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障就遇不到善知識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剛學佛,一定要有善知識的接引,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以前修行人,冬參夏學,冬天去參禪打坐,夏天要安居學習。學習都是在叢林裡。以前叢林很多,明眼的善知識也特別多,要求也特別嚴格。
虛雲老和尚在鼓山湧泉寺出家,出家後又跑到山上洞裡住了六年,六年後,方丈跟他說,你除了修慧還要修福報,然後又回到鼓山來為常住服務了三年。後來他又去參訪善知識,到天台山拜訪融鏡老和尚,他給雲公指點了學習的方法。虛雲老和尚在天台山修學了三年,學天台止觀。
像虛雲和尚這樣的少有的大德,據說他前輩子是明末的憨山德清大師再來,憨山大師前輩子據說是蘇東坡。虛雲老和尚在修行時,也一輩子遍訪名山,到處參訪善知識,而且老和尚對叢林以及佛教聖地特別照顧。他去上海講經,得到幾萬銀元的供養,他全部都送給了四大佛教名山和大叢林。可以說,老和尚能有如此的成就,善知識對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要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識的引導。古人講的,不破參,不閉關。沒有親見本來面目之前,是不能關起來修行。你覺得自己唸經拜懺,閉關起來好像很精進,但是是對還是錯,誰來指引?這就需要善知識了。
永嘉大師開悟後,別人就跟他說,自從威音王佛以後,開悟的人都要大德的印證,否則都是邪魔外道。他就去曹溪,六祖大師給他印證,印證他開悟。永嘉大師的開悟,也需要六祖的印證,六祖的開悟,需要五祖給他印證。所以你去看禪宗就知道,修行離不開善知識。
但你要遇到善知識,不僅需要緣分,而且需要福德。你沒有福德,文殊菩薩現前,你都認不出他來,還會誹謗。為什麼,你攝受不了文殊菩薩的功德。為什麼呢,好比說文殊菩薩的功德猶如大海的水,可是我們的心,猶如一個碗那麼大,也裝不下。
一般你只能見到佛的化身。釋迦佛也是化身佛。就像九華山,看到金喬覺,也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法華經說了,娑婆世界的眾生,身體卑小, 佛菩薩的身材,也是很小。不像其他佛的國土,身體很高,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為什麼佛身要卑小,是攝受娑婆世界的眾生的根器。
我們看出家人,不要以佛的標準來要求他。好像出家人都不生氣,都不罵人,也不會犯錯,甚至會顯神通。尤其是很多人看高僧傳記,很多人動不動就顯神通。然後你再去觀察,好像你看到的出家人都很普通,只會做做早晚課,掃地唸經,甚至你師父還會發脾氣,你就會誤解了,可能他們是凡夫,不是什麼善知識。
要知道善知識,首先要有福德。佛經講的,我們先不要問師父是不是具足善知識相,先要問我們是否具足弟子相。我們算不算合格的弟子,是不是經常拿著一把尺子來衡量出家人,他持戒他毀戒,他能講法,他一字不識。我們的種種分別,都會障礙和善知識的緣分。
佛經很多故事,菩薩顯神通來度人的,都是現個反面的形象。比如在五台山,有個帶箭文殊,據說當年乾隆聽說五台山僧人不守戒律,他就親自來五台山,在澡浴池,果然看到一個和尚和一群女人在洗澡,他一氣之下,就射箭。僧人就負箭逃跑,跑到了菩薩頂。僧人沒了,箭竟然插在了文殊菩薩像的背後。這就是文殊菩薩感應。
五台山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供千僧齋,每個僧人都可以應供。這就是佛門的平等。也告訴我們,你不知道哪個僧人是菩薩再來,都不能輕慢。以前在塔院寺,就有文殊菩薩化身一個婦女來應供,知客當然認不出來了。後來才知道是文殊菩薩再來。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啟發,就是不能輕慢任何一個人。
在業障現前時,我們看不到師父的功德,相反你會看到過失。很多人接觸出家人久了,他看到出家人,好像不像佛一樣,甚至也有看到不合戒律的事情時,就退失了信心。如果你碰不到善知識,是福德不夠。而你目前碰到的,都是自己業力的感召。想要找到善知識,就要多念地藏經,懺悔業障。
如果一個人常聽到僧人的過失,其實是自己業障重,才會聽到這些負面消息。這些負面信息是不是真的,你不知道,但你業障一來,你就接觸不到正面的信息。有的人瞧不起出家人,其實障礙的還是自己的解脫之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vqc8.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