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
佛說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無量眾生,喜歡聚積財寶、物品,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用,更何況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奴婢以及來乞討的人。
慳吝是捨不得施捨,吝於慳好一點,吝於比較上捨不得,即使拿出來給人家也不過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慳是內心堅固的捨不得,一毛不拔。慳吝是對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幫助人,不願付出仁慈。不過,節省不是慳吝,如果對自己要求淡泊,嚴格管制自己的慾望,卻對別人慷慨則是節省。中國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責於人」,躬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嚴格培養自己的厚道,對自己的要求很厚很嚴格,別人則寬容體諒,不要嚴厲責備別人。這類行為就屬於布施。
然而,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責備人家,要求人家都嚴格得很,道德標準都是拿來要求別人,不是要求自己,這就是凡夫眾生。菩薩道的道德標準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慳吝。凡是慳吝的人一定貪,貪的人必定凶狠,這種心念是連帶的、必然的。為什麼呢?因為貪欲得不到滿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一個寬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眾生幾乎全體都在慳吝中,慳吝是不能捨;貪欲是侵占別人,在別人那裡沾到一點利益就高興,乃至在言語上佔了便宜都高興。總之,想盡辦法以損害他人為滿足。
所以,慳貪是一切眾生基本的心理,這是心病,這種心病只有心藥才能醫,心藥就是自己了解道理後懂得布施。慳吝的心念久而久之會轉變成身體上的疾病。我常對中、西醫的朋友說笑話,但也是真話;我說不管今天的醫學如何高明,如何發達,中國人有兩句老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醫藥再高明只能醫假病,不管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真正醫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怎麼都醫不好,如果能把人醫到無病,人就不會死了。所以儘管醫學那麼發達,人還是照死不誤。
佛法標榜「了生脫死」,醫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實上,佛法在世間,一般信佛、學佛的人照樣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終沒有醫好自己的心病。有慳吝心理的人,立刻被一個智慧高、定力深或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只是人,一切眾生乃至動物如有慳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心理會轉變生理,心有慳吝的結,他的表情、神氣、生命的四大就呈現出來,一望而知。所以無量眾生慳吝不止,就已經在累積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個朋友打電話來,這個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擠在一個小房間。我們這裡的同學到香港,他都盡量不讓同學花錢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連我的兒子從美國回來經過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後來我的孩子寫信告訴我,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生病了一個月。夏天香港很熱,那位朋友又捨不得裝冷氣,有一點錢寧可做好事,一家人擠在一起,把房間讓給客人住,結果我的孩子說他痛苦極了,熱出病來了。昨天夜裡,那位朋友打電話來說:「老師!挨了您的罵,我下狠心啦!買了一台冷氣。」我說:「好啊!你裝冷氣可別當土包子啊!把冷氣開的非穿棉襖才過癮,你那個小房間我雖然沒看到,但是同學回來都跟我提過,只要開到涼快就好啦!
他這種捨不得是節省,不是慳吝。為什麼要告訴你們這件事?很多人有電風扇,夜裡貪涼吹一整夜,告訴他不要這樣,會受寒啊!結果不聽,天天到這裡來拿藥吃,再不然頭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紅一塊、紫一塊的,你告訴他這樣會生病,他還是要貪涼。
什麼叫貪心?你不要認為我不貪錢、也不貪名、不貪利就是不貪,你錯了,我們的心理行為隨時都在犯貪,貪了得病又捨不得看醫生,一方面捨不得,一方面倔強。有時候我拿藥逼他還得拜託他吃,拜託不了,我罵起來,他怕了,不得不吃藥。其實我這一包藥成分也是好幾百元,他不知道,當便飯吃,那你夜裡不要貪涼吹風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幹。所以眾生處處犯慳貪的毛病。
回想我們小時候那裡有什麼電風扇,天氣熱得要命,頂多穿條短褲,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們上身脫得光光的,兩個大奶子像口袋一樣掛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賣老,我們看見也不覺得怎麼樣,對老太太一樣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過道風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搖,不時喝口茶或吃口綠豆湯,那種享受勁兒,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頂上啦!那樣的日子我們也過了,而且過得很好。現在有電風扇又有冷氣,還覺得這樣受不了,那樣不舒服。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慳貪的心理越嚴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來越多,怎麼來的?心理慳貪來的。
所以《藥師經》提慳貪和布施這些道理,有什麼關係呢?其中意義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脫得開就是內布施。譬如夏天出流汗也蠻舒服嘛!從生理衛生養生之道來看,夏天應該要流汗,一個人夏天不流點汗,毛病都積存在體內無法排出。冬天則講究時髦,暖氣開得像夏天一樣,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氣引起而醫不好的病特別多。
再講一件事,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學生,是坐在辦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來,各醫院都檢查遍了,沒有毛病,只有一點風濕,風濕藥吃了也醫不好。有一天跑來看我,向我訴苦,連字都不能寫,痛苦極了。我問他看醫生沒有?他說中西醫都看過囉!我說:「你的辦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說:「對啊!老師沒有去看過怎麼都知道?」我說:「知道,因為你的兩隻手抗議了嘛!我就知道問題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們把玻璃板統統拿掉不準用,也不准用尼龍、塑膠,改用厚紙板,上面舖一層布就好了。辦事的同學捨不得,說一塊玻璃板要一千多塊,換新的墊板又要花錢。我說花錢就花錢,那樣氣就通了嘛!
我告訴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學,把辦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著吃藥,過一陣子就好了。結果照我的辦法做了,不藥而癒。為什麼?因為手放在涼冰冰的玻璃板上辦一天公,他貪圖享受,玻璃板下面墊一塊布,綠油油的多神氣啊!又有專人伺候泡茶,當主管的雖然不是一呼百諾,那種氣派也很夠味,可惜兩手受不了,這個道理何在呢?講病情病症是如此,講原理則歸咎於心理慳貪。所以科學文明愈進步,大家又不曉得求心理解脫,一味過著物質的機械的生活,慳貪愈厲害,疾病愈多。又如燈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變多了。
那麼,這與布施有什麼關係呢?內布施就是解脫、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夠擺開。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財物、一切的好東西給別人用,你要拿去用,眾生慳貪嘛!滿他的願。所以《藥師經》要講慳貪的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