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6, 2018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南懷瑾: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發布:君合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南懷瑾

  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事實往往未必。假使講文學與哲學合流的境界,中國人有兩句名言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還無法向人訴苦,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都無法講,這都是人生體驗來的。又有兩句說:“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也代表個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個人當中,還找不到一個是真正的知己。這就說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實上“毋必”,說想必然要做到怎樣,世界上幾乎沒有這種事,所以中國文化的第一部書——《易經》,提出了八卦,闡發變易的道理。天下事隨時隨地,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宇宙物理在變、萬物在變、人也在變;自己的思想在變、感情在變、身心都在變,沒有不變的事物。我們想求一個不變、固定的,不可能。孔子深通這個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適變、能應變。第三是“毋固”,不固執自己的成見。“毋我”,專替人著想,專為事著想。這就是孔子學問修養的偉大處。

  ——《論語別裁》

  一個人活在這個社會上,都想自己名聲好,成就高,一路春風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個真正有道的人,處在這個社會,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沒有辦法向人訴苦,只有自己挑起來。所以我也常告訴大家,有一副古人的對聯很好,“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人生的境界,十次有九次是輸的,滿足的極少。找一個結婚的對象或做朋友的對象,能夠真正使我們滿意的,找不到。

  還有兩句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人生的事,十次總有八九次是痛苦的、不如意的。但是心裡的痛苦,能夠找知己來談談的,不到十分之二三。所以不必求人安慰,因為他安慰你的話毫不相干,我吃了苦,很苦,他說吃點糖就好了,他也不曉得你苦在什麼地方,這就是人生。尤其處理大事,更是如此,所以我現在發現,歷史上受冤枉的人很多啦!現在以我的經驗再來看歷史,有些人蓋棺還論定不了,死後把冤枉、痛苦帶進棺材的人太多,所以歷史太難懂。

  ——《列子臆說》

  其實,這個世界上一切皆苦,所以有八苦十二苦。如果考問這些居士們,八苦背得出來嗎?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很多佛經你看了半天,往往一部經只講一個苦,發揮起來已經很多很多了。八個苦是大原則,歸納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們背了也不體會。實際上與這些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都是連帶的。普通講八苦,講深刻的有十二苦,八苦再加上愁、悲、憂、惱四苦,十二個大原則。換一句話說,人生是痛苦的活著。

  你們問我人生問題,我平常告訴你們,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三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每個人都這樣,自己莫名其妙生來,不知道怎麼生來的,為什麼生來的。活著呢?無可奈何的活著,你們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你們常說的,都為了追求快樂、幸福,可見你們都活得不快樂不幸福。死了不甘願,活著很痛苦,就這麼活著。最後死的時候,不知所以然的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說一切皆苦。

  佛講苦是什麼意思?一般學者說,佛對社會人生世界的看法是悲觀的,這是講哲學的人的講法。佛只告訴你大家這樣活著苦,他並不是說本來苦;他是有方法的,教我們修持,跳出這個苦,得到極樂,這是佛的目的。他在這裡歎苦,告訴你世界上皆苦,叫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整個的人類社會,人生畢竟是苦;可是有一個不苦的東西,你去找,這就是佛的目的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