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器小易盈
南懷瑾講述
下面又轉入因人論事。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這段話有兩方面的意思。我們研究起來就感覺到這則名言的深度。如配合人生的經驗,一生用之不盡,受用無窮。頭一段「君子不可小知」的「小知」,以客觀而言,我們對偉大成功的人物,不能以小處來看他,等他有成就才可以看出他的偉大;相反的,就是小人看不到大的成就,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他的長處。以主觀而言:君子之大,有偉大的學問、深厚的修養、崇高的道德,看事情不看小處而注意大處。小人則不可太得志,如果給他大受,他受不了,小地方他就滿足了。
這是兩種觀點的解釋,如果在人生體會上,我們看到過許多的聰明人,年紀輕輕一得志就完了,這就是「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有許多人有真的智慧,要看大節,在大節處能受,就是大根大器。
記得古人有一首刻劃人生很清楚的詠松詩:「自少齊埋於小草,而今漸卻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幹,直待凌雲始道高。」這首詩是講一棵松樹的幼苗,當小的時候,和一般的草一樣,都埋在那裡,誰也想不到,這一片小草里的這株幼苗,幾十年、幾百年以後,會成為那麼高大的樹。但它在當時是慢慢的出頭,比小草只高一點,當時的人也絕認不出,它將來會變成神木。
一般人都等到這棵樹長大了,高得看來差不多挨到了天了,才仰頭來讚歎:「偉大啊!高呀!好!了不起!」人生也就是這樣,當平常在努力的時候,就是那麼可憐,沒人了解,等到成功以後,各個都叫好了。看透了人生,只有自己去努力,到成功了,自然有人讚美、喊偉大。學問也好,事業也好,都是這樣。
同樣的,另外有首詩:「雨後山中蔓草榮,沿溪漫谷可憐生。尋常豈藉栽培力,自得天機自長成。」這首詩也經常寫來勉勵學生。中國詩有些很難讀,字面上看來是描寫景物,一幅不相干的圖畫,實際上含有很高的哲學道理。像這首詩說,下雨以後,山里的草,很快的青青翠翠普遍長了起來,沿溪漫谷都是,綠成一片。這樣多普通的草,誰去種它?誰給它肥料?都是自得天機自長成的。
我們人也是如此,像當年紅葉少棒隊,到日本比賽勝利了回來,大家都捧他們。可是當年他們在台東深山里練習的時候,石塊當球,樹枝作棒,豈不是「沿溪漫谷可憐生」嗎?後來勝利凱旋遊行,大家都認為是我們的光榮。他們的成功不就是「尋常豈藉栽培力,自得天機自長成」嗎?
人生也是如此,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是如此,要使他受得艱難,要給他「自得天機自長成」的環境。父母的愛護過分了,恰恰是毀了他。我們看了這兩首詩,就可以了解小知大受的道理。偉大成就的人,都要從艱難困苦中站起來,不要被小聰明自誤,更不要短視。
所以《論語》上記載聖人之言了不起的地方,像一具很好的古董放在面前,它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越看越美,從任何角度看,都覺得有新的發現。現在的工業產品就不一樣,初看很漂亮,多擺兩天就完了,很討厭了,非把它毀掉不可。古書就有這個道理,它的含義使我們多方面去發覺、體會。對這幾句書,我們有時不必一定說是哪方面看法,要在人生中多加體會才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