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7, 2020

《論語別裁》月是故鄉明

《論語別裁》月是故鄉明
南懷瑾講述

《里仁》篇第一段: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照三家村學究的解釋就是:「孔子說,我們所住的鄉里,要擇仁人的鄉里,四周鄰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夠美了。」真不知道世界上哪來這許多仁人君子,對「擇不處仁,焉得知?」他們解釋說:「我們選擇一個居住的地方,假使不住在仁里的當中,這個人就不算有智慧的聰明人。」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們大家都是笨蛋!對於這種解釋,剛才批評過了,這是三家村的學究們的解釋。
現在依照我們新三家村學究的解釋,「里仁為美」意思是我們真正學問安頓的處所,要以仁為標準,達到仁的境界,也就是學問到了真善美的境界。「擇不處仁」的意思是我們學問、修養,沒有達到處在仁的境界,不算是智慧的成就,這是第一原則。
第二段: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說假使沒有達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處約,約不是訂一個契約,約的意思和儉一樣。就是說沒有達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長處在簡樸的環境中。所以人的學問修養,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可以不改其樂,不失其節。
換句話說,不能安處困境,也不能長處於樂境。沒有真正修養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會忘形。到了功名富貴快樂的時候忘形了,這就是沒有仁,沒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貧窮困苦的環境就忘了形,也是沒有真正達到仁的境界。安貧樂道與富貴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說:「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養到達仁的境界,無論處於貧富之際,得意失意之間,就都會樂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