很多人都問我:蔡老師,怎麼演講?我也會很簡潔的回答他:先講三百場,我就是這樣被楊老師訓練出來的。結果到海口去第一場演講,面對海口三百多個老師。看得出來我很容易緊張嗎?看不看得出來?你看我那麼瘦,怎麼可能不會緊張?瘦的人腸胃就不好。所以我記得我在大學聯考的時候,緊張得睡不著覺,還吃了兩顆鎮定劑還是沒效。其實不是沒效,隔天早上發生效用了,所以我那一次考得實在是暈頭轉向。後來因為有深入經典,所以知道「理得心安」,很多事強求不來,慢慢調整自己的性格。所以要演講前一天我趕快在孔老夫子的聖像前面給他頂禮三拜,然後請古聖先賢要保佑我今天好好睡一覺,明天才有精神講課。結果很有感應,一覺到天亮。所以就從那一場開始,就一連馬不停蹄的,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去講。因為確實在家庭也好,在團體也好,在學校也好,最缺乏的就是德行教育。也由於這一場一場的磨鍊,我們才得以能力有所進步。
所以我在八月份在海口講了一個主題,叫「中國的遠祖四千五百年前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我在講這個課,總共講了八個小時,那是在七月中。後來這個課程我也講了將近十次,講到十一月中的時候到香港去錄影。結果同一個主題,第一次是八個小時,三個多月以後講四十個小時,整整幾倍?五倍。所以人有很大的潛能,只在你要願意接受鍛鍊、接受磨鍊。我前年第一場講課是十月十一號。去年在海口又辦了五天的課程,是七月十三號。有幾位朋友整整剛好快一年的時間沒看到我,所以當我在講課當中看到他們很熟悉的面孔,我就請他們說一下我第一次演講跟一年後有沒有差。結果那個老師馬上就說:差好多!他都不會保留一下。
所以我們人確確實實有很大的潛力,不要擔心。而且當你真正把這個決心、願心發出來,很多的助力自然而然就來。所以我在海口在找地方當我們的教學中心。第一次到一個汕頭人的家裡面去,是一位女士,我跟她聊了兩個小時。汕頭人很強調孝道,所以她一聽我們是要弘揚中國文化,內心很歡喜,所以馬上答應場地就要免費給我們用。所以那天晚上我在回家的路上,眼淚都流下來。確實我們要信真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我一個人在那裡也從來沒有去接觸過當地很多官員,統統都是當地的很多朋友一起幫忙的。所以,當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就能夠去喚醒每個人的真心。
所以,在那裡幾個月的時間也發展得很快。後來在去年的三月十五號,深圳有老師邀請我過去上課,所以我們也到深圳,三月十五號開始講課。在三月份以後,我就變成一個禮拜在深圳,一個禮拜在海口,就這樣坐飛機飛來飛去。到了去年的七月中,因為暑假到了,楊老師說暑假期間老師比較有時間學習,我們應該辦個四場大型的教師研習會,一次五天。所以就在海口辦第一場,在七月十三號辦。七月十一號海口的天空出現了八顆星星,而且那個星星讓你的感覺就好像掛在你們家房子的樓頂,感覺很近。我沒看到。隔天,我們中心的老師把這個報導拿給我看,說所有的這些天文學家都找不到這八顆星的來歷,因為過了幾個小時星星就不見了。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報導的時候,我的腦海裡馬上浮現八個字,哪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們來思考一下,現在所有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也好,它的問題在哪?都在缺乏這些德行的教化。所以只要這些德行的教化得以張揚,相信可以再創一個中國人的盛世才對。
所以七月中那一場我們辦了五天,是在一個很高級的酒店辦的。為什麼會到這麼高級的酒店辦?因為剛好我在六月底要回台灣一趟,當地的朋友請我吃飯,吃完飯隔天我就走。剛好在那個餐廳裡面老闆來了,跟我們一起坐,吃飯,他也很喜歡中國文化。那時候我在講《朱子治家格言》,他聽了就很高興。他說:下一次你來講一定要找我去聽。「德不孤,必有鄰」,因為聊得很開心,他就說:今天晚上我送你回去。明天早上坐飛機也我送你去。才第一次見面。
結果就在回家的路途上,這個企業家他就說:蔡老師,孔老夫子以前講課,就是因為有一個子貢,很有錢的弟子,他才能夠講學這麼樣無後顧之憂。他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聽了也很感動。結果他就說:我的飯店樓上有一個專門的會議室,可以坐上百人,而且冷氣特別強。因為海口很熱,我們中心又沒冷氣,我一直在那裡擔心,到時候辦,會不會每個人拿著手帕在那裡擦汗。突然他那麼一講,我馬上說:那你的場地可不可以借給我們?他說:沒問題。所以我回台灣,心裡也沒有罣礙。後來回去,七月十三號到十七號辦完了,辦完以後我們要去付錢,結果小姐就說:錢統統都付光了,不用付了。我們嚇一跳,白吃白喝五天,怎麼都不用錢?結果再深入了解,老闆娘在後面聽了五天的課。在聽的過程,這個老闆娘內心很感動,她說:我的孩子都十幾歲了,小學都沒有學到這個。因為來上課的都是小學老師,她希望把這個講座辦好,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得到利益,所以每天她都去把帳結了。
所以我們要透過自己的人生去體驗真理,確確實實只要有這一分善心,一定會有很多善的力量來幫助你。諸位朋友,你有這個信心嗎?怎麼那麼小聲?你有沒有這個信心?有!「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事情的成敗在信。假如你不相信你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你就很難把他教好;假如妳不相信妳的先生「人之初,性本善」,妳就可能會跟他有衝突;假如我們不相信聖賢說「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跟經典也會隔一層膜。所以信很重要。
我們接連在深圳,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在安徽廬江,還有汕頭、廈門,還有到東南亞三個國家去辦課程。整個課程辦下來都沒花錢。因為都是在上課過程當中,很多人很感動,都主動希望拿錢出來辦這樣的課程。還有拿錢給我們希望我們去印書、去推廣。所以我們本來只要辦四期,後來四期辦完,各地都要求我們去講,整個緣就怎麼樣?打開來了。
所以當你有這一分心要做,你不要操心,我們就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慢慢緣分就會自然而然去安排,而且安排的事絕對不會讓你做不來。上天很慈悲,當他知道你只能扛二十公斤,他就會讓你扛二十公斤,但是你要每天練體力才行。等你可以五十公斤了,他就給你五十公斤,不會把你壓死。你看我這麼瘦小,沒被壓死。可是我回過頭來一看,還真是如此。第一年沒有讓我當班主任,因為經驗尚淺,所以帶了四個年級的科任。第二年就帶了一個六年級畢業班,程度又難了一點。後來又帶了全校不好帶的班,所以難度怎麼樣?慢慢加高。後來,帶過了這一班以後就調到海口去了,也讓我慢慢磨鍊。所以諸位只要有心,不要操心,上天自有安排。
節自細講《弟子規》第24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