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8, 2017

淨土法門: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淨土法門: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發布:學樂 
 

  ‘務’是務必要,換句話說,決定要,天天要知道自己的過失。你不要以為今天這一天我沒有過失,你覺得沒有過失就是大過失,這個過失比什麼都大。不知道過失這是無明蓋覆住,縱然六通現前,還是過失無邊,我們怎麼能說沒有過失?《地藏經》裡面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那是地藏菩薩眼睛裡看的。我們如果說我們沒有過失,那地藏菩薩看走了眼,看錯了,冤枉我們了?知過就好,為什麼?知過就能改過,不知過就決定不能改過。

  因為我們自己太愚癡了,無明蓋得太深了,因此我們即使有無量無邊的過失,自己不覺得,不知道自己有過,這才祖師叫我們天天念《感應篇》,就是這麼個道理。就是拿《感應篇》,那是一個標准,天天照這個標准來比一比,這樣子就比較容易發現我們的過失。如此看來,諸位應當明了,《感應篇》的作用就是檢點我們身心的過失。你要想‘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你就可以從《感應篇》著手,《了凡四訓》是只教給我們一個綱領,細行確確實實是在《感應篇》裡面。

  《感應篇》裡面的微細比我們戒律還要說得詳細,戒律,說實在話,還是從綱領上說的,《感應篇》怎麼可以說不讀?尤其印光法師給我們鑒定的《感應篇匯篇》,裡面將儒釋道三教善惡的標准都會集在一起,讀這一本書就相當於讀一百多種書,這是精華之所在,我們應當認真的去讀,認真的去學習。不要以為這個東西太古老了,這個地方剛才說過,這是聖賢之言,絕非世俗之論,聖賢之言有效,確實能夠改造命運,世俗之論決定沒有這個功能,只不過是增加罪業,苦上加苦而已。

  所以我們要覺悟,要以古聖先賢的教訓去做。如果看到不太合現在這個時代那些話、那些做法,你就多想一想,這個意思是說,原則不能變更,精神不能改變,在做法上可以改變的。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譬如從前行禮,老百姓見到帝王三跪九叩首,清朝時候之禮,現在老百姓見到總統三鞠躬,形式上是改變了,恭敬的心沒有改變,是一樣的。所以在精神、在原則上不變,這是禮節,形式上可以改變。所以大家多想想,這個理就想通了,理想通了,在事上怎麼做,不必請教別人,你自己就會了。因此必須要多讀,你要曉得你自己天天有過失,日日知非,這就了不起。“日日知非,日日改過”,這就是聖賢,這就是菩薩。我們再看底下的話,說: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

  這就不得了,‘自是’是自以為是,並不是你真正的沒有過失。

  【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菩薩六度裡面講精進,你一天‘無過可改’,你這一天就沒有進步。不但沒有進步,“無過可改”一定退步,你看這怎麼得了?我給諸位同學說,我每天至少要讀半個鐘點的《感應篇》。記得我在講堂也給大家講,我不是從頭看到尾,我是翻開來翻到哪裡看哪裡,一天至少看半個鐘點。諸位初學,從頭念下去,從頭到尾念個十遍、二十遍,把基礎打下來,而後隨便的翻著讀,每一天不能間斷,這才曉得天天有毛病,每一天生慚愧心。

  我們修道要以古聖先賢做我們的模范,做典型,學佛,我像不像個佛?還比不上,這邊比比也不像,那比比也不像,這就很慚愧;學菩薩,像不像菩薩?能這樣學就好。千萬不要比現在的人,他這麼做,當然我也可以這麼做,他下阿鼻地獄,我為什麼不能下阿鼻地獄?那不叫自甘墮落了嗎?學道、求學是要跟人比一比,要找誰?最高的,佛菩薩,世間這些聖人。所以從前人教給我們,出世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高僧傳》、《居士傳》干什麼的?就是教我們給我們做模范的,看看他們,我們跟他比一比,能不能比得上人家?你自己才能有進步。

  近代的高僧,印光老法師、虛雲老和尚,我們能不能比得上人家?這就不往遠處說了,不往再高處說了。大家果然要能定上這個標准,找這麼一個模樣來塑造自己,你怎麼會不成就?剛才講了,頂好是取法於佛菩薩,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的心願跟他比一比,有幾條像?觀世音菩薩,打開《耳根圓通章》,打開《普門品》,比比人家自行化他,我們做到了幾分?我們有幾分能跟觀音菩薩相應?這叫做學佛,這叫做修道。可萬萬不能跟今人比。了凡居士話說到這個地方,可以說已經盡到苦口婆心了,慈悲到極處了。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這幾句是非常惋惜的話,太可惜了。真的,聰明俊秀太多了,為什麼他不成就而自甘墮落?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過失,不知道改過,所以他不能成就。這裡講‘因循’,底下有個小注,“因循”是苟且偷安,‘耽閣’就是阻止進步,墮落了。要是說一生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善知識,因循墮落還情有可原。

  我們遇到佛法,這個真正是難得,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人身難得現在得到了,佛法難聞我們聞到了,得到人身,聞到佛法,再要因循耽閣,這就說不過去了。想一想我們能對得起佛菩薩嗎?我們能對得起歷代祖師嗎?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歷代的祖宗嗎?早晚多想想,你才能發憤自強,才能夠修德進業。

  文摘恭錄—了凡四訓  (第十三集)  1978  台灣華藏大專講座  檔名:19-003-001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