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4, 2024

讀書,與其讀很多本,不如精讀一本書?十年只讀一本書?

蘐園隨筆 五卷 / 萩生徂徠著

 

【書:與其多讀,不如精讀】

  荻生徂徠是日本江戶時代知名的漢學家,他父親荻生方廣是一位醫師,曾在德川綱吉手下做過事。當德川綱吉升任幕府的第五代將軍時,認為荻生方廣對他不忠,於是將他流放到現在日本千葉縣的一處窮鄉僻壤。

  當時徂徠已經十四歲,窮鄉裡根本沒有學校。他沒有書、沒有老師、沒有同學,家裡只有一本比較像樣的書──《大學諺解》(以日本假名寫的,用以解釋中國四書之一《大學》)。

  在貧瘠而又孤獨的環境中,徂徠開始徹底精讀家中有限的書籍,遇到不懂的地方,除了失意的父親外,沒有可以請教的老師,好學的他只好從頭到尾背誦所讀的書。在背誦如流後,因為沒有別的書可讀,也無事可做,只好再讀同一本書。

  在將《大學諺解》直的默寫一遍後,閒著也是閒著,於是又將它用橫的默寫一遍,真正做到了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地步。

  他就這樣在鄉下待了十年。二十五歲時,父親終於獲赦,全家重回江戶。這時,徂徠不僅擁有閱讀中國古文原籍的能力,而且也因徹底地精讀,而對文質微妙的變化有著敏銳的感覺與趣味。

  他的漢學實力很快就壓倒了當時江戶的學者,不久,即成為日本古文辭學派的創始者。

  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也有很深的漢學造詣。他小時候不太喜歡與其他小孩玩耍,只靜靜地看自己喜歡的書。晚年在一篇《回憶》的隨筆裡,他說:

  「孩提時,我曾到聖堂的圖書館,專心摹寫徂徠的《諼園十筆》,現在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度重覆當時的情景。」

  夏目漱石的漢學品味,深受徂徠的影響,他們深厚的根基都建立在反覆研讀少數幾本經典著作上,並因此而成為一代宗師。

  雖然「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但「博大」與「精深」往往是不可兼得。荻生徂徠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或做學問,與其「博大」,不如「精深」;與其「貪多」,不如「惜少」。

----------

【十年只讀一本書】

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少年,父親是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手下的醫師。在他14歲時,由於父親不忠的罪名,全家人被流放到千葉縣一個窮鄉僻壤的小村子裏。

當時少年正值求學的階段,流放地沒有學校,更糟糕的是,他的家裏幾乎沒有書籍,唯一比較像樣的是一本名爲《大學諺解》的書。這本書以日文寫成,是用來詮釋中國四書之一《大學》的讀本。

少年酷愛讀書,但在那個貧脊而孤獨的環境中,他毫無選擇,只能每日捧着那本《大學諺解》解悶。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前去請教失意的父親。很快,書便被少年讀完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少年忽然生出一個驚人的想法,既然沒有別的書可讀,那就把這本《大學諺解》全部背誦下來!半年時間過去了,少年果然一字不露地將書全部背了下來。隨後,他又找到了新的樂趣——他開始一遍遍地默寫《大學諺解》,先豎着默寫一遍,再橫着默寫一遍。每天反覆練習,直到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整整十年的時間,少年自己也記不清楚背誦、默寫了多少遍《大學諺解》。此時,他已成長爲幹練的青年。那一年,父親獲赦,全家人又搬回到了江戶。

回到人文薈萃的地方之後,青年以爲自己會因讀書不多而難以出人頭地。想不到,由於徹底精讀了《大學諺解》,他擁有了閱讀中國古文原籍的能力,漢學實力很快壓倒了當時江戶地區的一些大學者。不久,他便成爲日本「古文辭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名字叫荻生徂徠,日本德川時代中期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說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曾風靡全國,對日本的國學和水戶學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十年只讀一本書,看似枯燥無味,但一本真正的好書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今天只是一個讀者,明天有可能就是一個領導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