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第一三七集) 1999/11/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37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從第六十九節: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到七十五節:
【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這一段是「剛強之惡」。第一節我們曾經給諸位做過報告,小註裡頭一開端給我們提出四個字「正直和惠」,這四個字確確實實是我們做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儒跟佛都講發菩提心,菩提心世尊在《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們把經論合起來看,實在就是儒家所講的「誠意、正心」。「正直律己」,這個正就是正心,正心是直心;「和惠待人」就是大悲心,就是迴向發願心。所以我們仔細讀誦體會,世出世間這些大聖大賢,他們說的言語不相同,意思完全是一致的。所以世法跟佛法很容易會通,世法跟世法也沒有障礙,《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真理的確只有一個,在佛法裡面稱之為佛,稱之為心性;其他宗教裡面稱之為真神,稱之為真主。它起作用,廣大而沒有邊際,所以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度」就是協助的意思,教導的意思,幫助的意思,服務的意思。我們從這個地方著眼,從這個地方去修學,這是大乘教下祖師大德常常勉勵人從根本修。我們現在明白了,根本是什麼?根本是一個概念,是一個觀念,哲學家所講的宇宙觀,人生觀。我們對於人生的看法,對於宇宙的看法,與事實真相相應的,在佛法有些時候說與性德相應的,這是正法;如果與性德相違背,這法就是邪法。但是要知道,邪法跟正法都不離自性,所以說邪正不二,這個是其他宗教裡頭沒有的,這的確是高一個層次了。邪正在心性上講是不二,在現相上講也是不二,念頭上有差別,感受上有差別。但是這種差別,僅限於凡夫有,迷的人有,覺的人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明白這個道理,依據這個道理,我們才有正覺,再向上提升才正等正覺,你的思想純正,見解正確,你的行為自自然然就如同諸佛菩薩一樣。
我們總結佛菩薩教導我們的綱領,樞紐的綱領,「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自自然然就相應了,怎麼會有惡念?怎麼會有惡行?逞強好勝,作威作福,總以為自己在別人之上,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這個念頭錯了,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行為也錯了。這一段裡面,這是「剛強之惡」,這兩句是總綱。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我們從這些例子,舉一反三,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有沒有做錯事情。
【敗人苗稼。】
我們沒做,這是破壞農夫這些莊稼。但是以此類推,凡是破壞別人生活方面的,物質受用方面的,都屬於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的引申。住在都市裡面,工作的方式很多,從事於政府方面部門服務的,拿薪水過日子,靠這個生活。除此之外,有經商的,有做工的,他們有他們謀生的方法,你去障礙他,你去破壞他,使他丟了飯碗、失去工作,或者使他工作待遇降低,都是屬於這一類。第二句:
【破人婚姻。】
這裡面就包含著破壞別人家庭的和睦。諸佛菩薩決定是促成這個家庭,相親相愛,互助合作,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無論在哪一個宗教,對於家庭都非常重視。佛法教給我們,修行基本的科目是「孝親尊師」,幾乎所有宗教裡面的聖賢教人都沒有例外的,都是從孝敬教起。佛家講孝親尊師,把孝親擺在第一,尊師擺在第二;其他宗教裡面把敬神擺在第一,孝親擺在第二,沒有不重視的,這是佛跟其他宗教不相同的地方。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親,不可能有尊敬師長,這是合乎邏輯的,中國人講合乎天理人情的。但是宗教一般要尊奉一個神,肯定神是造物主,神主宰一切,所以把敬神擺在第一,一切仰賴於神,在佛法講叫「他力法門」。
佛法的修行證果靠自力,不靠他力;唯獨在淨土宗與密宗,這是所講的二力法門。雖然是二力,二力就是靠自己也靠他,二力裡面還是以自力為第一。這是跟一般宗教觀念上不相同的,就是你自己一定要認真努力,如理如法的修行,才得到佛菩薩威神的加持。你自己要不用功夫,要想得到佛菩薩威神加持,是辦不到的。這個我們現在仔細想想,合情合理!我們自己有一分功夫,佛對我們加持是一分,我們有兩分功夫,佛加持兩分,我們有十分的功夫,佛的加持是十分。這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不是完全仰賴於神明的。
佛菩薩對我們最大的恩惠是教誨,教導我們。譬如世間人想求財富,佛教給我們生財之道;也就是你要得到財富,佛給你講得到的道理,以及你得不到的道理,都講給你聽。這個理論通達明白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肯認真努力去學習,去修福,果報就現前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要想豐收,佛教你怎樣去種植,你就會有豐收,佛是這樣教給我們的。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的完全要靠神的賜予,如果他們要錯會了神的意思,其實他們神的那個賜予,真正的意思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就怕錯會了意思,以為自己可以不必努力了,完全靠神的賜予。一切都仰賴於神,這是什麼樣的生活?靠救濟過日子,我們每天生活所需要靠別人救濟。佛教導我們,是教我們怎樣去生產。古聖先賢他們的意思不錯,就怕我們自己錯會意思。我們看許多宗教徒錯會了神的意思,再回頭看看自己,佛門裡面有很多佛教徒也錯會了佛菩薩的意思。這個原因在哪裡?大經大論裡面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問題出在沒有人教導。我們讀經,憑凡夫的知見,憑自己的想法,往往把經典意思想錯了、曲解了,所以佛才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道理在此地。
對於日常生活的教訓,尤其是生活細節方面,確實有些宗教說得真好,說得非常詳細,像伊斯蘭教。佛教裡面也有,但是佛教是世尊多半教導出家人,出家人的戒律、威儀,也說得很詳細。但是這一部分,現在大家都疏忽了,沒有人學習了。不要說太繁雜的,最簡單的《沙彌律儀》,十條戒律、二十四門威儀,今天去看的人已經不多了,去學習的人沒有了,所以今天佛教在行門上講不如其他宗教。我們比不上天主教,比不上伊斯蘭教,他們在生活細節裡面,依舊在講求,依舊在奉行。我們經典反而變成只是在經論上談談這些道理,不切實際。
《感應篇》是行經,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它講的多半是原理原則,不像《沙彌律儀》,伊斯蘭、天主教他們的生活規範,講得那麼詳細。可是這些原理原則我們掌握住了,讀這些生活規範就非常歡喜,你自自然然羨慕,自自然然想去做,而不是別人勉強你去做,不是別人勸你去做,你自己就很想去做,所以道理不能不懂。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