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6, 2024

大安法師: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名佛弟子也想學《易》以免過,有必要嗎?另外,請教《周易》與佛理怎樣貫通?佛理中包含易理嗎?

大安法師答:在甲骨、金文之後,紙張發明之前,古代的書一般刻寫在簡牘上,然後用牛皮繩編聯起來。孔子晚年反覆閱讀《周易》,以致牛皮繩都被多次翻斷,這說明他研讀、玩味《周易》非常勤奮、深入,所以才能作出《十翼傳》來。

易理中當然也包含著因果的法則。君子要趨吉避凶,這在《易經》的易理、爻卦上都能夠表現出來,比如爻辭中的「履霜,堅冰至」,就體現了知微見著的哲理。

蕅益大師作的《周易禪解》,也是從心性上來談《易經》跟佛理是有相通之處的。所以,佛理當中是包含著易理的,但不能簡單給兩者劃等號。

《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特別是它的卦辭、爻辭,都有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在裡面。所以,佛弟子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傳統文化。

至於談到佛弟子的修行,更主要的還是要從戒律上下手。戒律就像一面鏡子,是對治煩惱的法藥,我們能夠嚴謹地持好戒,就能夠避免大的過失。

嚴謹持戒也是從深信因果的前提出發的,我們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樣地來慎因明果。通過持戒,尤其是老實念佛,有這個佛號光明願力的熏習,我們身口意三業就有點香光莊嚴了,趨向佛那樣的智慧功德,我們的過失就會大量地減少。

所以,一定要將心安在道上。如果不能將狂躁的心安立在道上,那五欲六塵可能就會趁虛而入,種種過失就在所難免了。

總之,以《周易》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佛弟子,如果確實有智慧、有餘力,了解一下是可以的,但主要精力與時間應該放在持戒念佛上。如果對於持戒念佛敷衍了事,而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研究《周易》等世俗之書上,就是捨本逐末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