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19

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活得不累!


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活得不累!

  相信你對以下的情景並不陌生,

  出國旅遊拒絕不了親朋好友的代購請求,結果不僅打亂了自己的行程,還被埋怨貨源不夠正宗,價錢不夠優惠;

  工作上,拒絕不了同事的請求,結果出了小差錯,倒成了背鍋的人;

  親朋好友開口向你借錢,自己最近手頭上也有點緊,但礙於面子就委婉拒絕,最後卻被說是小氣……

  面對讓自己為難的請求,心一軟,硬著頭皮答應,最後卻發現自以為的好心腸,久而久之被人當成了理所當然。

  面對自己不想出席的邀約,因難為情而拐著彎推辭,結果不僅拉長了自己糾結難纏的時間,還引來別人的誤解。

  很多人,因為難為情,所以一直陷在理不清的麻煩中。

  很多事,因為不好意思開口,憋著忍著,卻換來別人的得寸進尺。

  學不會合理拒絕的人,活得很費勁,很心累。

  1

  有一種高情商,叫“乾脆地拒絕別人”

  最近,有兩位讀者不約而同地先後找到我,說了他們類似的遭遇。

  讀者嘉哥一直拒絕不了親人、朋友、同事的請求,即便明知有些很過分。

  但說出“不”字對他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不說又覺得委屈煩躁,這讓他很糾結。

  讀者莉莉收到朋友聚會的邀請,不喜歡熱鬧的她怕直接拒絕會惹得朋友們不開心,便再三找藉口推脫,卻沒想到熱情的朋友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為了她改時間。

  無奈的她說出真實原因後,遭到朋友們的一致吐槽:“你可以說清楚啊,我們還特地為你挪了時間……”

  莉莉因此更加鬱悶。

  令嘉哥和莉莉糾結的是,既不想直接拒絕別人,又不想委屈自己,卻又找不到兩全的方式。勞心勞力地周旋,結果不是為難了自己,就是掃了別人的興。

  說到底,其實都是不懂得如何合適地拒絕別人,以致於讓自己陷於人情世故中的泥淖中苦苦掙扎。

  這讓我想到了哈佛大學一份歷時3年、樣本數為1000多人的調查,其結果顯示:學會合理拒絕的人,相對來說能減少90%以上的不必要麻煩。

  這就意味著,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個人時間和財富的浪費。

  可見,餘生不長,懂得拒絕多麼重要。

  這世上有一種合理的拒絕,叫“乾脆地拒絕”。

  乾脆地拒絕,並不是指語氣強硬,不留情面地回絕他人,而是指讓對方明確地知道這個忙你幫不了,或是你不想做這件事。

  乾脆的拒絕,也可以包含友善、尊重和風趣,讓溝通在有效表達的前提下,多了幾分溫情暖意。

  與其抱著為別人著想的念頭,遮遮掩掩地找藉口,不如明說,既讓對方省下了周旋的時間,可以另尋辦法解決,也讓自己鬆了一口氣。

  有時候,你一味地答應,他人察覺不到你是頂著壓力在幫忙,以為對你來說只是小事情,並不會耽誤你的時間。

  而不拖泥帶水地明說,既是讓別人明白了你的難處,又讓自己從人情世故的捆綁中得以解脫。

  幫人忙,量力而行,不違心,不為難自己,是一種高級的為人智慧。

  2

  最舒服的關係,是不怕拒絕

  大多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人,都是出於一顆善心,擔心駁人面子,擔心彼此之間的感情會受此影響。

  畫家齊白石也有過這樣的煩惱。

  他成名後,上門求畫的朋友絡繹不絕。他一開始不敢拒絕任何人,笑著答應下來,卻累壞了自己,還因此得了一場大病。

  經歷了那場大病後,齊白石毅然決然地在客廳貼出明碼標價的文字:

  “告之: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辱,請照潤格出錢;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這樣一來,朋友們心中也有了數,便不再提無理的要求,也沒人因此就跟他斷交。

  其實想一想,如果對方是交情淺的人,拒絕並不會讓雙方都難堪。

  因為當一個人向你開口提出要求時,他已經做好了“你會答應”和“你會拒絕”兩種心理準備。所以你即使拒絕了,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如果對方是交情深的人,那就更不用擔心。

  畢竟,一段深厚感情的出現,必定是相處舒服的關係,而能久處不累很關鍵的一點便是彼此都不用刻意討好,不需要迎合對方。

  有什麼事,心平氣和地攤開來說:

  我能理解你碰到問題時的為難處境,你能理解我愛莫能助的心;

  我深知你想我出席某個場合的熱情,你也明白我不愛熱鬧的性格。

  這樣的感情,才更經得起考驗。

  若珍惜和在乎彼此,便不需要為了討好而不敢拒絕,若不在乎,則更加不必因此而感到愧疚。

  3

  懂得合理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著名時尚作家戴安娜曾說:“如果你衣櫃裡什麼衣服都有,那只能證明你沒有自己的風格。”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原則,不懂得合理拒絕他人,沒有自己的風骨和底線,就容易陷入糾結。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微笑地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有所拒絕,往往也是有所堅持。而一個人行走於世間,最與眾不同的氣質便是來自於他守護的東西,這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雖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多時候是相互麻煩而來的。

  但生活不易,解決自己的問題已讓人精疲力盡,況且誰都不是救世主,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去解決所有別人拋來的難題。

  最好的相處狀態應該是:有餘力,便力所能及地幫,力不足,便合理拒絕。

  同時,懂得恰如其分地拒絕,也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拒絕。

  與人交往,不刻意討好,不胡亂遷就、不卑不亢不費勁,才是最舒服的。

  如此一來,才能享受更多快意灑脫的時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