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4, 2020

《論語別裁》養生送死無憾

《論語別裁》養生送死無憾

南懷瑾講述

 

所重:民食、喪祭。

這句話,古書上圈點的句讀作:「所重民,食喪祭。」這個句讀,我不同意。不要以為古人大儒講的話,就一定是對的,我們為真理,為了求真,對的就是對,不對的就是不對,大儒不一定沒有錯,錯了的事多得很。

像我們這些連小儒都不夠格的經驗,常有寫錯字的時候,學生看到也不講,後來自己發現,問他們為什麼不講?他們說老師寫的怎會錯,像這樣的態度就蹧糕,老師不一定就對,要多提意見。即使我對了,學生沒懂,多提意見問一聲,也不算錯,為什麼只是聽話?所以對古人的話,也要注意。這句話是說,施政所注意的重點,在民食,人民的生活;其次喪祭,就是送死。換言之,政治的重點.就是養生送死,這是關於經濟方面的。

寛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這裡是另外四個原則。上古的政治,始終是寛,這是儒家的主張。道家則主張寛猛並重。我們讀歷史讀到用猛的時代,就是法治,嚴格的管理;寛則是講禮治,如歷史上有名的漢唐時代。

說到這裡,想到另一個問題,近四五十年來的一般人喜歡研究明史,而且最喜歡研究明代後半紀的歷史,這事怪得很,大家為什麼喜歡研究明史?是否與清代有關?與我們推翻清朝的革命有關?其實這些都不是理由,我認為這是一種歷史的風氣,如以《易經》的道理來看,這是一個怪現象。為什麼我們專研究這些,不去研究漢代怎麼興的,唐代怎麼興的,這些興旺的氣象為什麼不去研究?

漢朝的文景之治,是主張寛的,法令也寛,最初漢高祖到壩上,因為始皇法令太嚴,而他與老百姓只約法三章,最簡單的三點,可見漢朝的興起,一開始就是寛的。當一個社會經過多年的戰亂,老百姓受嚴刑統治以後,最好的政策就是濟之以寛。漢朝到了漢武帝以後講法治,酷吏就出來了,慢慢收緊,嚴起來了。

這是因為社會群眾的心理,太寛了以後,容易放任,就非要用猛,非嚴格管理不可,政治上運用寛的猛的手法在於人。儒家寛可以得眾,而「信則民任焉」,上面領導的人言而有信,老百姓就完全信任你。「敏則有功」,敏捷聰明,就可建功業。「公則說」,凡事公正、公平,則大家心悦誠服。

這篇書從一開頭到這裡的叙述,好像同孔子乃至孔子的弟子門人都沒有關係,只是記載了上古歷史的資料,寫的和前面十九篇完全不同,實際上是表示孔子的思想,延續中國上古的傳統文化,就是從這些地方來的,因此下半篇就提出來孔子的思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