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 2019
皈依後,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皈依後,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終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終不皈依外道邪眾”,便是獲得皈依體後應遮止的範疇。
遮止學處中首先要求我們,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類民間信仰。同時要認識到,皈依佛之後,也不應再以世間的感情、財物、地位為究竟歸宿。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學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嗎?並非如此。皈依,決非逃避現實,更不是讓大家不再工作謀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們認識到:這一切於人生只有暫時意義,不是真實皈依處。否則的話,眼前利益往往會像蔽目之葉般擋住我們的目光,使我們看不到事實真相,看不到廣闊世界。
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具有的覺悟,那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智慧。若皈依後還心系餘皈依處,不僅會破失皈依體,更會使我們生生世世難有因緣得遇佛法。
皈依法,應依教奉行,依法遵循各種戒規,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為。對於在家居士來說,重點是奉行五戒十善,其中的每一條,都包含保護自己及不傷害他人兩方面。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五戒亦為五種布施,即無畏施。奉行五戒,是斷除惱害眾生的因緣,從而消除他人恐懼,故名無畏施。
如果我們不殺生,別人就不必擔心被我們傷害;如果我們不偷盜,別人就不必擔心財物會被我們掠奪;如果我們不邪淫,別人就不必擔心家人和我們在一起不安全;如果我們不妄語,別人就不必擔心被我們欺騙;如果我們不飲酒,別人就不必擔心我們會失去理智。
而在十善中,尤其註意口業的防護,如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是我們應當特別引以為戒的。不良語業不僅會製造事端,影響大眾和合共處,更會使內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
此外,十善中還增加了不貪、不嗔、不邪見。
貪、嗔、邪見為根本煩惱,由此派生一切不善業,抓住這一關鍵,其餘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皈依僧,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但遮止的意義主要在於不以其為皈依處,並不排斥在工作中與他們進行接觸乃至合作。
遮止學處主要包含這三個方面。當我們皈依之後,對任何不信乃至詆毀三寶的行為,決不能隨順。寧舍生命,不捨皈依。須知,無論以什麼方式認同毀謗三寶的做法,將立即失去皈依體。
標籤:
[學佛] 學佛問答Q&A
[相關文章] - 想學佛,又怕某精舍是非正法,師父是邪師怎麼辦? - 2022-02-14
- 過年、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經咒才好? - 2022-01-30
- 大安法師: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 2024-10-06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什麼事應該念什麼經? - 2024-10-06
- 法師:常吃蔥、蒜、洋蔥、韭菜、生薑,護法神就不會來保護你 - 2024-03-09
- 妙蓮老和尚開示:為什麼會生個不孝順的孩子? - 2024-02-01
- 慧廣法師:可以同時修多個法門嗎? - 2022-11-09
- 白雲老禪師:如果同時修多種法門,是否比較不容易? - 2022-09-08
- 專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可往生極樂世界嗎? - 2022-07-08
- 學佛人可以吃雞蛋嗎?法師們怎麼說? - 2022-02-22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