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7, 2017

淨土法門:修別的法門要修到這個地位,太難了


 淨土法門:修別的法門要修到這個地位,太難了


發布:王習訓  

  佛者覺也,阿彌陀佛,是無量覺。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覺。覺者,覺其本性本來無念也。故曰,更親切。念佛功夫,雖未能做到念而無念。但能行願真切,仗彌陀悲願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圓初住地位。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須經久遠劫數。今一生辦到,其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佛者覺也,阿彌陀佛,是無量覺’。從字面上翻譯,“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阿彌陀佛即翻成“無量覺”。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覺’。無有一法不覺。‘覺者,覺其本性本來無念也’。覺悟到本性本來無念,本來不染,本無分別執著,就真的覺了。若還有分別執著,就沒覺,依然迷。何時在一切法裡沒有分別執著,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真覺了。

  ‘故曰,更親切’。至此,我們才真正體會念佛確實比智念親切。換言之,比修止觀、修禅來得親切、高明。法門如是殊勝,何以多少人當面錯過,因為不識貨。金剛寶石擺在眼前,錯當作碎玻璃,沒看在眼裡,不知此乃無價之寶,真是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雖未能做到念而無念。但能行願真切,仗彌陀悲願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圓初住地位’。此即念佛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聲贊歎,道理在此。無論修其他任何法門,一定要達到“念而無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與“無念”依然是二,不是一,仍無法成就,得不到受用。還是過生死凡夫的日子,而不是佛菩薩的生活。

  如果真的做到念而無念,念與無念是一不是二,則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就凡夫而言真難,起心動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別、執著,理雖明了,卻做不到。念佛法門,即使達不到念而無念的功夫,可以帶業。只要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就行。真正相信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有許多念佛人都往生到那裡。真正相信,毫不懷疑,信具足。願意去,願意捨棄現前的六道輪回,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願具足。一心稱念,行具足。你就決定往生!我們要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一定要身心世界萬緣放下。全放下,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若不肯放下,佛力想加持,你有障礙,佛力加不上。若功夫好,想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不一定要等命終,隨時能去。

  我們是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雖沒有念而無念的功夫,沒能融成一體;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把我們提升至阿惟越致菩薩,即此處講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圓教初住地位,“圓教初住”即是別教初地。江味農居士此講法,我不贊成。因為他講的地位太低了。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還有退轉。阿鞞跋致是不退轉,應該是八地菩薩。八地稱為不動地,永遠不退轉。所以,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彌陀經》說的;阿惟越致是《無量壽經》說的,意思一樣,翻譯不同而已。

  淨宗許多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是“七地以上”,此講法很有道理。我們從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贊歎,應當肯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此話不是我們推想的,因為我們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看到,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世界眾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相貌跟佛相同。體質與佛相同,皆是紫磨真金身色,一切受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相同。初地菩薩與佛差太多。

  世尊滅度之前,為我們說出“四依法”,其中有“依法不依人”。我們依據《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無量壽經》是法,根據經典所說,不像是圓初住,而像是圓教八地菩薩,一切與佛差不多,實在不可思議。帶業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如此。十方世界,無量法門都沒有;唯獨念佛法門無比殊勝,是故得一切諸佛贊歎。

  我們遇到念佛法門,相信念佛法門、發願修學這個法門,的確是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熟;如其不然,決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這一生中往生的,都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須經久遠劫數’。此是真的。修其他法門,從圓教初住起,修到阿惟越致菩薩,還須經歷兩大阿僧祇劫。沒有證圓教初住以前所修的時間都不算。如果加上以前所修的,則是久遠劫數。亦即是說,修別的法門要修到這個地位,太難了!而修念佛法門,一往生即成就。‘今一生辦到,其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諸位如果真的把大乘佛法都看了,就有比較。門門看到之後,才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連佛法也徹底放下。過去蓮池大師明白了,所以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把經教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放下。經教法門全放下,他老人家最後依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此乃徹底覺悟之人,究竟覺悟之人。不是真正究竟徹底覺悟之人,放不下!懷疑《彌陀經》不如《華嚴》,不如《楞嚴》;懷疑念佛不如參禅,不如念咒。自古以來,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專精”,若想成就,如不依此二字,就難;依此去做,就不難。是故要專、要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