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6, 2022

太上感應篇 - 第88集 - 淨空法師講述 - 1999年新加坡、澳洲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大家好。

《感應篇》在第三十七節,是第四個大段,講到惡報,以前面兩句做為總綱:

  【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義理兩個字很深、很廣,能夠明瞭義理這是大學問,中國古人所謂的實學,實學就是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標準是什麼?完全可以得到受用,不是玄學,是我們切身的吉凶禍福,這才叫實學。我們以出家人來做個比喻,義就是應該要做的,應該要做的你要做。『非義而動』,「非」是不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你要去做這是惡,不但是惡,大惡。順著理去行這是善,這個理是什麼?理就是性德。如果違背了理,那也是大惡,我們雖然有的時候,好像不見得這是很大的惡,殊不知累積起來就變成大惡,積小惡就變成大惡,積大惡就變成極惡,這道理在此地。

  我們出家人如何隨順義理?佛給我們做了樣子,菩薩給我們做了樣子,歷代祖師大德都給我們做樣子。佛菩薩的樣子是絕對的標準,祖師大德的樣子放寬了,為什麼?怕我們做不到,所以尺度就放寬。放寬了,但是還沒有太大的違背,所以他依舊能成就。如果把義理兩個字忘掉,心行完全相違背,這個出家人必定墮阿鼻地獄,這個我們要知道。佛給我們的榜樣是什麼?一心求道、修道、行道。道是什麼?道是真實的戒定慧,這是大道。如來一生所說的一切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三學。由此可知,義理也有三層,最高的義理是慧學,其次的是定學,最下的是戒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三學相應不相應?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著眼。

  定慧太高了,雖高,要學,為什麼?不學就不能成就。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非定慧不可;戒學最殊勝只是人天福報而已,免墮三途。諸位一定要清楚,要想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縱然是念佛求生淨土,也要定慧。念佛最低的功夫也要念到功夫成片,這才能往生,功夫成片就是初級的定慧。沒有這個就不能往生,你念佛念得再好,持戒再嚴,念佛還是人天福報。所以什麼叫定、什麼叫慧,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國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學佛的人,沒有不讀《金剛經》,《金剛經》就是定慧的標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定慧,那就是禪定;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慧。如果我們對於外面境界還會受誘惑,六根接觸六塵心還會動搖,這個人持戒再好,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所以要往生一定是禁得起誘惑,不為境緣所動,一向專念,這個人就決定得生。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在此地,決定不能搞錯了。

  非義、背理,今天的社會我們看到就太多了。最顯而易見的,信徒喜歡某一個法師,親近某一個法師,那個喜歡有感情在裡面,那是非義、是背理。法師去巴結信徒,這個信徒有權、有勢、有財富,唯恐這個大護法跑掉了,這是非義,這是背理。給你四事供養,讓你過得舒舒服服的,道心完全沒有了。這個一般人看,這個大護法,好!其實那是什麼?我們眼睛當中看,那是大魔王,不是大護法。你無量劫來,這一生好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有個解脫的機會,他一下把你拉住,那是魔王。今天有許多人把魔王當作善知識,把十惡業當作善知識,這就錯了。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好榜樣,出家人你這一生你究竟幹的是什麼?我們細細想想佛陀的一生,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得乾乾淨淨,這是我們第一樁要學的。第二,幾乎用全部的時間,日夜不休,勇猛精進,修戒定慧三學。自己修學有心得,教化一切眾生,那是無量功德。自己生活非常簡單,三衣一缽,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我們凡夫看到他生活清苦,他裡面那個樂受,我們沒辦法想像到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諸位講,沒有經營過道場。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這些場所都是有主的,他們邀請佛在那裡弘法,佛是在那裡暫住的。所以我們看到佛經上「佛在」,佛在哪個地方,沒有說佛住,住就是他的家,家才住!佛在什麼地方,那個在跟住完全不一樣,在是沒有家,住是有家。所以修行人,那個諸佛菩薩都是再來人,尚且如是示現,我們想想我們是什麼人?業障深重的凡夫,如果有這些事務來勞累,我們的道業決定被毀棄掉。

  所以我常常勸同修們,真正學道,像我這種程度,我很幸運,一生當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沒有事務上的操心,才有這麼一點點成就;如果是叫你管人、管事、管錢,就完了。我們自己要想一想,細細想想,我們出家為的是什麼?不能違背了本願。出家是不是去經營一個道場?佔有一個道場,像社會一般人一樣,這行業當中爭名奪利,是不是搞這個?搞這個,如果你有這個福報,你也能得到一點,但是轉眼之間,阿鼻地獄去了。我在這一生當中,有人送道場給我,我不接受。簡豐文當年送杭州南路這個道場給我,我問他,「你是不是想害我?」他聽了愣住了,他說,「法師,我怎麼會害你?」我說,「你送道場給我就是害我,道場要不要管理?」他說,「那當然要管理。」「道場要不要開銷?」「當然要開銷。」「你不害我?」最後我跟他談條件,你送道場給我可以,道場你管理,開銷你負責。他全部答應了,那可以,點頭,行,我還是不管事!這等於說是掛個虛名而已,決定不管事情,我們的心才能專一。

  每天讀經,不讀經的時候思惟經義,時時刻刻佛陀的教誨盤旋在心中,宗門叫疑情。久而久之,不一定遇到什麼緣就有個悟處,佛這個意思懂得了。所謂「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這個疑不是懷疑,是理太深了,不懂,但是常常想著,不定什麼時候遇到機緣就明白了。如果你有事務操心,你一天到晚想的是亂七八糟事情,這些事務不但障礙開悟,障礙定,也障礙戒,戒定慧三學統統被障礙住。一天到晚生起來的是什麼?生起來是煩惱,是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你在造業,這大錯而特錯。

  所以我在一生當中,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說到,道場決定是在家人的,居士的,在家人建立道場,禮請出家人來弘法利生。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一樣,道場都是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他們的,他們禮請釋迦牟尼佛來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出家人對於五欲六塵絲毫不沾染,這個好!清淨自在,永遠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一絲毫都不沾染。所以一定要有個出塵之心,超世之心。還想爭奪道場,霸佔道場,據有道場,控制道場,這是輪迴心。輪迴心,參禪、念佛、講經說法都是輪迴業,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而且罪業還非常重,重在哪裡?你打著佛的招牌幹輪迴業,所以果報在地獄。如果不是佛的招牌,果報不定在地獄;只要是打著佛的招牌幹這些事情,沒有一個不墮阿鼻地獄,我們要清楚、要明瞭。

  義理兩個字要搞清楚,這兩個字深廣無盡,所謂是古德教給我們「窮理盡性」,到達最圓滿的那就是如來果地。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義理兩個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知道多少一定要做多少,最淺的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順從佛的教誨,那是順義理;違背佛的教誨,那就是『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佛教我們孝養父母,我們做到沒有?佛教我們奉事師長,我們做到沒有?你能夠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小義,小義理。更深、更廣的,佛在經上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能夠把孝養父母的心推廣到孝養一切男子、女人,那你這是大義理,這還不是究竟圓滿。究竟圓滿,那《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但對一切人要孝養,跟對父母一樣,對一切畜生、對一切眾生都要孝養,那才叫究竟圓滿,那是佛菩薩的大義,佛菩薩的真理。我們現在做不到,能夠做到把孝養、恭敬達到整個人類,你就算不錯了。暫時不說十法界,只說人法界,你能普及到人法界,你就算不錯了。

  怎樣才叫孝順?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忠孝」那一段上講了很長,順性就是孝順,不是順情,順人情錯誤了,順性德。哪些是性德?五戒是性德,十善是性德。換句話說,我們殺生、偷盜、邪淫,這是違背了義理,這是不孝;我們妄語、兩舌,違背性德,是不孝、是不順!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標準已經建立了,我們一定要順從符合這個標準,不可以違背,這是善惡的分水嶺。可是我們行善難,造惡容易,原因在哪裡?無量劫的習氣。佛在經上說得好,我們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十一個,你就想一想,惡多善少,所以造惡太容易,造善就太難。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有高度的覺悟,要真正的醒過來,這人叫開悟,覺悟了。把自己煩惱習氣控制住,順著義理而行,我們就會有成就。

  出家人要記住,我是說老實話,如果你有個道場你決定墮阿鼻地獄。什麼人可以有道場?大徹大悟之後。古時候佛教傳到中國,出家人才管理道場,管理道場的是什麼人?都是佛菩薩再來的,管理道場是為修行人服務的,是佛菩薩不是凡人。我們是佛菩薩再來的,那行,沒有問題,你大慈大悲你做護法,管理道場是護法,不是修法,是護法,你是菩薩,你是佛陀再來的。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有斷,不幹;煩惱習氣真的斷掉,還要看緣分,沒有緣分勉強不得。我們這一生時光有限,太短了。如果你是中年,你曉得你將來還有幾年好活?以為自己可以活到八十、九十,靠不住!四十、五十走的太多了。我學佛出家那個時候的同參道友,差不多四分之三都不在了,他們都是四十、五十走了,「黃泉路上無老少」。所以每一分命光,我們都要把它掌握住,不可以浪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