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水流花謝兩無情
南懷瑾講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在這裡講,為了體會得更親切一點,就借用碧潭這個地方吧!孔子去郊遊,他站在碧潭吊橋上,看到下面的流水說:「過去的就像這下面的流水一樣,白天晚上都在流。」這兩句話的文學氣息非常重,全部《論語》中,最富於哲學意味的,也就是這兩句話。從這裡,有幾個要點可以了解。
第一,道家思想方面,老子也和孔子這個觀念一樣,經常用水代表人生哲學。老子教我們效法水,中國有一句老話「人往高處爬,水向低處流。」老子教我們學下流——不是普通所指不高尚的下流,是指水的下流——大海。天下的水都向下流匯歸成大海。所謂下流,就是謙下,站在最下面,「人之所棄,我則取之。」人要有容量,像大海一樣包羅萬象。
老子又教我們「上善若水」,最高的品德像水一樣。道家形容水很妙,水是絕對乾淨的,髒的東西到水裡,都被水沖洗乾淨了。讓我們的心境,以及人品的修養,效法水一樣,冰清玉潔,不受一點塵埃。雖然容納了許多廢物、污垢,但仍然是水,水的性質沒有變,而且永遠自強不息。
第二,佛家也說過水,我們看到流水,永遠只是一股流水而已。照佛學的分析,人的心理就和流水一樣,如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永遠在流,真的嗎?錯了。等於看到電燈光,說它一直亮著,也錯了。當我們看到一個浪頭的時候,事實上這個浪頭已經過去了,是接上來的另一個新浪頭,當在看到這新的第二個浪頭時,它又已經過去了。燈光也是一樣,當我們剛一打開開關時,所發出的光波已經消失了。
我們的思想、感覺、年齡、身體,當一個鐘頭乃至一分鐘前坐在這裡的我,與此刻坐在這裡的我,已經不知道經過多少變化了。所以「今我非故我」,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前一分鐘的我了。都過去了,像流水一樣,不斷的向前去。所謂「江水東流去不回」,歷史永遠不會回頭,時間永遠不會回頭。人生永遠像浪頭一樣,一波又一波地過去了,要想拉回來是做不到的。
這些都是另一面的說法,也可以說是消極的人生,許多宗教家、哲學家,都從這一面看,花落了再不會開了。大家都看過的,《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這位小姐病兮兮的,花落了還要去收回來,還要葬下去,情調非常美,文章也作得很好,葬花詞名句:「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此之為林黛玉!怎麼不生肺病?怎麼不那麼痴迷的死?你管他誰葬你,死了就死了。
說到這裡,龔定庵的詩就比林黛玉高明多了,他的詩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剛才說過的某先生,他死後有人問我送什麼輓聯給他,我說我會另作一副。但送給他的輓聯最好是這兩句詩,因為,雖然人死了,而其耿耿的忠心仍令人感動,在文學境界上,就是龔定庵的這兩句詩。以上這些都是從悲觀的角度來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但孔子並沒有以悲觀的態度來說這句話,而很多的意義包括在內,極高明。從另一面,用積極的觀點來看人生。人生如流水一樣,不斷的向前湧進。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就像這股流水一樣。孔子所以站在上流告訴學生們:「注意呀!你們看這水,過去的都像這樣,向前面去!向前面去!而且是晝夜不斷的向前去。」
他這話的意義,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易經》乾卦的卦辭。乾代表了天,中國文化是用乾代表了天體,現在的名詞就是宇宙。《周易》就是文王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效法的。文王解釋宇宙,是永遠在轉,永遠在動,沒有一分一秒停止,假使一秒停止,不但地球完了,沒有人類了,整個宇宙也垮了,所以宇宙是動態的。
這就是中國的哲學了。我們有兩位現代的學者是在思想界很有影響力的,他們評論中國文化,屬於靜態的。我對他們說,老兄,誰告訴你們中國文化是靜態的?講中國文化,第一部書就是《易經》,裡面就告訴了你「天行健」,宇宙沒有靜態,永遠是動的。中國文化並不主張靜態的宇宙。人生也是這樣,要不斷求進步。
靜是緩慢的動態,沒有真正絕對的靜。譬如人坐在椅上好像很靜,其實並不靜,身上的血液正在分秒不停地循環,各個器官也都各司其職地工作著。「天行健」是永遠強健地運行。「君子以自強不息」是教我們效法宇宙一樣,即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斷前進,也就是《大學》這部書中引用湯之盤銘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生思想、觀念,都要不斷的進步。滿足於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
所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包括各方面很多意義,可以說孔子的哲學,尤其人生哲學的精華,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中,它可以從消極的、積極的各方面看,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我們自己多多去體驗它,應該了解很多的東西。在這裡所提供大家去研究的意見,還只是其中的一點點。實際上,根據這兩句話,可以寫很多很多的文章。歷史是不能停留的,時代是向前邁進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