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3, 2018
嘎瑪仁波切:做功德是不是一種貪?
嘎瑪仁波切:做功德是不是一種貪?
【問題】
請師父開示,做功德是不是一種貪?
【嘎瑪仁波切答】
《文殊真實名經》裡說:“大供養者是大貪欲。”對功德的貪念,是累積善業的貪,是正面的貪。
就像很多人發願去西方極樂世界,是因為那裡無憂無慮,大地鋪滿金銀珠寶,所有聲音都是宣揚佛法的妙音,放眼所見都是我們喜歡的事物。但這卻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黃金珠寶非常稀有而顯得珍貴,便希望能擁有多一點;而這個世界講好話的人也很少,便希望說好話的人多一點;我們更希望這個世界完全沒有煩惱、憂愁、痛苦。
這種種希望都是貪念,而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符合我們“希望”的地方,所以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最大的貪念了。
其實,當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業力完全清淨時,金銀珠寶就和桌子、石頭是一樣的價值。因為自己已經沒有貴賤好壞的念頭,也就是心已經從散亂不安的分別念平靜下來,這時也就沒有所謂的貪念了。
當我們想擁有金銀珠寶等財富時,就必須先努力付出,過程一定是辛苦的。而在最終有收獲時,內心或許會有短暫的快樂,但這種快樂卻無法長久延續下去,甚至根本沒有快樂可言。相對的,對於修行上的貪,過程當然也要辛苦付出,但最終卻絕對會帶給我們快樂,所以這種貪念是善貪。
其實,菩薩想成佛的貪念,不僅不會傷害別人,連嗔恨和嫉妒等煩惱也不會產生,甚至還可以對治煩惱。所以,當自己不想做功德時,就讓自己對功德多貪一點,在發脾氣時,就對自己的壞脾氣更加嗔恨一點。
因為不想做功德和發脾氣,是向外傷害其他眾生的貪與嗔;而貪做功德和不滿意自己的壞脾氣,卻是對治自己煩惱的貪與嗔。這兩者雖然一樣是貪與嗔,但在動機、過程和結果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如同渡海必要搭船,但到岸後就不再需要船只了,在修行道上的我們,暫時還是需要猶如渡海之船的肉體,以及精進累積功德的大貪念。所以,要盡量多做功德,因為這是善貪,有助於我們脫離輪回。
標籤:
嘎瑪仁波切
[相關文章] - 不用好奇你的前世是什麼,沒有意義! - 2019-12-03
- 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都可以扭轉為積極的助緣 - 2019-11-29
- 談到修行,首先要從「做個懂得感恩的好人」開始 - 2019-11-29
- 看不見自身的「我慢」,最可怕 - 2019-11-08
- 願意助人為樂,一定是有福報、有能力的人 - 2020-01-13
- 把快樂寄託在物質的增長上,就像猴子水中撈月一樣不切實際 - 2020-01-09
- 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卻生下殘疾或智障的孩子? - 2020-01-07
- 心量大小,是長期德行的培養,人人都喜歡被包容的感覺 - 2020-01-02
- 心中有慈心的人,看誰都高興,這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好,而是他自己修得好 - 2019-12-30
- 所謂的冤親債主,大都是我們曾經比較親的人 - 2019-12-2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