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大家好。
這幾天我們都在談「忠孝」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實在說認識的人並不多,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兩個字所表的義趣的人就愈來愈少。我們也是限於時間,只能做一個簡單扼要的介紹,這麼一個簡單的提示,諸位如果能夠細心去體會,這兩個字包括了一切佛法。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甚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都不能超越這兩個字。孝是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體相,忠是講它的大用,要以《華嚴經》的經題來說,孝這個字就是經題上的「大方廣」,忠這一個字就是「佛華嚴」,孝是大方廣,忠就是佛華嚴。所以它的含義無盡的深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大藏教的經典,就是這兩個字的詳細發揮。忠孝兩個字做圓滿了,就是無上菩提,就是如來究竟的果地。個人成聖成賢,家庭和合,社會安詳,一切眾生都能和睦相處,離開這兩個字都做不到。所以這兩個字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
古人說,「一家仁,一國仁」,仁是仁愛之人,仁這個字也是會意,是什麼意思?仁愛就是眾生。所以這個字的顯示是二人,不是一人,有我還有別人,自他是一體,自他不二,這是仁表的意思。宗門有一句話說,「識得一,萬事畢」,佛法常說「入不二法門」,真正識得一、入不二法門,這個人才是仁者。佛家稱人稱為仁者,這個稱呼是極為尊敬,佛在經典裡面稱菩薩為仁者。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仁慈的人,只有菩薩才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們要一家都做到仁愛,諸位要知道,仁愛比親愛意思又不一樣。親愛是從情上建立的,感情深厚;仁愛是從理上建立的,知道什麼?自他不二,萬法一體,那個愛心是從理上、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那是真愛,永恆不變。別人愛我,我也愛他;別人不愛我,我還是愛他。別人以善心對我,我以善心對他;他以不善心對我,我還是以善心對他,那是菩薩,那是仁愛,不是通常講的親愛能夠相比的。
情是多變的,所以從情生出來的愛心是無常的,愛會變成怨,會變成恨。這些事情,我想諸位同修都很容易了解,現在社會上大家看看就知道,有多少人初結合的時候好朋友,男女結合的時候恩愛變成夫妻,但是沒多久離婚了,變成冤家,變成對頭,朋友變成敵人,太多了。什麼原因?那個恩愛結合是感情的,表面看的是不錯,裡面問題複雜,所以它不是恆久的。佛菩薩那個愛心是永恆的、不變的,為什麼?表裡一如,表是平等的,內是清淨的,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自性,這才是我們本來面目,學佛無非是恢復自性,恢復本來面目而已。今天世界不平,人心不平,我心平,我的世界平,以我的平等心、平等觀、清淨法界,入眾生法界,得大自在,《華嚴》說的「無障礙的法界」。這完全在個人的修養,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的一生。諸位想想,這是多麼幸福、多麼圓滿,人生的意義、價值就在此地。
我說一生,這是隨俗說,如果真實說,那是永恆的。生命是永恆的,世間人迷惑,以為有生死,明白人知道沒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生死是轉變,因與果的轉變。轉變是必然的、是肯定的,所有一切萬物都在變,哪一法不變?除了真性之外,都在變。而且你要曉得,剎那在變,剎那不住,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又變成果,永遠在循環不住。你能夠覺察到這個真相,生死就了了。佛家常講「了生死」,了是明瞭,對於生死這個事實真相你徹底明瞭了。明瞭的人轉變自在。我們佛法有說乘願再來,願力受身,諸佛菩薩應化世間,那個轉變是自在的。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這轉變的事實,在這裡面打妄想,起分別、起執著,分別執著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愈轉就愈不善,愈轉愈不好,不會轉。這是說生死流轉的一個事相。
這幾天也許諸位同修從電腦裡面看到,外國人講我們這個世界災難的訊息,有很多同修看了之後,這心裡面慌張,無所適從,來問我。我告訴他,如果世間真的會有這麼大的災難,你相不相信有許多佛菩薩應化在我們中國?在世界亦復如是。最近的一位,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有沒有給我們透過這個訊息?有,《文鈔》裡面說得太多了,說有很嚴重、很大的災難。這災難有沒有救?有救。他老人家教給我們《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能夠依照這三本書去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這個基礎上老實念佛,這個災難就化解了。為什麼能化解?佛在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曾經讀過,「一切法從心想生」。人心天天想惡事,天天造惡行,感召得來的就是災難。如果從心地裡面把惡斷掉,想善的、想好的,我們最近幾年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劫難就轉過來。
為什麼不肯學好?學好從哪裡學起?從不自欺,不欺人開始。如果還是自欺欺人,你所做的都是假的,你這個劫難轉不過來。所以我常勸人,佛教給我們要破四相。破四相並不是對於高級修行人說的,諸位在《金剛經》上仔細去看,小乘須陀洹就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須陀洹就開始了。須陀洹他自己不以為他自己證得須陀洹,這就是離四相。我們對於我、人、眾生、壽者有這樣堅固的執著分別,佛法的門都入不進去。初果是入門,要是像學校念書一樣,小學一年級,才入學。大乘法裡面,五十一個菩薩次第,是初信位的菩薩。四相要不捨離,初信位的菩薩你都不夠格,你學佛學得再好也不過是名字位中,有名無實。從前李炳老常講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為什麼?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輪迴業。學的是佛法,講的是佛法,造的是輪迴業,有什麼用處?
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我們自己的罪業太重,無量劫來煩惱習氣斷不掉,表面上做得好像布施、持戒、忍辱,像那個樣子,裡面心裡像大火一樣、猛火一樣,不是平靜的。佛法的殊勝,殊勝在內部功夫做起,它叫內學。煩惱火,怎麼樣能夠把它熄掉,化為清涼?智慧。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講般若用了二十二年。唯有真實智慧,才能做到真誠、清淨、平等、覺悟、慈悲;沒有真實智慧,縱然做到,那是外表,那是一個假相,不是真實的。假相雖然也可愛,早晚會被人揭穿,你自己不能修行證果,那是偽裝的、是仿冒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你就曉得,決定不能離開戒定慧。戒,印光大師給我們提示,最淺顯的、最基本的,五戒十善,不能不做到,五戒十善就能改造命運,就能夠消除劫難。如果想成佛,如果想出離六道輪迴,想證聖果,那個基礎就是淨業三福。所以眼前雖然有眾多的災難,只要真正努力去學五戒十善,這個災難就能避免。
所以印光大師一生就提倡這樁事情,五戒十善,老實念佛。你們看看他老人家一生,做的是什麼?他的口號是十六個字,他真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印光大師一生就這十六個字,真做到,做得圓圓滿滿。敦倫盡分就是忠孝兩個字,倫是倫常,敦是和睦,一家和,一國和,一個世界和合,盡我們自己的本分。我們自己是個什麼身分,是在什麼工作崗位,要把自己的職責做到盡善盡美,這是盡分。我們現在是出家人的身分,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事情?要學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言行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做真誠的榜樣,做清淨、平等、覺的榜樣,做慈悲的榜樣,做看破、放下的榜樣,做自在、隨緣的榜樣,做老實念佛的榜樣,這是出家人的本分。
對於僧團真誠的恭敬讚歎,古德常說,「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彼此互相恭敬,互相讚歎,一團和睦,佛法就興。不但我們這一個團體我們要和睦、要尊敬、要讚歎,擴大到這個世間、這個社會所有一切的團體,我們都要尊重、都要讚歎,和睦相處,互助合作。有些人說不容易做到,我跟他說不難做到,只要你真正做了三樁事情,這個事情就做到。第一個是真誠至善之心,真誠的善心;第二個是真實的愛心;第三個是無私、無條件的供養布施。你只要把這三樁事情做到,天下太平,連妖魔鬼怪都和合。中國諺語常講「仁者無敵」,你想想這句話,仁在佛法講是慈悲,大慈悲的人。什麼叫無敵?心裡頭沒有敵人。這個意思說大慈悲的人,能夠融合不同的族群,能夠融合一切眾生,這才是把忠孝做圓滿,真正是盡忠行孝。這個本子裡面註解很多,註得非常之長,非常的詳細,這一段我就講到此地。註子希望諸位同修自己去看,你們有疑惑的地方可以來問,這兩個字我就不多講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