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18
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那就馬上這樣做!
嘎瑪仁波切: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那就馬上這樣做!
發布:學佛網編輯阿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你的內心起了懷疑,那就馬上把功德回向給他為首的十方眾生,你對他的懷疑和負面的想法就變了。他對你有沒有看法,那是他的事;你對他沒有任何惡意,反而願意以菩提心作回向,這是你自己的修行,是你的福報,這種善根功德一直到你成佛為止,都會不斷增長!
有時候人生氣發洩,為圖一時之快,洩一時之憤,讓負面的情緒泛濫,接著就開始痛苦,不傷人也害自己。懂得約束很重要,修正自己的貪嗔癡,修正在生活中犯的錯,將正確的做法堅持下去,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了解自己的缺點毛病,想犯錯誤想罵人的時候先冷靜一下,想想是否應該發脾氣,發完會不會後悔,有沒有其他平和的方式解決。遇到任何事情,在腦子裡轉一下念,也許負面的情緒和力量就削弱了。
現在抑郁症越來越多,生活溫飽沒問題,家庭生活也很正常,卻不知道為什麼得了抑郁症。實際上,我們多少都有點兒精神病,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心靈空虛,沒有信仰,抗壓能力不斷減弱,無法找到精神上的平衡與寄托。無論以前的人或是父輩,他們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心靈寄托,盡管物質貧乏,但精神卻充滿力量。可現在不同了,大多數人的信仰只剩下錢!把信仰找回來,讓心回家,精神自然就會收獲平衡的安寧喜樂。
一切安好,當然是最衷心的祈願。可是,這不能使得我們在歡慶的同時,卻淡忘了輪回的本質和無常的不確定性。感覺太過於美好,往往會讓我們心生更多執著,可太過於消沉,又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被動。所以,不偏不倚的生活態度,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趨近於美滿。
標籤:
嘎瑪仁波切
[相關文章] - 心量大小,是長期德行的培養,人人都喜歡被包容的感覺 - 2020-01-02
- 心中有慈心的人,看誰都高興,這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好,而是他自己修得好 - 2019-12-30
- 所謂的冤親債主,大都是我們曾經比較親的人 - 2019-12-24
- 不用好奇你的前世是什麼,沒有意義! - 2019-12-03
- 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都可以扭轉為積極的助緣 - 2019-11-29
- 談到修行,首先要從「做個懂得感恩的好人」開始 - 2019-11-29
- 看不見自身的「我慢」,最可怕 - 2019-11-08
- 願意助人為樂,一定是有福報、有能力的人 - 2020-01-13
- 把快樂寄託在物質的增長上,就像猴子水中撈月一樣不切實際 - 2020-01-09
- 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卻生下殘疾或智障的孩子? - 2020-01-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