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5, 2024

王財貴教授,二十餘年演講語錄精華169條!

本文收集王財貴教授二十餘年的演講語錄精華共有169條,分類為:經典、生命、文化、理想、立志、修身養性、做人為人、本末、人性、教育、讀經理念、老實大量讀經、胎早教育、語文讀經、音樂讀經教育、美術讀經、外文讀經、成才這18類。

---------------

【經典】

1、什麼叫經典?只不過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智慧的記錄。凡是智慧的記錄,用剛才的方式說,就是人心人性天心天性的記錄。

2、只要一個人把任何一本經典讀一百遍,他必能從經典中提升其為學的能力,必定能從經典中領悟其為人處世之道,必定能變化其氣質,開闊其胸襟,啟發其智慧,並且這一百遍經典必將影響其一生!

3、為什麼首先要讀中國的經典?這裡有兩個理由:一來是因為中國的經典本來就是一種人類高度的智慧,二來是每個民族都不應「數典忘祖」,每種文化對世界都有貢獻。這兩個理由,到最後只是一個理由,就是:它是「文明以止」而可以「化成天下」的人文傳統!

4、所以忘了經典,就是忘了文化,就是忘了自己的祖先,乃至於忘了自己的責任,乃至於忘了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們首先把自己的經典恢復起來。

5、中國人要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

6、我們現在所推廣的這種教育,他所讀的內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作經典著作。

7、人性不在杜甫那裡,不在孔子那裡,在我們自己這裡,這叫作經典。

8、經典不只有性情的涵養,不只有人性的光輝,它又是最好的文學著作。

9、(經典背下後)終身不忘,成為一輩子文學以及文化教養的基礎。

10、這些經典著作讓他耳濡目染之後,他不會變成一個小裡小氣的一個頑固分子。這些經典著作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一個高遠的理想,一個開闊的胸懷!

11、你要涵養你的性情,你要增長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進你的道德勇氣,都必須靠這些永恆的著作來啟發你!

12、(經典所講述的)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這樣子叫作「千古之作」,這樣子叫作「永垂不朽」。沒有任何的政治勢力,沒有任何的經濟勢力,可以使那些東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裡,不在孔子那裡,在我們自己這裡,這叫作「經典」。

13、「經典」不只是有了這樣的性情的涵養,不只是對我們人性的光輝的啟發,它又是最好的文學著作。

14、我們不是跟著孔子走,乃是我們讀孔子的書來啟發我們自己內在的心靈。

15、所以經典是喚醒人性的著作。不是來壓迫你,不是來宰制你,不是來奴役你,千萬千萬要認識到這一點,要不然我們就不必讀那些書了。

16、你只要教五分鐘就影響他一輩子,你只要教幾句話就讓他一輩子受用。 我們所要教給孩子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東西,而且這個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這個高度有用是一輩子有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生命】

1、人的生命的長進才是最大的幸福。

2、高度的學習可以涵蓋低度的學習,高度的會了,低度的自己會。所以不要從低度學起,因為你的生命有限。

3、從低度的書讀起,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4、不要把生命只看做像動物一樣,只喜歡玩耍,嬉鬧。一個生命也喜歡安靜、穩重;他也喜歡光明、高尚。你如果不給孩子這個機會,他就永遠不會知道生命中會有光明、高尚。

5、生命是個祕密,你不可以把它拿來安排,瞎安排!

6、記憶如果真是死的,但只要人的生命是活的,記憶下去的東西,自然會有來自天地宇宙人性的力量天天在運作,終有一天,它活出來給你看。

7、我覺得一個人不是要成聖成賢,不是要建功立業,而是要盡其本分,我認為每個人都盡其本分,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我只是盡我的本分啊。

8、十年讀經十年解經十年歷練,總之第一步的功夫要把經典先讀爛,放到肚子裡面,成為生命的背光。

9、如果你有了過改了一個過,這會使人快樂;你有所不知然後進入了有所知,這是使人快樂的。所以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所說的「學」,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只要應該學的,就需要學,使這個「學」落實了,使這個「學」在生命中成就了,這樣是使生命更加開朗,更加充實,光輝,這是讓生命迴歸到他自己,這是有一種幸福感在其中的,這種幸福感孔子叫做「悅」。不是一般所說的快樂,是從心中升起的一種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自己的那一種感受。

10、天地之間有道理也有現實,我只講道理不責求現實。

【文化】

1、文化是屬於一種薰陶,它是屬於一種潛移默化。它不是當下要理解,更不是當下要運用,它是要放在一個人的心靈當中,在他有生之年,慢慢地去開發,慢慢地去體悟。

2、我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需以中華文化的復興為基礎,而中華文化的復興,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是讓中國人重新去讀中國的經典,從熏習中領悟中國的原始智慧。

3、現在的中國人已經忘了中國文化了,已經是全盤西化了,中國人連中國書都不讀了!

4、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別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眼光短淺,心胸狹隘。

5、文化的融合不是一種組合,他是一種融會、是一種貫通,所以要「消化」。所謂消化的意思就是讓這些學問也變成我們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變成我們自己的血肉。

6、這樣我們既瞭解自己的祖先的文化,我們又可以深入到西方文化的核心。

7、民族文化的融合,要有高度的心靈來融合。高度的心靈是開放的,是對所有的文化傳統都能夠吸收的。

8、現在一箇中國讀書人,如果沒有相當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學問基礎,那真的是不足以稱為是一箇中國讀書人。

9、如果生長在像中國這樣一個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而我們的國民或是我們的孩子居然沒有文化的成長,請問這是不是叫作人造的文化侏儒症?現在的中國人已經忘了中國文化了,在臺灣已經是全盤西化了,中國人連中國書都不能讀了!開啟經史子集而不能讀,還要靠翻譯,就代表這個人不可能瞭解深度的中國文化。

10、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別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眼光短淺,心胸狹隘。所以現在的臺灣學的西方,他學美國不是學美國的冒險開發的精神,不是學美國的那種大氣魄民族的精神,那是學美國的什麼呢?學美國的好萊塢,學美國的邁克傑克遜、瑪丹娜。為什麼別人有好東西你學不到呢,你喪失了自己的文化的信仰。

11、現在整個世界興起了所謂的中國熱,大家也都知道,不僅是中國人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除了各方面強大之外,我們的心靈也要成長,我們的文化也要再度地放光芒,我們除了讓人畏懼之外,我們要讓人尊敬,我們要讓人喜愛,我們的下一代要有寬闊的心胸,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從哪裡做起?從文化的教養做起。

12、我們吸收一個民族的文化,要從他的精神層次、哲學層次去吸收,才能深入到他們的心靈,知道他們學問的源頭,從源頭出來,衍化成什麼樣的結果。我們不要只學他們衍化出來的結果啊!

【理想】

1、「文禮書院」,不是某一個人的,不是某一學派的。她,是時代的,她,也是永遠的;她,是民族的,而她,也是全人類的。

2、吾將終老於書院,終老於泰順,終老於竹裡。

3、文禮書院即為這些飽讀詩書的孩子提供進學深造之所,專力解經論典,充實義理見識,並輔以東西方文、史、哲學,乃至各門學理之研讀,期望造就為天下、為時代肩負文化再鑄使命之大才。

4、「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始終條理,本末具備,乃儒家之基本理想。

5、路途尚遠,我們只能祝福我們的國家,民主建國早日成就,百姓才能夠真正地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安和樂利,這也是儒家永恆的理想所在。

6、新儒家就跟原始儒家一樣,沒有特定的主張,沒有特定的主張就是他們的主張。他們唯一的主張就是「理性」,而理性無窮,他們的主張就是一切。一切的學問,就是他們的學問,一切的理想,就是他們的理想。

7、於此憂患與希望並陳之時代,吾人秉持孔顏理想,立志成就一番永恆志業,期待終有一批「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時代大才出現,承繼東西方數千年智慧,重鑄新一代人類文明,庶幾中華民族可以俯仰天地而無愧。

8、理想總是不容易達到的,現實的成熟是慢慢磨出來的。

【立志】

1、人類除本能的反應以外,還有心靈的覺醒,心靈是活潑的、隨時改進的,這與動物的本能有本質的不同。還在乎於人的有沒有立志,立志真不真切

2、現在最重要的是中國人恢復理想,重新立志。有理想有志氣的人越多,所開發出來的能量就越大,綜合起來就能夠開一代的風氣,漸漸成一代的學術。他就能夠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乃至於內對得起自己,外對得起全世界,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這樣大方的。

3、我們每個人也都可從時代處境中立志,跳出時代,改善處境!因為人生還有永恆者在!

4、在此時代中,每個人先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有能力,再去吸納別人的養分,協助他人,影響他人,這是孔子的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個人要如此立志,一個民族也要如此立志。

5、我建議,大家應該讀新儒家的書,並立志做個新儒家。為什麼叫做「新儒家」?就是表示儒家還沒有死掉,儒家還有生命力。

6、應該立志讀有深度的書,像牟宗三先生的書,它引導我們走向高明廣大。

7、以自我立志、自我修省為主,師友規箴策勵夾持為輔。

【修身養性】

1、人的生命的長進,才是最大的幸福!

2、自己明明白白要做的事才是有意義的,才是存在的人!每一刻的生命都充實飽滿,不在乎做多少事,而是看純度,內心是否平和!

3、德的流行,是不急而速,是最高速度。

4、吾人早應把定人生之態度,平生只做對的事,只要所做是對的事,自有對的人來相應,而兩者相應,自是人生最可喜可樂之事也。

5、無事時涵養,有事時省察,時刻下功夫,這樣才處事不驚。

6、人生要創造自己的歷史,要讓生命永遠活潑,像春天一樣。不畏艱難,盡力扭轉自我立定生命的腳跟。

7、身體不好的是道德不夠。

8、儒家不放棄身體!

9、人生在世,除了活著之外,還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除了讓我們的肉體生長以外,你必須增加自己的生命的內涵,必須從內在開發出人的價值。

10、你應該怎麼做人就怎麼做人,你就是一個有德的人。

11、從你善念的那一念開始 ,這一念就是人生的根源所在,人生的價值所在這一念,一開出就是無窮無盡, 內聖外王。

12、要讓心靈站起來,立起來,這叫常道,叫中庸。

13、與事情相處容易,與人相處難。

14、力求完美,但只能盡力,盡力所及,即是當下的完美,而且盡力者,必日漸增長其能力,又將隨時視其能力之改善而改善,隨時都是完美。

15、有人說做個君子會被人欺負,我就這樣子比喻,這裡有一瓶水,你滴下一滴墨汁,這瓶水就不能喝了,如果是一個池塘,你滴一滴墨汁下去,好像沒有什麼妨礙,如果是一個大海,就是用一車的墨水倒下去,也不會對它有任何影響。

16、要常抽身出來,常有清涼之感,超越現實的盤根錯節。 用溫厚的心體諒,而不是清涼旁觀。 要有如如然的感覺,事本來就難,若是一個有德者,會永不止息,也不要有執著,要「如如」,本來就這樣。

17、有能力的人要照顧沒有能力的人,要有內在的開朗。

【做人為人】

1、人要讓自己的人生走一條最清楚明白的、中正平和的、充實飽滿的路。

2、凡是不能感動自己的,必定不能感動別人。

3、再次提醒各位,你要想交到理想的朋友,你先要使自己成為別人交朋友的理想物件,所以男生要鼓勵自己做一個男君子,女生要鼓勵自己做女君子,男君子和女君子結婚,終身幸福。

4、大家都希望交到君子之人,一個有德之人,他用良心對待我,那多好。不過,我們應該這樣想,有德是自己的事,我們應該讓自己先按照良知而行,應該怎麼面對朋友就怎麼面對朋友。所以你不可以希望交到一個君子的朋友,而只能決定讓自己成為君子,成為別人好朋友的物件。你成為這樣的人了,才有權利,也才有機會交到一個君子做朋友。各位同學年紀還輕,假如現在男生還沒有女朋友,女生還沒有男朋友,我恭喜你,你今天遇到我,知道交朋友的方法,今後可以交到好的男朋友跟女朋友,你遇到貴人了,我的名字叫「王財貴」。

5、若非真有大孝於民族,有大忠於歷史,有大見於天心,有大願於百姓者,其或聰明一世,名動一時,然固不足言領風騷也。孔子所謂:「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評論:大孝、大忠、大見、大願的一切根本在於真實的生命本該如此,你不如此,又如何呢?

6、人要有自覺。要透過歷史,透過文化,透過自己,問自己追求什麼,嚮往什麼。

7、做人,才去瞭解天地;與天地融通,既是真幸福!隨時體會自己的心是否光明遠大?要克服自己的情緒,注重內在的充實廣大。

8、符合自己生命中的追求的事,把它實現出來,要用一點力氣,因為受制於自己積習難返的習慣。

9、人要讓自己的人生走一條最清楚明白的、中正平和的、充實飽滿的路。

10、三餐溫飽,一息尚在,即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謝天謝地,感恩天地!常問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靜安立德。

【本末】

1、「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始終條理,本末具備,乃儒家之基本理想。

2、凡事一定要有本,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立以後所生的「道」,通於三百六十行。他有本,自然接觸到哪一行,就能夠對那一行有所貢獻。這樣子,我們就不用擔心他的命運如何。因為他所到之處,必定能夠逢凶化吉,必定能夠創造他的命運。

3、誦讀經典之順序,以義理為先,辭章為後。義理之中,又以平正為先,偏向為後。平正之間,又以通論為先,特論為後。建議以四書為首,老莊居次,而易經詩經又其次,以下則為其它,以佛學為外來,故殿於最後。

4、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道是所有的三百六十行,你有本,自然接觸到哪一行,你就能夠對哪一個行有所貢獻,這樣子我們就不怕他的命運如何,因為他所到之處,他必定能夠逢凶化吉,他必定能夠創造他的命運。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很安慰地說,我們把教育做好了。

5、我預測,假如不依照我所提議的全面推動兒童讀經教育,我們孩子的功課還會繼續多下去,而且會更多!不僅沒有時間去讀經!他將連做功課的時間都不夠!最後連玩的時間都沒有,孩子被榨乾了!這是已經擺在眼前數十年無法解決的問題了。

6、通過年少時的大量讀經和聖賢智慧薰染,成就一輩子為人為學的基礎,將來無論從事何行何業,都能夠以德為本,有遠見,有胸襟,有智慧,成為一個有守有為的君子,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7、如何瞭解兒童學習的特色,把握人生成長最快速、影響最重大的時機,開發幼兒之潛在智慧,不僅提升其一生的學習意願,更重要的是還要涵養其一生的品格根基、奠定其一生的優雅心靈。讓人人成為心地善良、才華洋溢的國民,此乃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有的遠見與職責。

8、人生之幼兒期,即為一生智慧與人格發展之關鍵期,要培育良好的下一代,必須從嬰幼兒開始,甚至從零歲開始,這是當今全世界教育家的共識。幼兒教育提早教育已漸漸成為二十一世紀各國的施政重心,成為天下父母的關懷所在。

9、環顧今日青年學子素質低落、心智茫然,不但沒有主動學習之意願,且普遍缺乏生命之內涵。常見無格調、無思緒、無目標、無禮法,更無承受挫折的能力之國民,造成家庭及社會之嚴重問題。此種現象,其實都在幼兒期已然種下遠因,而不易調理了。

【人性】

1、教育的本意是贊天地之化育,是一種責任,一種期待,一種智慧的方向,而不是功利的數學的計算。

2、一般人是順著人的習性走,以之為人性,也相當有道理。但我認為人類有更高一層的人性,鼓勵老師們儘量去開發兒童的這種光明性超越性,但人類的本能往往是向下墮落的,所以要把它提起來,就是逆著習性走,逆著習性,有的人看成是違反人性,此對人性未全面瞭解之見也。

3、喜歡玩是天性,孩子喜歡靜下來學習,也是天性。但,「玩」的慾望,在人性之淺處,所以很容易激動起來,但如果人生只表現這一層,則近於動物。而「靜」下來學習的願望是在人類心性的深處,所以需要開發才可以出現。可見教育工作之重點,不在助長他的頑心,乃是在啟發他的靜性。

4、用超越的自己引導現實的自己,而且是自願如此——他將一輩子去克服自己現實的限制。能夠克服這種種限制的人就是所謂的「內聖」。當他發現世上的光明,往往被不安、汙染和拙劣所覆蓋,他對世界人間將產生一種深刻的同情心,他就想用光明來改變這種不安、汙染與拙劣,這種事業叫「外王」。

5、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引發那本來就存在於純潔的——汙染未深的——孩子性情中的光明本性!

6、人有兩種天性:一種是《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的「性」,這是形而上的,超越的本性;但人也有另外一種「天性」,因為它也是從天而來,一生下來就有,諸如、好逸惡勞、愚昧盲從、爭能鬥勝、急功近利等等。

7、現實上的人,是真有一些毛病的,如怠惰懶散、自私自利、浮躁貪頑,但這些毛病都是外表的,都是在現實中蒙上的一層陰影而已。在這陰影之內,人還有他超越的、深刻的、內在的、本質性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天性,人有如是光明的超越的天性!

【教育】

1、教育是按照「人性開發人性」的工程。

2、有的教育方法是很簡單的,只不過是「順乎自然,合乎人性」。

3、所以幼兒所學的東西,都影響他一輩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樣,一輩子洗刷不掉,好的東西,就有好的背景。

4、請各位老師這一輩子務必要記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是非常輕鬆愉快的事,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所謂的老師要有愛心、恆心、耐心,這些是不需要這麼強調的,我們只要瞭解教育的本質。本來一個孩子他就是那樣的純真純潔,他的品德我們只要不破壞他就很好了。本來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無窮,我們只要不障礙他就不錯了。

5、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鬆愉快的事,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

6、本來,一個孩子他就是那樣的純真純潔,他的品德我們只要不破壞就很好了。本來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無窮,我們只要不妨礙他就不錯了。

7、我們為什麼不在任何一個人統統是天才的時候,給他天才的教育,你為什麼要把我們孩子放在垃圾堆裡面?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8、教育是一種智慧的期待教育,本來就是該怎麼教就怎麼教;就如同做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天不變,地不變,道不變,人性亦不變時,天下是沒有新鮮事的,尤其讀經,千秋萬世,總是如此,更不應有什麼新意的。

9、一定要在十三歲之前打定基礎,打基礎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東西(經典)放到肚子裡面;不重要的東西不要教,他自己會。

10、我們不可以只準備一桶水,然後舀一杯給他,我們不可以這樣。我們自己只有一桶水,我們要指點給孩子一條河!

【讀經理念】

1、「讀經教育」即是讓兒童讀誦經典之教育方案,以此奠定人生各階段及人格的全方位發展。

2、「讀經教育」就是讓兒童讀誦經典作品,以此奠定人生各個階段之基礎及全方位人格發展的教育。

3、「讀經」教育不僅符合教育原理,而且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

4、不管父母頭腦老頑或激進,不管教法嚴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讀經上。經典可以化頑固為謹慎,化激進為奮發,化嚴峻為剛正,化放浪為灑脫。

5、快樂讀經,老師和家長對兒童要多鼓勵,少責備:眼光要遠,不要急在一時:要對孩子有信心,不要常和別人比較。讓兒童在充實的學習和自我成長中獲得深長的喜悅。

6、讀智慧的書,不可以求甚解。要去琢磨,要去體貼,要去領悟,要從一個若有若無的心情當中,無為而不為,在那個心靈當中好像你與經典融合在一起。

7、我們的家庭常常認為:「小孩子懂什麼!」小孩當然不懂,但是人生只有懂才行嗎?你現在不學將來一輩子不懂啊,現在學了每一年都有他的懂乃至於懂一輩子啊。

8、我們就運用「讀經」來提升孩子最高的聰明。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念,這樣在腦神經發展的時候就給他最高度的聰明的訓練。所以讀經使人聰明。讀經不是一切,但是讀經涵蓋一切。

9、要讓孩子們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同的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

10、凡是世間的問題都不難解決,只要「迴歸本位」,先「依理而思」然後「依理而行」即是。

11、成人讀經的要訣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這樣讀起來!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多「熏習」。

12、一個孩子還不知道價值不價值,光明不光明,豐富不豐富的時候,我們就把人間最高的,光明、豐富的價值記錄放在他生命當中,讓他一輩子醞釀,去成熟。

13、做什麼事情都有不易的原則和導向,有簡易的切入,有變易的活絡。尤其是讀經教育,是智慧的是活轉的是簡易的是不動如山的。不動如山的是對人性的貞定。簡易切入是對原則和方向的把握,靈活變易的是對人情時機。

14、有人說:孩子有多少福氣,才能讀多少經。我則以為:能讀多少經,就代表他有多少福氣。──如果一個天生福薄的孩子,我們人間是可以給他造福的,而最重要的造福來源,則是父母。──即給他教育,給他最適性最有益的教育,即讀經教育!

15、吾人提倡兒童讀經,即是要在順應人生一生的發展,把握其可能的時機,做最恰當的學習安排,達到最高的成效(所謂最高的成效,不是現實上達到什麼固定目標,乃只是要人人不浪費他的時機,不辜負他的生命而已)。

16、「教」的意義,佛教表現得最清楚,儒家也有,就是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的「教」,也就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教」。此教的意思不是現行學校教育的「教」,學校教育以知識為標準,而這個「教」的意思則是「哲學」,亦即是「嚮往最高善」之實踐的智慧學。

17、言工夫,一般人都易以為始自宋儒。其實孔子要人做仁者,要人踐仁,此「踐仁」即是工夫。孟子道性善,言存養擴充,盡心知性,此所言者,無一不是工夫。又孟子言養浩然之氣,則更是工夫之著者。《大學》言明明德、言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均是道德實踐的工夫。

18、數學問題很簡單,先讓你孩子聰明;孩子聰明很簡單,讀經,為什麼讀經會讓孩子聰明?讀經刺激腦神經發展,一個孩子讀經聰明瞭,他把人類的高度智慧統統放在生命裡面,慢慢成熟。他的附加效果,就是聰明,聰明就可以學無限的知識,包括數學不用學都會。

19、我們必須知理性是一大海,生命亦是一大海。理性大海全部朗現,生命大海徹底澄清,這便是聖。孟子說:「大而化之之謂聖」。「大」是心德性體之全部朗現,擴而充之,至於其極。「化」是無一毫之黏滯、執著、冰結、與限制。這便是聖了。但這樣說聖,可以說是理想的聖,也可以說這是聖之「形式的規定」。

20、現在我所看到的讀經孩子,具備有過目不忘、讀二遍三遍就把一篇文章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憑什麼?憑有訓練。十三歲之後就不能訓練了。

21、所以我們利用他強大的記憶力,他還不能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記憶、不必瞭解。怎麼記憶?就是反覆練習。

22、反覆幾遍呢?要看孩子的資質,但是我建議反覆一百遍。聰明的孩子反覆到十遍,他就會背了,反覆到一百遍,終生不忘。

23、你這樣教了以後,他的注意力漸漸地能夠集中,記憶力漸漸地能夠提升,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提升,他的語文程度漸漸地增長,語文程度一增長,理解力就跟著增長。

24、相信呢,就做! 不相信,十年以後你再後悔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老實大量讀經】

1、什麼叫老實讀經,為什麼它高明?老實讀經,它裡面只有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就是讀真正的經。不要讀次要的、讀假的經。那麼第二方面呢,就是隻有讀經,其他的是附帶的,甚至其它的都可以暫時放下。這樣叫老實,老老實實。

2、中國百年教育唯一病根,在於文化教養之虛弱而己。欲強健文化教養,則唯及早老實大量快樂讀經而己,別無他法矣。

3、老實讀經,只消三五年,輕鬆自在,即可上達五千年。除了讀經以外,其它都是在得失上計較。把根紮好了,長枝長葉是必然的。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否則,都是愚信冥行盲修瞎練而已。

4、聰明的家長和老師趕快讓你的孩子讀經吧。更聰明的家長和老師趕快讓你的孩子大量讀經吧。至於「只是讀經,別的一概不管」那只是提供給高智慧的家長和老師。不有深信者,請勿輕試。未曾實踐者,也請勿以己見隨意議論。

5、如果老實大量讀經了,其中的快樂是自然產生的,而且不只是淺層的心理上的快樂,乃是一種深度的心靈中的幸福感!

【胎早教育】

1、一個嬰兒,他的耳朵是非常靈敏的,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種聲音,他的心靈他的腦神經就產生多少種應對的方法,所以越豐富的聲音刺激他的頭腦的發展,這叫作耳聰,耳朵是聰的。

2、如果你孩子超過三歲,頭腦神經還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所以幼兒園三歲到六歲是一個階段,幼兒園的老師一定要天天在校園裡面放優美的音樂。

3、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偉大,媽媽姐姐多歡喜」,放了三年就完了,他的心靈就受到永遠的汙染,所以六歲之內很重要。

4、如果你的孩子超過了六歲,六歲到十三歲剩下百分之十的機會,小學階段很重要,你下課時間就可以放好的音樂,放古箏、古琴。

5、你不要花錢,不要花時間,不要花精神,你不要硬跟小孩說,你乖乖給我坐在這裡聽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鬧在吃飯在睡覺,統統可以聽。

6、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7、現在你當然看不到,種子我們怎麼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這個好種子,他就播下壞種子。

8、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時機,是兒童期。兒童期以記憶之訓練為主軸,記憶之訓練,以反覆誦讀為最簡便,誦讀以誦讀經典效應最為廣大深遠。

9、孩子十三歲之內很重要。你的孩子如果超過十三歲的呢?我看就算了。依照人類心理學的發展,依照人類腦神經的發展,十三歲之後,我們那種直覺的能力就消失了。我們那種深度的學習的這樣子的習慣就沒有了!老天爺所給我們那樣子的強大的攝取的力量,攝取的這個功能就收回去了!

10、最早期的教育,效果是百分之百的。一個孩子能夠在胎兒時期,接受十個月的良好的教育,這輩子他就順理成章一路順風,步上人生康莊大道了,這輩子就不必再費力教他了,教育是何等簡單而自在!

【語文讀經】

1、不要浪費了他,因為這種高度的文化教養,必定要在十三歲之前完全完成。

2、語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好了,閱讀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歡讀書。

3、記憶力什麼時候培養?十三歲之前!用什麼培養?用語文來培養,不是叫他背數學公式,叫他背這些經典著作。

4、我不是來講藝術教育的,我要說的是更重要的一種教育。因為人類的文化成就,人類的智慧都靠語文傳下來。

5、在學校裡面教語文的時候,如果所教的是白話文,就等於浪費你的老師的青春,浪費兒童的生命。

6、什麼叫做本族的語文呢?就是我們是中華民族,我們對所謂的漢文的程度,應該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才能算作及格。要達到什麼高度才算作及格呢?我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能夠讀「經、史、子、集」。

7、要解決當今語文教育問題,須從教育觀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論,不要再把兒童當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視兒童學習能力的特點,要給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實用的知識學習和永恆的文化學習的不同。而在實用的考慮上,以提前認字和擴大閱讀來代替單調繁複的課文深究。特別是應該在永恆性的文化陶冶方面,參酌加入一些有長遠意義的「經典教育」。

【音樂讀經】

1、一個人從胎兒當中三個月到五個月就有聽覺,那個時候就可以有音樂教育,用什麼音樂來教育呢?用具有音樂內涵的音樂,真正的音樂。

2、零歲到三歲,人的聽覺神經發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三歲之內要聽盡世界有名的音樂,只要聽一遍兩遍終生不忘,深入到他心靈的深處。

3、你如果讓他去學些靡靡之音、暴力之氣,到十八歲就發作給你看!

4、假如我們不知道什麼叫真正音樂,很簡單,古典音樂,中國有古典音樂,西方有古典音樂,為什麼它叫作古典呢?因為它是經典之作,所以流傳千古,叫作「古典」。

【美術讀經】

1、另外,美術教育也是這樣,讓一個孩子三歲之內看盡世界名畫,世界有名的風景,世界有名的建築,只要圖片就可以了。

2、只要一幅名畫看過三次終生不忘!這叫作眼睛明亮,耳聰加上目明就叫作聰明!

【外文讀經】

1、讓他聽兩百遍,一輩子都忘不了,終身受用!只要這種句子背上一千句,你就不用煩惱他一輩子的英文了。

2、英文也很重要,我們讀英文怎麼讀,你知道嗎?從第一天讀英文開始,就讀美國大學所讀的書。他們幼兒園怎麼讀大學的書?現在臺灣幼兒園的孩子讀什麼呢?莎士比亞。

3、然後,我們還有英文的經典著作。幾千年來,用英文寫的最好的、最有思想內容的著作,像《林肯的演說》、美國的《獨立宣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像這些東西,只要十篇二十篇放在肚子裡面,我告訴各位,將來最瞭解西方文化的人是中國人。

【成才】

1、我們(文禮書院)要培養融貫古今會通中西的大才,以聖賢為目標。

2、大才要在哪裡培養?大才一定要在在民間培養!從古以來都是如此的,所以從古以來就是書院在培養人才。

3、培養大才,要自求多福!

4、請現在不必急,盡力讀經背書就好,到了十三歲以上,肚子裡裝了二三十萬字中外經典,將來,我開了書院,就到我身邊讀個一二十年書吧,可以一路培養他成才。

5、當然,我們寄望我們國家的教育也能夠體認這一點——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大才,不是隻培養小才。

6、如果現在沒有大才,我認為通通是因為教育沒有盡到責任,是家長和老師把他們給障礙了,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工作。

7、這個(讀經的)孩子一輩子的學習就比別人輕鬆愉快,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人才的基礎就奠定了。

8、讀經有可能讓孩子成為大才,但讀經的目的不是為了孩子成為大才,而是讓孩子的生命更加清澈,讓孩子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是一種幸福的能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讓孩子通過讀經有這樣的心量和能力。

不讀經,很難有這樣的魄力。就像蓋樓,我們讀經可以打下100層樓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蓋2層也可以蓋100層,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但是不讀經,你就沒有這個基礎。而且不讀經,你的思考力,判斷力,理解力就沒有高度和寬度。所以就只能照著學校裡的數理化和世俗的這些價值觀走,走得很迷茫、很艱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