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20

《論語別裁》狼虎叢中安身

《論語別裁》狼虎叢中安身
南懷瑾講述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這個「危」字就是正的意思。「孫」字古代與「遜」字通用,遜者退也,就是謙退的意思。孔子說,社會、國家上了軌道,要正言正行;遇到國家社會亂的時候,自己的行為要端正,說話要謙虛。字面意思解釋了,我們再研究一下孔子。
這看來好像他很滑頭,教學生們幾種態度。其實不是滑頭,在這裡是教人處世的臣道,做幹部的基本原則,也可以說是作人的基本原則。天下太平,國家社會都上了軌道的時代,一個正人君子,行為要端正,說話正直,沒有關係,無所顧慮,也不會有鬥爭。但當處在動亂的社會中,第一個原則:行為要端正,如當公務員,不貪污,不犯法,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可是在言語上,少發牢騷,不要得罪人。因為亂世裡沒有章法,否則的話,往往出問題。從歷史的記錄,生活的經驗,都可以看到。
前面曾經說過,大家說蓋棺論定,而在人生經驗中,有許多人,許多事,蓋棺不足以論定,有許多人硬是把冤枉帶到棺材裡去的。看穿了這個道理,又何必怨天尤人?
第一個就說到岳飛,他所處的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他要北伐,完全對,所以岳飛的人品行為,是危言危行,正言正行,結果蒙冤死了。他沒有做到《論語》這一段的「危行言孫」,怎麼說他言不遜?「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是他要北伐的口號。二聖是宋高祖的父親和哥哥(過去帝王時代,稱皇帝為聖人,非常有趣。)他當時的口號,就是非打不可,準備一定要打到東北去,把太上皇、皇兄兩個人請回來。
他這個話說得也對,是正言,但二聖回來,高宗怎麼辦?所以秦檜要殺岳飛,不過是拍高宗的馬屁。因為高宗自己的意思,認為岳飛真可愛,可是打儘管打,迎回二聖來,教我這個現任皇帝怎麼辦呢?而這個話,高宗又無法告訴岳飛,所以岳飛的死,就在他自己不能做到「危行言孫」!
第二個說到馮道,這個人前面曾提過的。在唐宋之間,五胡亂華幾十年間,換了好幾個皇帝,都是胡人來統治。五個朝代,都請他出任要職,活了七十三歲死了,晚年號為長樂老人。可以想像得到,此人第一是「危言危行」,生活非常嚴謹,本身一點漏洞、毛病都沒有,既不貪財,又不好色。他家裡一口放生池,養了一些魚,他兒子抓了一條魚吃了,也被他責打了一頓。
可是歷史上批評他沒有氣節,有奶便是娘。歐陽修論歷史,直罵他無恥。可是在馮道的詩中,發現他的思想,認為只要立身端正,在狼虎叢中,都可以站得往。他認為在當時那個時代中,都是豺狼當道,不須向誰盡忠。只是要保存中國文化的精神,中華民族的命脈,等待自己國家有真正的人才出來領導,用不著為胡人盡忠。他等了好幾十年,直到他死後才出了一個趙匡胤。
這個故事說明馮道在當時那麼亂的時代,對「危行言孫」是做到了。本身的行為非常端正純良,而態度上、言語上,絕對有分寸,不發牢騷。與歐陽修相反的意見,有王安石、蘇東坡等人,他們卻認為馮道是菩薩位中的人。由此可見是非之難定論。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這又是孔子對於人的才德分類。他認為真正有道德、有修養的人,一定有文字著作,或者有名言留給後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人,都有德又有言。但是有些著作的人,文章寫行很好,理論上講修養、講道德,也說得蠻像樣的,卻不一定有很好的修養德行。一個仁者一定有大勇,這個勇並不是會打架的好勇鬥狠;而一個勇者,不一定有仁。這裡要注意的是「不必」兩個定,這表示不一定。當然,有言又有德,有勇又有仁更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