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4, 2020

《論語別裁》學問的條件

《論語別裁》學問的條件

南懷瑾講述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這是教育與天才的關係,孔子說有些人生而知之,這是天才,上等人。的確有些人生而知之,這一點在中外歷史上可看到,大的軍事家,並不一定懂兵法,中國歷史有一句話,說宋代名將狄青作戰,是「暗合兵法」。就是說他並不是習武出身,可是自然有軍事天才。

據我所知,有許多朋友,對軍事上的學理講得非常好,對是打起仗來,老是打敗仗。大的政治家也並不一定是政治系畢業的,人情世故通了,自然對。所以不管文學、藝術任何一方面,都有天才。孔子也不是念哲學系或是倫理系、教育系;耶穌、老子都不曾讀什麼系。他們的學問就是對的,千秋不易,是生而知之的天才。

其次是「學而知之」,學了才會;再其次「困而學之」,要勉強,大家要有這個精神,自己勉強自己,規定自己努力。我個人的經驗,也許是個人嗜好不同,隔幾天不摸書本,就覺得不對頭,好像幾天不打牌手會發癢的人一樣。但這是「困而學之」,自己規定了自己,非讀書不可,看小說都是好的。但有一般人,困而不學,勉強訂個範圍,讓他去學,他還不肯去學,這種人就免談為學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這九個條件,完全講到思想問題。在我們生活思想上,以倫理道德為作人做事的標準,孔子說有九個重點。這一節,如在文字表面上來解釋,就不必再講了,如「視思明」,當然看東西要看得清楚,但這並不是指兩個眼睛去看東西,現在眼睛看不清楚也沒有關係,街上眼鏡店多得很。

這是抽象的,講精神上對任何事情的觀察,要特別注意看得清楚。同樣聽了別人的話以後,也要加以考慮,所以謠言止於智者。我經驗中常遇到趙甲來說錢乙,錢乙來說孫丙,我也常常告訴他們說,這些話不必相信,只是謠言,聽來的話要用智慧去判斷。

臉色態度要溫和,套用現代的話,是不可擺出神氣的樣子。對人的態度,處處要恭敬,恭敬並不是刻板,而是出於至誠的心情。講話言而有信。對事情負責任。有懷疑就要研究,找尋正確的答案。

「忿思難」的「忿」,照文字上講是忿怒,實際是情緒上的衝動,就是對一件事情,在情緒上衝動要去做時,要考慮考慮,每件事都有它難的一面,不要一鼓作氣就去做了。最重要的是「見得思義」,凡是種種利益,在可以拿到手的時候,就應該考慮是否合理,應該不應該拿。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上面講了人生的大原則,這裡孔子提供自己的經驗,他說有些人見善如不及,看到別人好的地方,自己趕緊想學習,怕來不及去學;見不善如探湯,看到壞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滾開的水裡一樣,馬上縮手。就是說有些人看見壞的事情絕對不做。孔子說,像這樣專門走好的路子,壞的路子碰都不碰的人,我還看過,也聽到過他這樣的言論。

第二點,他說有些人隱居以求其志,一輩子不想出來,尤其古代以做官為發展志向唯一的道路,可是有些人一輩子不肯出來做官,自己自由意志,做自己的學問,管自己的人生,不想出名,也不想做官,做事則處處要求合宜、合情、合理,走仁義的路線。孔子說,這樣的言論我聽得多了,可是沒有看到真這樣做到的人,所以絕對不要功名富貴,行義以達其道的,在理論上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這裡兩條作為對比。上面是說專門做好事,壞事碰都不碰,這樣的人蠻多,第二條的人難了,一輩子功名富貴不足以動心的,這在理論上講容易,到功名富貴擺在面前時,而能夠不要的,卻很難很難!這是人生哲學。但要注意,這一篇內容都離不開政治哲學。

因此,接著便有: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這一段古人把它圈斷了,因此宋儒認為應該是屬於《顏淵第十二》篇中「誠不以富,亦祗以異」的下面。大概古人用竹簡刻書,搬來搬去搬錯了地方。我看不盡然,就如此緊接上面也很通的。

孔子說,齊景公是天生的諸侯,掌政權時,財產很多,有上千的名馬。換句話說,他富貴到了極點,可是在他死了以後,沒有一點好事留下來值得世人去懷念他,老百姓早把他忘了;在伯夷、叔齊兩兄弟,連皇帝都不要當,最後是餓死在首陽山,到現在大家都還在稱頌他們,真是萬古留名,這就是「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這兩句話的意義的表現了。換言之:如果沒有薄帝王而不為的修養,隨便講「隱居以求其志」,那也只是說說叫叫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