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3, 2020

四經一體的共修模式:金剛經,普門品,地藏經,普賢行願品

四經一體的共修模式:金剛經,普門品,地藏經,普賢行願品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末法時代,眾生福薄,導致修行障礙重重:身體障礙,親人反對,忙於生計無法修行,乃至多病、短壽。同時又遇到各種困境:求子不得,婚姻無法滿願,夫妻吵架,家庭不和,甚至愚癡,乃至遇不到善知識等種種障礙。都是自己過去福報不足。所以祖佛堂觀音庵庵主發起共修《普門品》,《地藏經》,《金剛經》和《普賢行願品》四經一體的共修。

為什麼要四經一體呢?一般現在很多人共修,都是一部經,或者一尊菩薩的共修模式。但我實踐很久後,發現了一個菩薩的模式有些問題,就是單一。所以就四經。選擇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經,還有普賢菩薩。作為修行的四經。普賢行願品可以選擇念偈頌部分。

每個菩薩的性德不一樣。念普門品,可以增加我們的慈悲心和人緣,這可以結天道的緣分。慈悲心是我們內在的功德。所以普門品是必須要念的。每天念一部。

地藏經,是地藏菩薩的性德,地藏菩薩有生發的作用。就相當於發動機一樣,能生髮我們修行的信心和熱情。觀音菩薩是增加和人結善緣的熱情,屬於外修的熱情。那地藏菩薩是內修,時刻反觀自己內在的內修熱情。所以不一樣就在這裡。這兩尊菩薩要合在一起修。那地藏經可以一天念一品,或者一卷,總之要念,多少不限。然後每天念地藏菩薩聖號,百聲還是千聲都不限。

金剛經呢,金剛經是福德,直接轉化為生活的福德。比如有人生病,可能是欠地府,還是欠人,都要以金剛經來還。這個是最好的。金剛經是福報,可以轉化為福德,包括消災,求子,還是求智慧,求財,求壽命,等等。都要用金剛經。

所以普門品和地藏經,偏向增加我們的人格健全。那金剛經是直接增加福德。比如有的人生病,要怎麼求觀音,一般念金剛經一百、三百部來迴向。但對菩薩有感情。這就需要自己多念普門品和地藏經了。

所以從某個角度講:地藏經和普門品,可以讓我們增加對菩薩的感情。但地府還是天上,都重金剛經。所以單單有感情還不行,還要有福報,就是念金剛經。地府,城隍,土地,都重金剛經。可以超度祖先,墮胎嬰靈,乃至天上天神也重金剛經,可以直接增加天神的天福。

那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在某個程度上,讓你把菩薩和民間的信仰分開來。講白話,就是把佛教和道教區別開來。就是這普賢菩薩的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的精髓。所以加普賢行願品。

為什麼講要四經一體呢?地藏經,普門品,金剛經,普賢行願品。這個是有原因的。

第一,現在很多人講一門深入,然後只修一部。其實我發現,一部還真的解決不了大眾化的問題。就像人的五臟,對應五種能量一樣,只吸收一種能量,久了容易生病,單一也會生病。就是修行有些障礙解決不了。比如地藏經能解決人的人格缺欠,生命安全感的問題。但解決不了超度和增加福報的問題。金剛經能解決超度和增福報,卻解決不了人格缺欠和生命感的問題。所以一門深入,並不能排斥其他門。

其實漢地,早晚課就有咒語,有文殊的、普賢的十大願,還念觀音聖號和藥師佛聖號。晚上念彌陀佛聖號。所以從來不夾雜。所以歷代祖師的早晚課就說明了這一點。

第三個,要講的,側重點不同,可能你有時候側重地藏菩薩,就多念地藏經,但不代表就不念普門品或者金剛經。也就是四經要一體。只是有側重而已。這個是修學上要注意的。或者你側重普門品,但一定不能忽略地藏經或普賢行願品。四大菩薩不可缺一。

第四個,就是要講的,要結各大菩薩的緣分。其實大家有空,可以念《文殊菩薩十大願》,和文殊菩薩結緣;念《彌勒下生經》等彌勒佛的經典;念《藥王菩薩本事品》或者《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結藥王菩薩的緣分。為什麼,這些經典都很好,可是很多沒人去弘揚,弘揚了也沒有受眾。為什麼?因為眾生福報越來越小了。智慧不夠。連初級層次的共修法,都沒有達到,其它很難。但不是其它的沒有,我們就忽略了。所以大家要廣結各大菩薩的緣分。

現在人功利心太強,所以學佛當成生命的另一個層次。所講的四經,是福報的經典。身安道隆。身安了,然後可以修法華經,華嚴經等。

一般來講,比例就是四經一體的共修模式:1000部金剛經。1000部普門品,200部地藏經,100部普賢行願品。

如果你要求福報,求子,婚姻,事業,超度,健康,長壽。建議增加金剛經的比重。

如果你想要內心更慈悲,更有人緣,增加普門品比重,普門品很短,念的快,只要五分鐘就念完一部。

如果內心好像落入地府,常起嗔恨心,情緒不穩定,增加地藏經的比重。

如果你福報大了,比較安詳了,一切都比較順了,就增加普賢行願品的比重。

在迴向上,迴向給護法神,包括全國各大佛教名山,道教名山三山五嶽等,都可以。山神,土地神,天神。同時迴向給身邊的人,都能精進修行,不求世間福報,但也不缺乏世間福報。如果生病,乃至各種困擾的,就多迴向一些給專門的冤親債主。如果沒有困擾,就不用迴向給冤親債主。一般可以迴向給天神,還有歷代祖師,善知識接引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