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第61講 生民何計樂樵蘇
南懷瑾講述
其次,我們研究政治的也好,研究社會的也好,研究軍事的也好,許多都認為歷史上朝代的變更,是由於農民不滿於政府的壓榨,而起義革命,也有的說是農民與知識分子結合而起義。其實,並不如此,農民們並不是因為不滿現實,就好作亂;我國農民素來乖得很,沒有這種情形。而農村的流氓與知識分子結合,起來作亂的事,是曾經有的。認真地說,只有來自農村的人,知道民間疾苦,與知識分子結合,起來革命的則有,至於農民本身起來革命的事情則沒有。固然漢高祖、朱元璋曾經種過田,但也只是一個短時期,不算是真正的農民。但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社會,幾千年來,都停留在「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的狀況之中,有人起來煽動一下的時候,社會就亂了。
以上這些是中國的情形,我們放眼看世界各國,又有所不同。例如歐洲的古希臘、西班牙等等國家,先天上沒有辦法向農業方面發展,只有在商業上找出路。而商業的最好出路,是航海到別的島嶼或陸地做生意,於是形成了海運的發達。當時的所謂海運,老實說,到了陸地,有王法的地方就是貿易,在海上一般人看不見,就是海盜。至於奴隸的買賣,女奴的掠奪,乃至新大陸的惡行劣跡,都是有史可尋的。大概說,十六世紀以前,歐洲國家並不富裕,連黃金都少有,許多都是這些海盜們搶印度,騙中國,這樣從東方刼掠過去的。
等到歐洲的產業革命以後,機器發達,代替了人力,資本集中,大量生產以後,資本家的財富愈來愈多,工人愈來愈苦。這時馬克思看到當時的景象,才提出了勞工第一,勞工神聖等意識,才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產生。
但是也說明了,在歐洲、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不問其是以農立國或工商立國,在過去的歷史,一般百姓們總是過著「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的生活。
至於今後如何呢?經濟不斷地發展,社會福利等措施也不停地擴展,大家都汲汲於全人類的「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結果如何呢?問題似乎並不單純,也不樂觀。因為還有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有待處理,在心靈的修養,達到相當的程度,精神、物質兩方面都滿足了,人類才有安定的可能。不然,仍會造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的痛苦。
孟子和齊宣王的這段談話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兩人思想上,最大的一個分歧點。孟子是聖賢,聖賢的思想,處處是為了大多數人,普遍的、平等的長遠利益著想,要大家「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而齊宣王是一個國君,尤其是戰國時代的典型君主,他的為政,是為了他那笑而不答,隱藏在心裡的「莅中國而撫四夷」的個人大欲。所以我在前面講到,歷代帝王出來打天下,口裡都是說為人民解倒懸之苦,而事實上是為了滿足他們個人的權力欲。過去由英雄主義一變而躍登帝王寶座的帝王與強盜,都一樣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和動亂。
元朝時有人就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中原莫遣生強盜,強盜生時豈可除?
一盜既除群盜起,功臣原是盜根株。
元人還有一首諷刺帝王政治時代官場的白話詩說:
解賊一金并一鼓,迎官兩鼓一聲鑼。
金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不爭多。
鑼是金屬製成的,所以金字也就是代表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