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想得太過了
南懷瑾講述
上面列舉出「忠」的榜樣和「清」的榜樣,接著講一個道理。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姓季孫,名行父,諡文,是魯國的大夫。做事情過分的小心,過分的仔細。「三思而後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聽到他這種做事的態度,便說:「再,斯可矣!」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從前老學究們的解釋認為:「做事情要特別小心,孩子們,想三次都不夠,孔子說『再斯可矣!』還要再想一次哪!」這種解釋是不對的。
其實,孔子認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太多了。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
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