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5, 2023

蔡禮旭老師:社會信用是要自己一點一滴經營出來的!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所以當我們借人家的東西,念念要想著什麼時候該還,這要很謹慎。因為人家借我們東西是對我們有幫助、有恩,假如我們還沒有準時還,就太沒有道義。所以當我們確定哪個時間要還他,又怕自己忘記,一定要,你可以直接在你掛的月曆上寫上去,你每天都看月曆就不會忘;或者是在你的記事本、行事曆上寫上去。你對於每次借人家的東西都這麼謹慎,往後他人就很歡喜把東西借給你。所以明朝的宋濂有一次去跟人家借書,因為那是大戶人家,就跟他說這個書你十天以後要還我。十天很趕,人家肯借,他也就滿歡喜的。結果第十天剛好下大雪,主人可能想說他不可能來,但是宋濂還是一樣冒著大風雪趕過來。結果這個主人很感動,也很佩服他。所以就跟他說,往後我們家的書都歡喜借給你。所以當我們跟別人借東西,人家面有難色,不可以怪別人。要怎麼樣?要反省自己。我們的社會信用是要自己一點一滴經營出來,我們不要去羨慕這個人怎麼這麼贏得別人的信任,必有他的原因,我們要自己好好的去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現在借錢的是什麼?是老大,借人家錢的是小弟;借錢的人都高高在上,然後借人家錢的還要去求他還。你看這個社會有沒有顛倒?而且還借了,其實自己已經有了還不還。這都惡劣到極處,都沒有想到人家當初這麼夠意思借你錢。按照我們古代這些人的厚道,只要自己有錢,馬上一定去還。而且古代這種信用跟現代一不一樣?不一樣。古代的信是人格,要不要立字條?所以中國的誠信就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不需要立字據的。其實差不多在五、六十年前,中國人的社會還是有這樣的品德。比方說,我外公以前是開米店的,所以很多人家裡目前還沒有錢,都會把米先給他。過年過節大部分的人都會拿來還,但是少部分的人沒來還,因為沒錢,所以我外公也不會去要。因為人跟人都很有信任,都知道對方一有錢一定會拿來還,現在一定是有難處,我們再去跟人家要,那就太不夠道義。所以你看以前的人他對人是信任。

  那西方的信是什麼?白紙黑字,西方的一個角度就是他要先懷疑你是不是好人?是不是講信用的人?你要證明給他看你是不是有信用。這是東西方對「信」是不同的態度。但是我們現在在處理「信」這個問題,是東方還是西方?現在也都比較偏西方。因為要像東方,可能沒幾個人敢做,心裡會擔心,怕現在的人言而無信。所以我們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我們要冷靜思考。

  所以該你還人家你不還,看起來好像佔了一點小便宜,其實已經把你的整個社會信用一點一滴透支掉。在深圳有一個商人他就去跟農民談生意,談好說這一塊地賣給他。結果賣給他之後,只付了一半的錢就不再給他。這個農夫很生氣,那是他唯一的一塊地,還欠了他六千塊人民幣不還。所以人都覺得他佔人便宜好像自己有好處。結果過沒有幾天,這個農夫帶著炸彈到他們家跟他同歸於盡。報紙寫一條命多少錢?六千塊。所以信用特別重要。我們一來要維持好自己的信用,二來要念念想著是別人借我們東西是給我們幫忙,我們要不忘這個道義、這個恩德,自然我們就很有警覺性,言而有信。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的教誨當中,也屢屢提到「信」的重要,我們下一個單元就講到「信」。在《論語》裡講到「人無信不立」,人無信就無法在社會、在人群當中立足。因為社會是一個團體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會離你而去,你就很難發展。孔夫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假如一個人不信,我真不知道還他能做出什麼事來?所以信用對一個人相當重要。

  我們來看「信」這個字,它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言語。所以意思就是人的言語一定要守信,要言而有信。我們看看古代人對言語的態度都是一諾千金,一言九鼎。這個「信」,除了守信的意義之外,它另外還有一個含義,就是信義。信跟義是結合在一起的,而信義它雖然沒有講,但是都放在人的心中。比方說,雖然我們沒有告訴爸爸,我要孝順你,但是在我們的心中,已經把這個「義」時時守住。所以這個信還有另外一個延伸意就是指道義、情義、恩義,也就是用現在話講叫義務,做人的本分,做人的義務。所以從這樣去理解信,你就可以把它的意思解得更廣。我們知道聖人的學問不外乎把人與人的關係處好,這是最根本,就是先學會做人。所以做人如何守信?做人不外乎五個關係,倫常大道。哪五倫?這要考試的,你們要回過神來開始作答。「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這五個關係,有沒有皇帝看到臣子說你要效忠我。有沒有講?不用講,因為那是一個人的義務本分,做人的一個態度,不需要講就會守這個承諾。

  我們來看父子關係,當然先要言而有信,你才能把家庭、把孩子帶好,孩子才會信服你。假如爸爸說一套,做一套,兒子會不會尊敬你?不可能。你假如這樣帶下去,保證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逆反,因為他的不滿、不服在那裡積累,總有一天會火山爆發。所以對孩子必然要言而有信。在周朝就有一個故事叫曾子殺彘,殺豬。這個故事就是說,曾子的太太剛好要出去買菜,小孩就說:媽,我要跟你去。他的母親就說:你別吵!你假如乖乖的,我回來殺豬肉給你吃。敷衍敷衍一下小孩,結果剛好被曾子聽到了,結果他太太回來就看到曾子在幹嘛?磨刀子。他太太嚇得半死,跑過來:我跟孩子開玩笑,你還當真?曾子馬上跟他太太說:假如你對孩子有一句不守信,那你這一輩子要再讓他相信你都很困難。所以為人長者也要謹言慎行,你一定要做得到才可以答應。而且不只你做得到才可以答應,還要考慮答應以後是不是對孩子有幫助。你不要說我經濟這麼寬裕,沒關係,要什麼給什麼。要看他有沒有真正需要,所以《弟子規》說「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所以家長你要考慮言語的謹慎度。

節自細講《弟子規》第27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