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4, 2020

《論語別裁》孔門弟子的素描

《論語別裁》孔門弟子的素描
南懷瑾講述

《先進》這一篇,到了這一段鬼神問題與生死問題是一個高潮,現在繼續下來,是對於人物的評論。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這是孔子對於這幾個學生的評論。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閔子騫是有名的孝子,孔子非常喜歡的學生,孔子觀察他,說他講話很溫和,有條有理。為什麼講話那麼重要呢?這就好比曾國藩在《冰鑑》中所說,看一個人頭腦夠不夠精細,不一定要看他的鼻子、眼睛,只要聽他講話,就會知道。有些人有條有理;有些人說了半天,主題還沒有講出來。一個人處事有沒有條理,在言語中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閔子騫在旁邊是「誾誾如也」,溫和,有條理,看著很舒服。子路呢?「行行如也」,什麼是「行行」?光從書本、知識上,是難以了解的,要配合人生經驗,才會知道。司馬遷寫《史記》,他自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光讀書讀多了,不是學問,是書呆子,沒有用。還要行萬里路,觀察多了,才是學問。
從前,看到好幾位當代的大人物,觀察的結果,就懂了「行行如也」這句書,此公說話很簡單,但不斷在動,好像坐不住一樣。這才想到就是子路的「行行如也」。冉有、子貢這兩個人「侃侃如也」,這「侃侃」是形容他氣度很大,現在的話是很瀟灑。
對於這幾個人,最後孔子下斷語:「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他說子路將來不得好死。結果孔子看對了。子路後來是在衛國的政變中戰死的,死得非常光榮。前面說過,他是為了趕回為衛國平亂,身受創傷,然後整肅衣冠,端坐而死。在中國歷史上,唐、宋、明各代,這種人物很多,戰死了以後還站著,屍體絕不倒下來,以致敵人的將領都對他崇拜萬分,往往為他立祠建廟,這就與鬼神、生死的問題有關了。
所以我們中國人說「聰明正直,死而為神。」只要人的品格好,如忠義的人,死了以後就可以為神。我們看見許多廟,大家都去膜拜,裡面所供奉的神,就是這一類人所昇華的。這一段是由子路的「行行如也」所引起的。
「子樂」,描述當時孔子對於這幾個圍繞在身邊的學生,覺得很高興。可是他很遺憾地深深惋惜子路將不得善終。我們這裡也要注意子路的「行行如也」。譬如有些人坐下來會抖腿,在相人術上,這種人有多少錢都會被他抖光,這是一種「敗相」,不但錢會抖光,事業也會抖光,實際上也就是「行行如也」的一種小動作。人坐就是坐,睡就是睡,坐有坐相,睡有睡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前面有相,後面有相,真正看相,太不簡單,這是以中國文化中,形名之學作的說明。這是孔子對常在身邊幾個學生人品修養,表現在外形上的一個定評,雖然是簡單一句話,但是很扼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