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下一句,『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小孩子他還沒有建立是非判斷的時候,有時候會隨手拿東西,他有時候是覺得好玩。所以做父母的養育孩子確確實實要多用心,因為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為,會馬上表現在哪裡?臉上,他會心虛。有位母親剛好察覺今天孩子回來的臉色不大一樣,她就去翻翻他的書包,結果發現裡面有幾顆蘋果。奇怪,怎麼會有幾顆蘋果?馬上問自己的孩子。當然孩子可能一下子覺得反應不過來,也很緊張,就支支吾吾的;後來就招了,跟幾位同學經過水果店順手就拿了。其實他不見得是要吃,是幾個同學一窩蜂,那個氣氛讓他覺得好玩。
這位母親二話不說,馬上帶著這個孩子到水果店去,到的時候先跟老闆鞠個躬,然後跟他道歉,老闆還在忙,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她說:我的孩子拿了你幾顆蘋果。這個老闆還覺得沒什麼關係。媽媽就把錢付給他,然後要求他的孩子要跟老闆道歉。當他是第一次犯錯,你馬上制止他,他會終身記住,不會再犯。當他看到母親在跟人家鞠躬賠禮,其實這個孩子內心會怎麼樣?覺得很慚愧。所以,我們母親的身教,就喚醒孩子的慚愧、羞恥之心。孩子不可能不犯錯,但是只要他犯錯,我們能適時的指導他,反而都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
另外有位媽媽他帶孩子去書局逛,逛了以後,因為很多的日記本都會附有一支小小的鑰匙,她的孩子就拿著鑰匙。後來母親出去以後,發現還給人家拿了個小鑰匙,就拿回去要還給收銀台的小姐。收銀台小姐說:這個拿回去也不知道裝在哪裡,就送給你!那時候媽媽也不以為意,就拿回去。後來小孩上學,她就突然察覺到,孩子會順手拿同學的一些小東西回來。所以,孩子還沒有是非判斷的時候,他一做錯誤的動作,你不糾正他,他有可能以後會習以為常。當父母的在孩子五、六歲以前多付出,謹慎教導,相信這些是非好壞會扎得很穩固。
所以,古代的母親都謹記要教誨孩子「一瓜一果之弗貪」,一瓜一果都不能貪,「一絲一毫之不苟」,絕對不能有貪小便宜的行為讓孩子去養成。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可能就偷金,教導孩子「物雖小,勿私藏」,不可以拿人家的東西,長久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因為他貪,到最後很可能想要的東西他就會不擇手段去偷、去搶。所以養孩子的不貪,在他往後是養他廉潔之心。廉潔非常重要。
我們古代說「舉孝廉」,為什麼要「孝」跟「廉」來衡量一個人能不能替國家服務?我們來看一下,「孝,德之本」,做人的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潔的時候,他在辦事當中才不會圖謀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無私,把事辦好。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一個國家的政治好跟不好,從哪裡看?從廉不廉潔,所以,廉就是政治的根本。我們今天假如看到從政的人不廉潔,這個國家人民生活起來就很辛苦。
現在社會有很多的現象,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根本都是教育問題。所以教育已經忽略了一段時間,我們現在去抱怨沒有用。所以從自己開始,從每位家長、每位老師開始教孩子不貪,養他的廉潔之心,這樣我們往後幾十年後的社會才會愈來愈好。當幾十年後的社會愈來愈廉潔,愈來愈懂得孝敬父母長輩,我們的晚年才怎麼樣?才有前途可言,所以每位家長跟老師的付出絕對都不會白費。
(擷選自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第10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