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9, 2017

寂靜法師:佛法的智慧,如何用在生活中?

寂靜法師:佛法的智慧,如何用在生活中?

發布:素心♡拈花微笑 

  我們看到很多人向不同的法師學習佛法,也有人學了多種法門,但到底我們真正要學哪一種法門呢?

  這個第一和個人的因緣有關;第二和個人的願力有關;第三和個人的需求有關。

  曾經有人問我首先該念哪一部經典,問我之前,他首先問了第一個師父,第一個師父說念《金剛經》;然後又問第二個師父該念什麼佛經,第二個師父說念《阿彌陀經》;又問第三個師父念什麼佛經,第三個師父說念《地藏經》。

  最後他問我該念什麼佛經,我推薦他念《金剛經》。每一個法師所講的經典都不一樣,到底該念哪部佛經其實和自己的因緣有關,和自己相應有關,如果我們相應《金剛經》,那我們念《金剛經》就有效果。

  有的人念觀世音菩薩很靈;有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很靈,所以只要哪個對自己有靈感,就念哪個。比如在座所有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那誰穿的是最好看的衣服呢?其實我們每個人穿的都是最好看的,只是每個人的因緣、願力(就是心願)不一樣,審美不一樣,所以造就了我們的衣服款式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發型不一樣,所以我們戴的眼鏡都不一樣,這就是區別,就是我們所相應的。

  如果我們上輩子修的是《觀世音菩薩法門》,那在這一生我們再去修就會連接上。比如我小學是學俄語的,那到了大學,我選學修俄語還是英語?肯定是選俄語,因為我對俄語聽起來更加相應,這樣學習會更加得心應手。

  第二個和心願(願力)有關,心願就是我們要去做什麼?我們個人當下的心願,是想把哪個法門弄懂,想把哪部經典學懂,我們就根據自己的心願來選擇法門和經典。

  第三個和需求有關,需求就是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有人家庭不和睦,希望家庭和睦;有人身體不夠健康,希望身體健康;有人比較貧窮,希望變得富有,這些都是需求。如果按照正確的法門,正確的方法來修行,這些情況都可以得到改善。所以我們需要智慧得去學習,比如一個人英語不好,突然聽說一個數學老師很出名,所以就去拜數學老師為師,跟著數學老師學了很久成為了數學家,但是英語依然不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從現實入手。佛法中的解脫氛圍方便解脫和究竟解脫。什麼是方便解脫?比如你孩子讀書是首要問題,你卻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天念佛念到西方極樂已經呈現,突然想到自己的孩子還在地球,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們的需求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就直接去解決。比如我們到超市買醬油,因為家裡沒醬油。突然走到路邊聽到別人說現在是秋天,夏天的衣服大減價,最後買了很多減價的衣服回去,買回去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本來只是單純想買醬油。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沒弄清自己的實際需求是什麼。所以佛法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初心就是醬油,因為忘了初心,結果買回來一堆衣服。

  這就是我們往往走到半路會迷茫的原因,修行也是一樣,如果不把自己的需求清晰化,需求模糊了就會走錯路。很多人學佛的目的不同,有的人學佛是為了了脫生死;有的人學佛是為了普度眾生;有的人學佛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其實這些都是正確的,佛法都能解決。

  比如親子問題,孩子成績問題,我們要從佛法裡抽出佛法的智慧,直接運用高深的智慧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比如大學生創業,佛法說造善業和造惡業,創業成功就是不斷地造善業,最後得到了善報,創業就成功了!

  當然創業不是這麼簡單,創業從佛法來說就是造業,就是不斷地造善業。創業不只是開公司,掃廁所、掃地都是在創業,當善業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從量變到質變,這不就創業成功了嗎?

  所以學習佛法就是要用起來,唯有用起來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才會改變我們的生命。學習佛法的核心就是把佛法的教理、智慧活出來,從生命中把教理和智慧表現出來!

  比如說佛法其中一個理論,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我們弄懂,然後將理念80%落地,我們的命運就會超速得到改變。所以凡是改變速度慢的,成長比較慢的,第一是因為我們對佛法概念上的理解,對佛法神聖的含義理解不夠,第二是落地不夠,使用不夠。

  因為我是學工科的,工科最重要就是掌握幾個定律,只要熟悉了定律,經典物理學基本就掌握了。佛法也一樣,佛門的經典浩瀚如海,不知從哪裡入手,其實只要把佛法的幾個原理提煉出來弄明白,雖然對於修行佛門的經典來說遠遠不夠,但這也是入門最快的方法。

  第一個原理叫因果規律;
  第二個原理叫緣起規律;
  第三個原理叫業果不亡規律;
  第四個原理叫色空不二規律;
  第五個原理叫因果異時規律。

  “色空不二”規律是在《心經》中提到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心經》中講的很好,空不亦色。意思就是真正了解空的人,他會有很多方法,即是是“空”,他也能看到很多的東西。因為“空”越多,“有”就越多,相當於陰越多,陽就越多,這兩個是平衡的。

  我們過去認為佛家講空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丟掉。其實不然,正是因為“空”它才會“有”。比如說天空不空,飛機還能開嗎?所以天空是空的,所以飛機才能開這麼快。所以“空”蘊藏著無盡的物質,“空”蘊藏無盡的智慧。般若又稱為空慧,般若和智慧又有一些區別。智慧通常是指世間的智慧,般若是指達到空性的智慧,空慧不是指空的智慧,是空性裡生出的智慧稱為空慧,所以叫“色空不二”。

  第五個原理因果異時。因和果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以不同的形狀存在。比如,種子在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時間是不是不一樣?種子播種在地裡,果子卻長在樹上,空間是不是不一樣?種子種在地裡小小的,長出來的果子變大了,形狀是不是不一樣?

  一切問題怎麼產生的,就是在這裡產生的,叫因果異時,讓我們很多人不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因果呈現出來的結果,但如果不相信因果,我們就不能感受到。比如我們不小心發生了車禍,卻把全部的責任歸於自己的不小心,實際上我們撞車可能有另一個因和它聯繫;比如我們老賺不到錢,不但賺不到還可能虧本,把賺不到錢的原因歸於沒抓住機遇,實際上這個不是真實的因,這個叫緣分。

  很多時候我們分析原因的時候找不到真正的“因”,如果能快速找到因事情就會變化得非常快,找不到就是因為因果異時。我們上輩子乾的壞事所以這一輩子得到果報,有人說不相信,不相信因果,一下子就否定了因果規律,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因果異時。

  所以今天我們一定要堅持相信,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相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相信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生,因為這是規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