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7, 2020

《論語別裁》孔子的行誼

《論語別裁》孔子的行誼
南懷瑾講述

說到這裡大家要注意,尤其大家將來出去,在政治上領導的機會多。講到中國的民族性,有一部書,是顧亭林的名著《天下郡國利病書》。前面曾說過,明亡以後,顧亭林是始終不投降的。不過他高明,不投降當然清朝要嫉妒,可是他有本事,自己不投降,教學生到清朝作官,這樣也可以由學生保護他不投降,可是他自己在地下做策反的工作。
他也很有錢,到一個地方娶一個太太,生了孩子又走了。他娶許多太太生許多孩子,他有他的道理,因為反清復明是要滅族的,他這樣做是為了要留一個根。他走遍天下,就寫了這部書。每個地方他都去看了,尤其是各省的軍事要地,都去看了。所以後來成為研究中國地理、研究中國地方政治思想必讀的書。
第二部書是顧祖禹寫的《讀史方輿紀要》,也是研究政治地理、軍事地理最重要的書,現在讀來還有價值。這兩部書合起來稱為《二顧全書》。當年凡是留意國家天下事的,尤其是研究軍事的人,都要讀的。
在這部書當中,對於每一省先有一個總評,而且對地方性、民族性寫得很清楚,所以不妨找來研究。說到這裡,就感到我們中國的確每個地方的民性各有不同之處。所以古代將領帶兵,對於何處的兵適於衝鋒,何處的兵適於後勤,何處的兵適於陸戰,何處的兵適於水戰,都大致要有個了解。所以清中興的湘軍、淮軍各有不同優點。
政治也是如此。但是要注意一點,儘管地方民俗各地不同,但萬一有外力入侵的時候,一定團結一致,先把外來的侵略驅逐了再說。地方性有如藥材,某種藥產在某一地方,別地產的就不行。像當歸這種藥,台灣也在培植生產,可是它的藥效就差。當歸最好的是甘陝出產的秦歸,其次是四川出產的,差一點點。
現在研究阿里山氣候土質和甘陝一樣,但種植出來的當歸,藥效始終還是有問題。所以由於地理的關係,各地出的植物不同,出的人物個性也不同。因之古代出去當地方首長的,對於這一縣的縣志,這一省的省志這類資料,都應該先知道,當然能夠讀一下《讀史方輿紀要》更好,可以多一層了解。
地方性的觀念,常深植人心。人往往因為地域觀念的偏見,而影響了對個人的評價。經常會聽到:「噯呀!他是某地方人!」好像某一地方的人統統都是罪大惡極似的,連孔子的學生都是這樣。
孔子接見了互鄉一個年輕人,「門人惑」,這三個字多嚴重?學生們都奇怪,懷疑老師怎麼和這個地方的人講話。到底孔子與眾不同,他告訴學生們說,肯求上進的人,我們一定要幫助他,不要使人沒有進步的機會,不能使人退步。
「唯何甚」,孔子對學生說,你們太過分了,怎麼這樣一種狹隘的胸襟和態度?孔子在罵學生,我們自己也要反省:有時我們覺得某人不好,當他真的做了好事,我們仍不願認為他好,人的心理往往會有這種毛病。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說,即使是一個壞人,他能夠自己反省過來,等於洗了一個澡一樣,把自己弄得很乾淨,來求進步。只要能夠這樣,不就好了嗎?如果說昨天有一點錯誤,今天即使有了好的表現,卻仍不以為然,那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做朋友,也沒有一個人才可用了。所以這一段是說教育的態度,也是說自己度量的培養。
子曰: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等於解說《里仁》的話,談仁的用。仁義並不是摸不著、看不到、很高遠的。只要在觀念上引發仁慈心,去愛別人,有一點愛心存在,就是仁愛的道理,就可達於仁道,不要去向外馳求。
下面講到孔子作學問、作人的一個事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