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22

太上感應篇 - 第193集 - 淨空法師講述 - 1999年新加坡、澳洲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一百二十三節,也就是這一本書倒數的第二段: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全文總結前面一小段「推本念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有過不怕,貴在能改。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讀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我們所造的罪業要跟他相比,我們很輕,他造得重,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可是這個人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在臨命終時後悔,以真誠心懺悔,念佛求生淨土,他往生了。釋迦牟尼佛把這一樁事情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藏經》裡面的《阿闍世王經》。佛告訴我們,他不但往生,他是上品中生,真正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這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造極重罪業都能往生,問題是你真的要改,從內心裡頭改過,知道自己錯了,往後永遠不犯這個過錯。

  毀謗三寶,這個過失也在阿鼻地獄。歷代祖師大德沒有學佛的時候,都造這種罪業;學佛之後,懺悔!天親菩薩早期學小乘,毀謗大乘,以後接受他哥哥的教誨,知道自己錯了,他在佛面前發誓割舌頭懺悔。他的哥哥就告訴他,「你過去用舌根毀謗大乘,你現在為什麼不用舌根去讚歎大乘?為什麼把舌頭割掉?」他這一省悟過來,從今以後讚歎大乘,這是改過遷善的好榜樣。假如我們過去曾經做過謗佛謗法謗僧,造這個罪業,我們今天反過來,讚佛讚法讚僧,這就對了!這就是天親菩薩給我們示現的模範、榜樣。回頭,要以行為回頭,心行都回頭,這才能消業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現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誰都會講。不但現在人會講,古時候的人也會講。在古代唐朝時候,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個法師為什麼叫鳥窠?他在樹上搭個小蓬,住在樹上像鳥窩一樣。你就曉得他生活多簡單,萬緣放下,是個老修行人。白居易遇到他了,那個時候他是杭州太守,太守就像現在市長一樣,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大意?鳥窠和尚就說這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笑笑,這個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一句話,「三歲小孩雖然能說得,八十老翁還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要做到。怎樣才能做到?這個事情非常非常重要,關係我們前途,關係我們來生,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換句話說,不但關係來生,也關係我們現前,現前可以趨吉避凶。

  世尊慈悲到極處,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針對我們現在人怎樣斷惡修善。佛說菩薩有一個方法,可以永斷惡道苦,這不但是三惡道,六道都苦,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惡道苦。在佛菩薩眼光裡面,十法界都是惡道,所以這個惡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連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道,都是惡道。為什麼?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惡道。佛講菩薩有一法,這個菩薩是法身大士,一真法界的菩薩。這個法是什麼法?他教我們「日夜」,日夜就是不能間斷,「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晝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常常想到善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一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他們的善,不要念他們的惡。念他們的惡,把他們的惡變成自己的惡了,你說這個人多愚痴!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至善的,跟佛沒有差別。

  現在我們懂得了,佛與法身菩薩他們心裡所裝的全是善法,一絲毫的惡法都沒有。凡夫錯了,錯在哪裡?心裡面全裝惡法,不去裝善法,眼睛看,專門看別人的壞處,專門記別人的惡行,口裡專門說是非。你天天是心惡、念惡、行惡,你怎麼會不墮惡道?菩薩何以能夠離一切惡道苦,十法界他都超越了,他就是憑心裡頭絕不容納絲毫惡法,這個方法好。你能做到這一點,佛就說了,你常得親近諸佛如來、菩薩、聖賢,你跟他們做朋友,入了他們的俱樂部。我們為什麼不把念頭轉過來?這比什麼都重要!別人造惡與我不相干,別人有善,我們記取、學習、效法。別人有惡,絕不放在心上,絕不放在口上,這是積德累功,要從這個地方做起。惡人也有善行,讚歎善的,絕不提惡的;不但口裡不提,心裡頭根本沒有。能不能做到?有人說很難做到,我看了之後,印象就很深。印象為什麼深?你把它裝到裡頭去了,所以你才有印象。你要不把它裝到心裡面去,哪來的印象?

  我們新加坡這邊有位許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歲,她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一生沒生過病,一生活得非常快樂。一天吃一餐,這一餐只吃生菜,油鹽醬醋調味的,她一律都不吃,完全吃生菜,回歸大自然。我們錄的有錄像帶,做成光碟,你們大家每個人都帶一片回去。你看看人家一百零一歲,只掉一個牙齒,身體完全沒有毛病,耳目聰明,看報紙不要戴眼鏡,反應跟年輕人完全一樣。人家怎麼修的?佛在經上講這些話,她沒有念過,她沒有聽過,但是她做到了。她唯一的一個好處,就是專門記別人的好事,絕不記別人的惡事。

李木源居士問她,那你看到這些惡人惡事,你怎麼看法?她舉個比喻,我看到惡人惡事,就像在馬路上看到來來去去的人一樣,這個比喻得好。你們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那些人,回來之後問你,你記得嗎?記不得。為什麼記不得?你沒有把他放在心裡。由此可知,我們是可以不把他放在心上,你偏偏要放在心上,那有什麼辦法?我們從馬路上走過,你看看好多人走來走去,也聽到他們在那兒說話,要問你他說什麼?明明聽見,但是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沒有注意。注意是什麼?你的心裡頭把意思注到裡面去了,就裝到裡面去了,叫注意。沒有注意是什麼?沒裝進去,雖然見了,雖然聽了,不知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每天都做。如果能保持對一切人事物都這樣作法,你的心多清淨,你多自在,你多快樂。為什麼要記別人的過失?為什麼要記這一些不善?佛菩薩這個法子好極了。

  善惡的標準是什麼?佛說了「十善業道」。身,殺盜淫,這是惡,決定不著心,決定不放在心上。口,你聽人家的妄語、惡口、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意,貪瞋痴。這是十惡,佛講的標準,十惡決定不許可有一分一毫夾雜在你心裡頭,心裡面完全充滿了十善,這樣修學就能成無上道,就能成佛。所以我們看許多佛像,畫的佛像,佛像上面畫個圓光,頭部畫個圓光,光頂上寫三個字,這三個字有用中文寫的,也有用梵文寫的,還有用西藏文寫的,都一樣,「唵、阿、吽」。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十善業道的圓滿。「唵」是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吽」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這十條做圓滿,就成佛了。所以佛講法身菩薩這一法是正確的,我們在佛像圓光上看到,這個方法是修行的根本,從這裡開始,也到這裡圓滿。

  『久久,必獲吉慶』,只要能夠斷惡修善,斷十惡,修十善,你一定獲得「吉慶」,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轉禍為福』。希望我們同學們要好好的記住,認真的修學。好,今天時間到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