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講究福德因緣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學佛一定要講因緣,包括你修的法門,以及依止的師父,甚至你在哪個地方弘法,這都是需要因緣的。唐朝的三平禪師,他是大顛祖師的弟子,三平禪師要離開師父前,就用錫杖一扔,扔到了漳州,後來他就從潮州走到了漳州來弘法。這就是因緣。
修行一定要踏實一點,包括學習的法門。法門無量無邊,但適合你的最好。有的人一味著去求大法,想要灌頂。其實先要把基礎工作給做好。基礎就是福德因緣。要福德因緣契合,才是最好的。
佛經一開始,都是講一時佛在哪裡。這個一時就表示因緣成熟了。所以修行是急不來的。很多人都會戀慕大法,而看不起基礎。比如有人來問我,怎麼修行,或者遇到家庭不順怎麼辦,總是有很多問題。我通通回答說,你去念地藏經,或者念普門品。就一句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相信,都能有這個信心。為什麼呢,也就是因緣不成熟。
你先去念地藏經,然後培養福德,福德增上了,你自然會懂得是什麼意思了。不要意味著去找別人要答案。別人給的答案,都是別人的生命體驗。你必須自己去體驗。大乘佛法講的是信心,修行不是在知識裡打轉。修行很容易進入誤區,那就是以為學習越多佛教知識道理,就代表越有修行。這個是有問題的。
單單開智慧來講。很多人會認為,我要先明白佛經講什麼,這樣去念才有功德。這就是太小看佛經了,把佛經看成世間的書來看了。比如地藏經,有的人學佛很久了,但他也輕慢地藏經。覺得地藏經不外乎講因果,講地獄,很簡單。當然了,其實你從文字上來講,地藏經是講這些道理,但從生命的角度來講,地藏經不只是講這麼淺薄的。
比如地藏經講到的,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有個人問,他夫妻一直分居兩地,因為工作原因,常年都很少在一起,想要在一起要怎麼辦?我就勸他,去念地藏經懺悔。這就是眷屬分散,也是愛離別苦。她有生命體驗。所以修地藏經就比較快。
佛經是用來生命體驗的,他不是用來簡單的作為知識來瞭解。知識解脫不了生死,沒有用。你要有信心。佛的每一部經都有護法神的加持。地藏經,不僅有文殊,普賢,觀音,虛空藏等菩薩,還有堅牢地神的護持。這就是殊勝。有的人,看書看電視頭不會暈,業障重的人,一念地藏經就頭暈,心中起恐怖。這也證明佛經加持力的不可思議。
修行一定要有福德作為基礎。福德多大,對佛菩薩信心有多大,你得到的感應就有多大。以前有個人,護持支提山,華嚴經中記載有天冠菩薩帶領一千眷屬,在支提山上弘法。他發大心來興旺支提山,感應的山上顯現了四十九盞天燈。這也是幾百年來才有的。
不僅支提山,像雞足山,迦葉尊者在山上的石門裡入定。一般的人去朝拜迦葉尊者,有因緣會聽到裡面的木魚聲。前幾年,有比丘師父受戒完,冒雨朝拜雞足山,禮拜迦葉尊者,就聽到裡面有三聲木魚聲,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虛雲老和尚,他發心要興旺雞足山,去禮拜迦葉尊者時,石門裡竟然傳來了鐘聲。大家都歎為觀止。
修行一定要從生命角度來看佛經,看名山。比如佛教名山,每個人生命層次不同,他看到的層次也不同。高層次的人,他就能感受到高層次生命的加持。也有的人去佛教名山,只是看看風景,玩一玩,順便也拜拜菩薩,只能是種下善根而已。但你想要提升你的生命層次,就需要下苦功夫了。
佛,菩薩,聲聞,緣覺,乃至六道凡夫,就是生命層次不同。你去佛教聖地,你生命層次如何,你感受的也就如何。有的人殺業重,他內心就有殺氣,就感應到刀山劍樹,死後下地獄就有刀山劍樹。有的人犯了邪淫業,他內心就有一股犯邪淫的力量,就會感應到抱鐵柱的果報。所以修行,要改變內心的力量,就是提高生命層次。
沒有學佛的人,不相信佛,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生病了,你勸他去唸經,他不會去念,他寧願去開刀,也不願意去念。念了甚至覺得不好意思,好像做壞事一樣。這就是有業障。地藏經講的,多被惡業來結其心。惡業越重,心的光芒就被矇蔽了。
也有的人一學佛,就會追求神通感應,比如看到什麼瑞相之類的。我建議,不要去求,一求就容易著魔。而且你的瑞相不一定是真的。但你發大心了,就一定會有瑞相。佛菩薩就會感應。如果心很小,只為了自己,那點瑞相只是代表善境界,不要去執著。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世俗人為了生活的小問題,內心在煩惱。學佛後,如果你還為了生活煩惱,說明了,第一,本來你福報就不夠。也就是說世間的成就都沒有,更應該多積累福報。世間的福報都沒有,你想要求出世間的福報不可能的。第二,你福報夠了,但心量沒有打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vpuh.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