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17

淨土法門:讀無量壽經的好處,真是醍醐灌頂!


淨土法門:讀無量壽經的好處,真是醍醐灌頂!


發布:淨業學人  

  末學先恭錄一些尊敬的淨空老法師關於讀經的菁華開示,願我們一起精進讀經,同受法益,相互分享各自的讀經心得,共同進步,往生極樂~

  1、老法師開示:

  為什麼教先念經,不教先念佛?念經,收心。心裡妄想太多,一句佛號不得力,讀經目的在收心、斷惑。經典讀多了,慢慢開悟了,疑惑就斷了。斷疑生信,你信願才會懇切,信願才有力量,讀經就是把妄念讀掉,疑惑讀掉,一切分別執著讀掉,然後就緊緊抓住一句佛號,那就成功了。

  用讀經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讀經比念佛有效,因為念佛只有一句佛號,佛號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無心了,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照打妄想,感到佛號沒有力量,壓不住妄想。讀經,一打妄想經就念錯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錯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經本上,用這種方法離開妄想、分別,容易攝心。我勸大家一天至少將《無量壽經》念三遍,念滿三年,古人入佛門不是從聽講解入門,從讀誦,時間限制五年,五年讀誦,縱然不能背誦,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現在人沒耐心,所以我把五年減成三年。再減少一點不行了。念三年,滿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誦。常背經文,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間,起心動念就會想到佛在經上是不是這樣教的,起念、說話、做事,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誨,三千遍念下來,妄念少了,煩惱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要再念經了,專念名號,他心定了,那個名號會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專要精,其他一切經論法門統統放下,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無量壽經》上,不僅是口念,一定要把經裡的教訓時時刻刻記住,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才叫讀誦。每天念,愈念得多,體會愈深、愈廣,你才發現經的義理無有窮盡,用這個經來啟蒙,來奠定三資糧的真實基礎。

  2、老法師開示:

  為什麼要提倡《無量壽經》?過去提倡《阿彌陀經》,民國以前,人很老實,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實實念佛,《彌陀經》足夠了。現在人不老實,天天胡思亂想,《彌陀經》經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點道理,怎麼能接受?《無量壽經》講的圓滿,事理、因果面面都說到了,分量不多,現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現在眾生的根機。這部經不看注解,也能懂,依經典教訓,你真做,能信、能願、能行,你解得深淺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無量壽經》是一切大乘經的總綱領、一切經典的精華,念這部經就是念一切大乘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講這部經的。念這部經,就是把一切諸佛所講的經統統都念到了。

  依《無量壽經》修學,“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己幾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就轉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經”所在處,就是阿彌陀佛所在之處。念一部《無量壽經》,沒一個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讀經一定要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應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應的。每天一定要念一部《無量壽經》。佛光在哪裡?《無量壽經》經本就是。這個經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滿了無量無邊的智慧。

  《無量壽經》是經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門深入。“一經通,一切經通”,學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經都是釋迦佛從自性般若裡流出來的,所以每部經都通自性。堅持在一部經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好比鑿井,在一個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豐富。

  每天念一部經,三、五個月心得到清淨,若同時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淨心,沒用處。秘訣就是“專精”。學的經太多,縱然很如法,沒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現前。

  《無量壽經》每天讀誦,不定什麼時候無量壽三昧現前,在這裡成就戒定慧三學。得三昧後,肯定開智慧,經裡的意思,正確的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經滅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經題就能滅千劫極重惡業。何況讀全部經文!《無量壽經》上經題有阿彌陀佛名號在,這裡頭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這個經題念一遍,就念了兩聲阿彌陀佛。這個經,經首的題目,滅罪功德不可思議。現代人,現代社會,受持這部經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對極樂世界了解不透徹,唯一的辦法多讀經,多聽講,聽一遍不行,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可以不聽了,專心念佛了。聽經是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明白後對佛法世法再也不懷疑了。你心如止水,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一念不生,這時可以不聽經了,完全回歸到自性。

  3、老法師開示:

  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在哪裡得到這個信息?在經典裡面得到的。所以我們這也叫悟,這個悟叫解悟不是證悟,解悟,我們自己煩惱習氣還沒放下,不管用。如果是證悟的話就管用,證悟管什麼用?事事無礙,這個用處太大了,事事無礙。解悟事事還是有礙,還是有障礙,理事還是有礙,不過雖然是有礙,我們對於往無礙的道路上走有了信心,有信心你就不會退轉,你會勇猛向前。用什麼方法?繼續用老辦法,老辦法就是讀經。讀經要知道懂得方法,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跟禅、跟密沒有兩樣,同樣一個道理。讀經怎麼讀法?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名詞術語),不著心緣相,不要想經的意思,從頭到尾一直念下去,這一部經兩個小時念完,你修兩個鐘點,修什麼?戒定慧一次完成。什麼是戒?依照佛講的規矩。不著就是決定不分別、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不要去想它的,這叫戒律,這叫持戒。兩個小時來讀這部經典,就兩個小時在修持戒。這東西統統都不執著,你念這部經的時候,心裡面意念上全是經文,沒有一個雜念,這叫修定。定裡頭有慧,慧是什麼?叫根本智。《般若經》上講的根本智是什麼樣子?「般若無知」,這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所以無所不知從哪裡來的?從無知來的。我們現在要廣學多聞,什麼都要知道,到最後怎麼樣?有所不知,因為你有知。所以真正學佛的人要學無知,才無所不知,無知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無所不知是覺悟的心,那個覺從哪裡來的?覺從清淨平等裡面出現的,你心不清淨、不平等,你哪來的覺!

  4、老法師開示:

  無量的法門歸納起來只有幾種,持戒是個方法,修定是個方法,作觀是個方法,就是止觀,念佛是個方法,讀經也是個方法。讀經要怎樣讀?用讀經的方法把我們的妄念打掉,不讀經妄念就很多,讀經就是要把心集中在一處,制心一處。也就是說,把所有的念頭統統放下,恭恭敬敬來念這部經。像《無量壽經》,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讓妄想滲透不進去,以這個為目標。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大概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這就是你修行修一個半小時、修兩個小時。讀經是斷煩惱的,一定要曉得這個目標。所以一部經讀下來之後,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功夫不錯了!讀一部經,兩個小時不起一個妄念,這很好的功夫。兩個小時不起一個妄念,在一般講要訓練多久?大概訓練三年到五年,才能達到這個程度。所以這一部經念下去,起個十個、二十個妄想是正常的。如果到起二、三個妄想大概是三年功夫,沒有三年功夫做不到;能夠起一個妄想,大概到五年的功夫。你心得定了,定久了就開智慧,讀誦是這樣的讀誦方法。

  讀誦決定不要想經裡頭是什麼意思,因為你一想意思,意思是妄想,妄想又滲透進去了。只是念,沒有意思,用這個來把妄想打掉。念佛、修定、持戒都是用這個方法,目標是相同,用意是一樣的。所以讀誦這個方法對於知識分子最有效,我這麼多年來就用這個辦法。我念佛不行,念佛一天念個一萬聲佛號,照樣打妄想,但是看經行,讀經,所以這是個人根性不相同。開始學的時候都可以試試看,持咒、持戒都可以試試看,哪一個方法適合自己,用起來很方便,自己也很歡喜,那就用這個方法。所以我現在每天,通常客人少的時候,我讀經的時間不會少過四個小時,用這個方法把自己的念頭打掉。絕不想經裡的意思,想是屬於求解,那是另一個法門的。我現在讀經,我的目的是修定,是要把妄念給它止住,功夫在此地。研究求解,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境界,幫助自己的止觀,止觀就是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人生觀,提升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境界。另一方面,我們在大眾當中分享學習的心得,也幫助大家對經義能夠了解。了解之後,知道自己在日常當中怎樣去生活,那就是修行,修行是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也是修禅定,也是攝心,因為你不讀經你胡思亂想,讀經的時候心都放在經上,用這個方法也是修定,它也是修三昧。讀《華嚴經》,華嚴三昧;讀《法華經》,法華三昧;讀《無量壽經》,念佛三昧。如果我們讀經不專心,讀經還有雜念摻雜在裡面,那就把三摩地全破壞,那就沒有三摩地。讀經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這一部經讀下來,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叫真正的三摩地;如果有幾個,不要超過五個妄念都還算不錯,功夫不錯;如果五個以上那就沒有功夫了。所以讀經的時候最好是門關起來,要有電話都拔掉,不要受外面干擾。念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我在修定,我在修念佛三昧;念兩個小時,我這兩個小時在修念佛三昧,這要懂得。被外面環境干擾這就破壞了,功夫破壞了,那不算。什麼叫真修、什麼叫假修,從這個地方你就知道。

  5、老法師開示:

  第二個「讀誦」,讀誦不是廣學多聞,而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修淨土的,我們讀誦只限於淨土五經一論裡頭,只限於一種,不要多。或者事情繁忙,應酬很多,那我們早晨早一點起來,讀一部《無量壽經》;晚上可能應酬多,晚課的時候就讀一部《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短,這樣也行。如果你退休,你不繁忙了,讀誦的時間愈長愈好,早晨讀兩部經,《無量壽經》,晚上讀一部,這個好。

  我常常勉勵同修,用什麼方法達到我們真正修學的目標?讀經。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決定不能違背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與三學相違背的,決定不是佛法。你讀誦這部經,不但三學在其中,三慧、三資糧也在其中。不可思議!我們的身心都不清淨,用其他的方法要達到清淨,是非常困難的。用這個方法;一般在讀誦開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後就見到效果。有許多同修,我教他這個方法。他去做,過了半年來跟我講,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數多,效果就更殊勝。所以現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國外、在大陸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處,他怎麼肯學?有許多同修告訴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個轉捩點。過了這一關之後,身心自在、信心清淨!讀誦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裡的忍辱,可見讀誦正是修忍辱。忍之後才有精進。精進之後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後開慧。我們用這個方法,六度齊修。讀經的時候,放下萬緣,是布施。讀經的時候,不起惡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齊修。三學、六度、三慧、三資糧都在其中。還有什麼方法比這個方法更殊勝?所以,煩惱重、業障深,運用這個方法,三個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煩惱、業障、習氣會非常明顯的減少。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學功夫得力,你有收獲了。由此可知,我們心不清淨,有妄想的時候,心煩惱,展開經典讀誦。如果讀得很熟,能背誦了,不必展開經本。妄想一起來,讀經把妄念止住。念幾句,或者念幾章,念一遍,煩惱、妄想就沒有了,就念掉了。這是真修!所以經不是念給佛聽的,也不是念給菩薩聽的。讀經是為自己斷除業障、煩惱、習氣,恢復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覺。目的在此。

  6、老法師開示:

  今天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超越輪回,把那個念頭轉掉。轉念頭是難,非常非常困難,為什麼?凡夫,就是說我們常常聽經的,不常聽經那沒法子,常常聽經的,有時候覺悟,忽然明白了,但是沒隔多久,又迷惑了,又顛倒了。明白的時候放下,放得下了,過幾天之後,想想不對,又放不下了。這個境界,跟諸位說,是好的,哪一個菩薩證果之前都是這個現象。所以,你要是有這個現象,你自己應該知道,你已經有相當的進步。

  哪一天你真的一切放下,不再後悔,也就是不再起妄念,你就入菩薩位,你就證果。在這個過程當中,進進退退無數次。進進退退,有的人修幾十年,二、三十年。這種進進退退的,一會兒又放下,一會兒又放不下,這個情形是很正常、是很平常的。徹底放下那一天,你證果了,你就入境界。

  所以,自己對自己非常清楚。我們修行,現在在什麼地位,什麼樣一個境界,不需要問別人。問別人,別人未必能說得清楚。所以,要常常讀經,常常聽經。讀經聽經用意在哪裡?第一個作用,提醒我們。我們不讀經不聽經就迷惑顛倒,讀經聽經是幫助我們提高警覺。

  7、老法師:為什麼要讀誦《無量壽經》?如何用讀經來修習戒、定、慧?

  我常常勉勵同修,用什麼方法達到我們真正修學的目標?讀經。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決定不能違背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與三學相違背的,決定不是佛法。你讀誦這部經,不但三學在其中,三慧、三資糧也在其中。不可思議!我們的身心都不清淨,用其他的方法要達到清淨,是非常困難的。用這個方法;一般在讀誦開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後就見到效果。有許多同修,我教他這個方法。他去做,過了半年來跟我講,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數多,效果就更殊勝。所以現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國外、在大陸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處,他怎麼肯學?

  有許多同修告訴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個轉捩點。過了這一關之後,身心自在、信心清淨!讀誦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裡的忍辱,可見讀誦正是修忍辱。忍之後才有精進。精進之後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後開慧。我們用這個方法,六度齊修。讀經的時候,放下萬緣,是布施。讀經的時候,不起惡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齊修。三學、六度、三慧、三資糧都在其中。還有什麼方法比這個方法更殊勝?

  所以,煩惱重、業障深,運用這個方法,三個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煩惱、業障、習氣會非常明顯的減少。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學功夫得力,你有收獲了。由此可知,我們心不清淨,有妄想的時候,心煩惱,展開經典讀誦。如果讀得很熟,能背誦了,不必展開經本。妄想一起來,讀經把妄念止住。念幾句,或者念幾章,念一遍,煩惱、妄想就沒有了,就念掉了。這是真修!所以經不是念給佛聽的,也不是念給菩薩聽的。讀經是為自己斷除業障、煩惱、習氣,恢復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覺。目的在此。

  我跟同修們在前面說過,現在第一個步驟是做預備功夫。把經念熟,念到能背誦,一個字不會錯,這是預備功夫。功夫做成了,經能背得很熟了,然後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修行」就是要對治惡行、煩惱、習氣。怎麼對治?每天念經。若一部經還沒念完,就打妄想,這一遍就不算,要從頭再念起。必須念到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部經念圓滿,一個妄念也沒有。這一部經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時。半個鐘點裡沒有一個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給諸位說,只剛剛及格,沒什麼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裡念佛,一支香一個半小時,還會起五、六個妄念,三、五個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個小時不起妄念,算什麼!所以先求這個,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然後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連續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沒有一個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說老實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穩穩當當,沒問題了。要這樣干才行!心清淨到這樣程度,可以不要再讀經了,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讀經的目標是恢復到心地的清淨。是要把妄想、煩惱、染著給念掉。目的是這個。

  清淨心念佛,句句相應,那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佛號不相應,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大家要認真努力去做。煩惱、染污、垢穢,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只要把這個控制住了,惡行就不會有了,才能真正達到『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的保證。《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淨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莊嚴,就是一心所顯現出來的。就法門來講,「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門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門。我們在前面也講過,將來講到經文還要討論。你認識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號,一本《無量壽經》就足夠了。年歲大的人,記憶力衰退了,《無量壽經》太長無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彌陀經》也是一樣的。用小本《阿彌陀經》,像我剛才講的讀誦方法,把煩惱、習氣、妄想、執著念掉。這是中年以上記憶衰退,采取小本《彌陀經》。年輕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讀誦的時間長。長時間不打妄想難;短時間容易。《彌陀經》背一遍,幾分鐘不打妄想還容易。《無量壽經》背一遍至少要半個小時,不打妄想很難。調眾生就是幫助眾生斷煩惱。我們8、淨宗所用的方法是讀經。

  讀經的目的在「調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讀經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戒學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經的時候,心裡一個妄念都不生,諸惡就不作了。不但身不作惡,口不作惡,心裡也沒有壞念頭,心也不作惡。身、口、意三業都不作惡,「諸惡莫作」就圓修了。經典是佛從「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所以讀經即是「眾善奉行」。戒律具足了。

  念經時,一心專注讀經,絕不去想經的意思。一心讀誦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沒念顛倒,這就是「慧」。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讀經,每天讀一個小時,就修一個小時的戒、定、慧;讀兩個小時,就修兩個小時的戒、定、慧。「戒「戒、定、慧」同時圓修。所以,讀經決定不能求解。一面讀,一面想經文是什麼意思,那就是世間的讀書,戒、定、慧三學都沒有了。你若一面念,一面想,就是打妄想。結果,戒沒有了,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所以,老實去讀,千萬不要去想意思。當你讀時,忽然有意思現前了,不是想來的,那沒有關系,這是相應,有悟處。雖然有悟處,也不要理它,還是老實念下去。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意思很好,趕緊寫下來,那又打妄想,又錯了。根本不去理會,就是老老實實一直念。

  當然經文愈長愈好。好在那裡?修「戒、定、慧」的時間長。但是現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經典太長了,找不到這麼多時間。經典太短,像《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念的時間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幾分鐘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們選擇《無量壽經》,這部經典長短很適中。要是念得很熟,從頭到尾念一遍,只要半個小時。千萬不要以為半個小時不長。每天認真修半個小時的戒、定、慧,離念離相不打妄想,就很受用。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來說,非常適當。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則修行時間愈長愈好。這部經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於念十幾遍。念三年五載,人心就定了;定了以後就會開悟。《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開悟。到開悟的時候,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達,一切都通達,一切都明了。

  這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一條修行的道路。從讀誦下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從「參究」下手,或者參話頭,或者觀心。教下多半用「讀誦」。淨宗除「讀誦」之外,也有不讀經的,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見得方法雖然很多,目標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執著捨掉,恢復到心地清淨,這就是「調眾生」。從今而後,起心動念決定不造惡。我常常提醒同修們,起心動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想。為什麼勸你把本經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來,想的都是胡思亂想。自己編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經要念得愈熟愈好,幫助你憶念,排除一切妄想、執著,真正使你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9、老法師:如何用讀經來修習戒、定、慧

  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經就是佛,佛沒有離開經。依經典的理論、方法做,就是皈依、親近、學習阿彌陀佛。

  讀經也是念佛,讀經是念自性佛,一切諸佛的本體就是自性佛。

  讀經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是本有,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本性。

  修淨土怎樣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經上,安在一個佛名號上。淨土五經你喜歡哪一部,專持這一部。五經都持,心就散亂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經偶爾讀一讀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經、一個名號,永遠不變了,永遠不動了,心當然就定了。

  我們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親近佛菩薩,唯一的親近方法是讀經,明理,依教奉行。

  菩薩讀經絕對沒想經裡的意思。讀經時一個念頭不起,無知。起作用時,展現你無比的智慧,這叫無所不知。

  10、老法師:讀經是修定。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求根本智,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讀經是修定,讀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淨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裡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裡開慧。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淨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淨,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裡思想憶念的,統統換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具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經,讀經就是思想憶念依正莊嚴,讀就是憶念,憶念就是讀誦。不要一面念著經一面去想。我們用讀誦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通通打掉。初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一定要從讀誦下手,讀誦不但能修定,同時能開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讀。你想,這個念頭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讀,讀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這個覺觀慢慢就細,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達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

  11、老法師開示:如何讀經?

  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依規矩去念,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讀,一個妄念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就是修慧。念經最忌諱的是夾雜,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學全部破壞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經文,意思自己出來了,不要理會,不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趕快記下來。為什麼?這一次有一點悟處,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處,不用記它。念經聲音大小、速度快慢,隨自己歡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氣和、全身舒暢,就得受用。默念、出聲都可以,最好出聲,出聲的功德比不出聲大很多,念給別人、無形眾生聽。出聲,要讀得字字分明,音聲悅耳。讓人聽了生歡喜心,聽後會覺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們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鬼神行,默念他都能聽見。讀誦不能圖快、圖遍數多。有的同修讀得很快,一部《無量壽經》半小時念完,讀的模糊不清,這樣讀,只利己,不利他。讀誦時要有利益眾生的心。讀時不能草率,一定要誠心誠意、恭恭敬敬、一心專注。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淨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

  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聞法要離言說、文字、名字、心緣相。

  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個意思。佛意叫我們不要執著。唯有離名字、言說、心緣相,才能體會大道。一落在名、言裡,心裡有念頭在思惟分別執著,事實真相永遠跟你隔絕。

  讀經,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徹大悟。心浮氣躁,要趕時間趕功課,那沒用處,心要恭敬,會有悟處。

  佛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佛要說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沒有思想。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變成你的胡思亂想。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離開思想,沒有思想,你就能夠體會到佛的意思。這是真實、圓滿的智慧。讀經絕對不能思惟經中的意趣。用思考來學佛,永遠不會成就。

  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參究不用心意識,用的是真心,會開悟。用心意識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會開悟。把佛法當做世間一門學問來研究,經典變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講悟入境界。

  12、老法師開示:

  每天讀誦,聽阿彌陀佛教誨,如同在阿彌陀佛身邊,現前的一切時、一切處,決定得阿彌陀佛護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真彌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彌陀佛灌頂,每天讀經,念一遍,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念兩遍受兩次灌頂,一天念三遍,就得諸佛如來三次灌頂,你的福報還有誰能比得了?《無量壽經》太長,沒關系,念《阿彌陀經》也一樣,念一遍,諸佛如來給你灌一次頂,念十遍,每天佛給你灌十次頂,你還能不開悟嗎?

  心清淨容易開悟,心不清淨,聽一輩子都不能開悟。一分清淨有一分悟處,十分清淨有十分悟處。所以學佛第一個階段,一定要修清淨心。第二階段,求悟處。第三階段,就是證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這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專持這一句佛號。前面讀經、聽經,都是做基礎功夫,然後這句佛號才得力。我們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礎沒有奠定。

  13、老法師:讀誦《無量壽經》得十方諸佛菩薩灌頂

  【升灌頂階。授菩提記。】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這部經裡面包括著一切法門、無量法門。這兩句就是現代人很熟悉的密宗,『灌頂』是密宗裡面的修法。密宗的修學,在佛法裡面是屬於高級的佛法,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用現在學校做比喻,密宗是研究院,是研究所,這是高級的佛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頂」就是最高的法門,頂法!沒有比這個更高。佛大慈大悲把最高的法門傳授給你,這叫「灌頂」。所以諸位千萬不要誤會上師拿一點水在你頭頂上灑一灑,那就叫灌頂,那這樣的灌頂,你每天去沖涼的時候,那個灌得很舒服了,這要曉得。真正的灌頂是佛把最高、第一法門傳授給你,這叫灌頂。在形式上,這個灌頂那是儀式,儀式不重要,實質重要。

  現在我們明白了,這部經(《無量壽經》)在釋迦牟尼佛所有一切經裡面是至高無上的頂點,我們得到這個經就是佛為我們灌頂。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灌頂,阿彌陀佛為我們灌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給我們灌頂一次;念兩遍,灌頂兩次;念三遍,就灌頂三次。哪一個什麼上師都比不上!何必還要去找那些麻煩?自己在家裡一切諸佛如來已經給你灌頂了。你自己要知道、要明白,這是這個意思,決定不可以誤會。近代黃念祖老居士他學過密,他在密法裡頭也有相當的造詣,他是金剛上師。你看他的批注《無量壽經批注》裡面解釋這一段,他就講得很清楚,就講得很明白,他沒有騙人,他就是這樣說法的。

  『授菩提記』。這一部經末後可以說是佛為我們大家普遍授記,說明娑婆世界念佛的眾生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然後到他方世界示現成佛,度化眾生都叫做妙音如來,這就是佛給我們授記,就在這個經上!所以我們第一次在新加坡講《無量壽經》,有一天皈依。皈依的同修好像有二百七十多人,起法名來不及了,我一想經上給我們授記,將來我們都是妙音如來,現在統統是妙音居士,所以我們就用妙音做法名。這個好!親切,我們的名字在《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授記的。現在是妙音居士,將來是妙音如來,你看看這個多親切,「授菩提記」。所以我們受持三皈,用的法名妙音是從這兒來的,是從《無量壽經》上來的,佛給我們授記的,這還有錯?所以這個法名是佛起的,不是我起的,佛起的。

  14、老法師:常常讀誦,不知不覺的受諸佛如來的加持

  『讀誦』,這也非常重要。為什麼?不讀就把佛的教訓忘掉了,不讀就跟佛遠離了。我每天把經念一遍,就是跟佛見一次面,聽佛教訓一番;讀經就是聽佛的教訓,讀經就是跟佛最接近,就是聽佛教訓。如果以密法來說,讀經就是接受佛的灌頂。你看黃念祖老居士解釋灌頂,他解釋決定不會錯的,因為他本身是密宗的上師,他是諾那活佛的傳法弟子,這個決定不錯。他告訴我,「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佛法,將至高無上的佛法傳授給你,叫做灌頂。

  我們曉得,《無量壽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真的是頂法。我們將這個頂法恭恭敬敬念一遍,不但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灌頂一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宣揚這一部經典,沒有一尊佛不講解這一部經典,沒有一尊佛不勸人要修學這一部經典的;換句話說,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你念一遍就是灌一次頂,你每天念兩遍就一天諸佛給你灌兩次頂,這個多殊勝!一定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你才會喜歡讀它。

  要讀誦,常常讀誦,不知不覺的受諸佛如來的加持,不知不覺的把自己所有的習氣、業障都消除掉了,所以智慧增長,體力也不一樣了。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感應,這是真正的感應。煩惱輕了,智慧長了,身體好了,健康強壯,縱然從前有些毛病,這毛病不要找醫生,不要吃藥,毛病都沒有了。感應不是天天見神見鬼,那個感應不好,那個麻煩大了,這叫真正感應。以前對人對事出很多錯誤,現在都不會了,錯誤都沒有了,這個就是好現象。所以就是讀誦很要緊。

  15、老法師開示: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裡開慧。

  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淨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淨,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初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一定要從讀誦下手,讀誦不但能修定,同時能開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讀。你想,這個念頭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讀,讀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這個覺觀慢慢就細,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達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

  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依規矩去念,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讀,一個妄念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就是修慧。念經最忌諱的是夾雜,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學全部破壞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念經文,意思自己出來了,不要理會,不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趕快記下來。為什麼?這一次有一點悟處,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處,不用記它。念經聲音大小、速度快慢,隨自己歡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氣和、全身舒暢,就得受用。默念、出聲都可以,最好出聲,出聲的功德比不出聲大很多,念給別人、無形眾生聽。出聲,要讀得字字分明,音聲悅耳。讓人聽了生歡喜心,聽後會覺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們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鬼神行,默念他都能聽見。讀誦不能圖快、圖遍數多。讀誦時要有利益眾生的心。讀時不能草率,一定要誠心誠意、恭恭敬敬、一心專注。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淨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讀經要求不夾雜、不間斷,等於是跟打仗一樣,這不是練習,一定要求得到真實的功德效果。

  讀經,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徹大悟。

  心浮氣躁,要趕時間趕功課,那沒用處,心要恭敬,會有悟處。

  佛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佛要說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沒有思想。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變成你的胡思亂想。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離開思想,沒有思想,你就能夠體會到佛的意思。這是真實、圓滿的智慧。讀經絕對不能思惟經中的意趣。用思考來學佛,永遠不會成就。

  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參究不用心意識,用的是真心,會開悟。

  16、老法師:五歲的小朋友會背誦《無量壽經》,不看電視、不玩玩具

  前天的小朋友,昨天晚上父母帶來給我見面,還差兩個月滿五歲,《無量壽經》能背誦。他來問我,他下面再背《妄盡還源觀》好不好?我告訴他,不好!希望就是一部《無量壽經》,會背了再念下去,一天至少要念十個小時,小孩很單純,我相信不會超過五年,三年到五年他得三昧。那麼換句話說,那個快的,十幾歲就開悟。惠能大師開悟是二十四歲,小孩這有善根,這麼一點點大,他就專注,我聽說他不看電視、不看網路。心這樣純,父母好好教他,非常有前途。每一個小孩都是佛菩薩再來,問題是父母老師要會教;不會教的,糟蹋掉了。古時候世世代代有人才,現在怎麼會沒有?現在跟古時候沒有兩樣,古人會教,現在人不會教。

  現在最可怕的,是網路、是電視。誰教小孩?網路教、電視在教,把小孩全教壞了。現在小孩誰不看電視?誰不玩電動玩具?這個小孩五歲,他能夠不玩這個、不看這個東西,這有善根,不多見。在這個大時代,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自己要有真正智慧,要有好的因緣,不接受這些外面環境干擾,不接觸它,專門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下到什麼時候為止?下到大徹大悟。沒有大徹大悟絕不放棄。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沒有不開悟的,何一個人都能做到。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526集 2013年12月2日講於馬來西亞

  17、老法師:有兒女,你就教他從小念背《無量壽經》,他就是上善之人

  上善是誰?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我們就明白了,上善之人是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個人,那個人叫上善之人,我們能不能做到?能。我常說只要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其他的全都放下,我就是上善之人。我們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

  在家同修有兒女,你就教他念《無量壽經》,他從小就把它念背,他就是上善之人。他背熟了,將來到十幾歲,你再叫他聽《無量壽經》,他一聽就懂了,自自然然他就入上善的境界。你對得起兒女,兒女將來成就感恩,肯定增高你的品位。這是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趣上善門,好辦法!

  18、老法師開示:

  單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見性。如果能聽經、研教,可能三、五年就開悟了。因為念佛,貪瞋癡慢用佛號壓了,壓到飽和點壓不住就爆發了。聽經聞法這個智慧是什麼?是你一面用定壓,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沒有了。

  福田一定要由三寶方面去種。末法時期種福田較為困難,魔子魔孫現出家人相,混在三寶中來,眾生以魔當作佛子,常走入邪道。故在末法時代,要多讀大乘經典,開智慧,才能分別邪正。

  消業要心境都看空了,好壞均不執著,保持平靜心才能消舊業,環境好天天享受也是造業,環境壞怨天尤人也是造業,不讀大經大論焉能懂得。

  古人讀經用無分別心讀之,今人則以文學眼光讀之,或用考據方法研究其翻譯之來源,欣賞其文字之優美,或分別其名相,如此則是佛學而不是學佛。讀經必須以至誠心讀誦,至誠者即心中一念不生,讀經如此,讀古人注解亦如此,甚而推及世間書籍,以此種態度閱讀,亦能以慧眼觀察,別有悟處。以至誠心看經就是修定,不可用分別心,一字跟著一字讀下去,不生分別心,有三年五年功夫必然開悟。智慧是清淨心中現出來的,福德亦是清淨心中現出來的,清淨心現前,福慧自然具足。

  佛經的用途,是為了印證自己的知見與佛的知見是否相符?五祖以前以《楞伽經》作印證,五祖以後以《金剛經》作印證。在行的階段,學人可以用之;初學之人,只能以佛經當作一面鏡子用,修正自己的的毛病,三寶以法寶為中心,僧雖為人天師,但佛說法“依法不依人”,依經與論修證自己的知見,依戒律修正自己的行持。

  現在人心散亂不易成就,應以性之所近,研究一部經典,幸勿貪多。研經的標准最低限度要講十遍,講一遍比看十遍還有用。利根者一經通,一切經通。

  聽經看經自己以為真悟,其實是解悟,解悟屬於意識的作用。……第六識是虛妄的,聽法——會聽的用本元心地(真心)可以開悟,用第六意識聽,終無開悟之日,眾生之迷在此,聞法多年未開悟者亦在此。

  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有一條不懂,則全部不懂。求智慧應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求到,後得智自然現前。心地清淨,湛然不動,是根本智。讀經時把心定下來不要打妄想,一個字一個字的接著往下念,不要揣摩,可以求到根本智;若心不專一,一面讀經一面又想別的事情,就沒有效驗了。

  19、老法師開示:

  讀經目的是在得定,你要怎麼讀法?八萬四千法門,讀經是修定的一種法門。恭恭敬敬的閱讀,這一部經從頭念到尾,如果經的分量小,你就多念幾遍,念完從頭再念,你修定的時間就長。分量大的,像《法華》、像《楞嚴》,一天一遍,那一遍讀得很熟也得要六個小時,它分量大。《華嚴》這是最大部頭,一般念《華嚴經》的,一天念八個小時,他念得慢,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念,一部《華嚴經》大概要一個多星期才能念完。念的時候恭恭敬敬,一個字一個字的念,決定不能想經典裡的意思,你一雜著妄想在裡頭,定就失掉,是來修定的。也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這叫念誦,不能想意思,沒有意思。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念打掉,一天能夠定上幾個小時,沒有妄念。這樣修學個幾年,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到妄念沒有了,這經就不必念,方法!妄念能夠長時間不起作用,就會開悟,不定是什麼緣分,一接觸豁然大悟,有這種功效。

  所以,要想往生,就抓住這句佛號,天天讀經,至少念一部《無量壽經》,念一部經,佛號愈多愈好。佛號肯定要比胡思亂想的時間長,你才會有把握;如果敵不過,那個往生還有問號,不確定。誦經、念佛這是真實功德,修善積德好事情,福慧雙修,這樣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20、老法師:讀經最快樂!

  最快樂的就是讀經,每天至少四個小時讀經。在澳洲,我四個小時講經,因為攝影棚在自己家裡,方便!這個地方本來也是准備四小時,由於住的地方距離這太遠,中午還是要休息一下,畢竟年歲大了。如果是住得很近,走路就能走到的,我上午講兩個小時,下午講兩個小時,很好,快樂無比!這是一個佛弟子,出家人本分的事情。

  我們讀經書能不能開智慧?能,用戒定慧的方法就能。戒定慧是怎麼個讀法?先告訴你規矩,你一定要守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智慧沒有開之前,你就念這一本書。無論哪本經書都可以,你只抓定這一本,從頭念到尾,念完再從頭念,就念一本,永遠不要換,你頭腦裡面就這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其他事情都沒有。就跟念佛道理一樣,用念這部經把所有雜念妄想都給念掉,這就叫持戒。五戒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念這部經行嗎?行,五戒全在裡面。你天天專念這部經,你還會想殺生嗎?還會想偷盜嗎?你有這個念頭,就把你那個戒破掉了。這種叫什麼?叫定共戒跟道共戒,這裡頭都有了。念一句阿彌陀佛,真的他也沒有受三皈,他也沒有受五戒,他念佛念到臨命終,真的往生了,阿彌陀佛接他走了,這怎麼回事情?你就曉得一句阿彌陀佛裡頭什麼都具足,戒定慧統統具足,全都有了,他一次都完成了。

  我們會念經的,念這部經,戒定慧三學也是一次完成,沒有雜念,一心專注,就念這部經。你念上個幾千遍,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其義自見就是開悟了,自然明白了。為什麼自然明白?你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智慧一現前就明白,道理就在此地。一千遍還不行,煩惱習氣還很重,實際上還壓不住,你再念一千遍。永遠這樣念下去,一千一千就這樣念下去。一般中等根性,中等根性應該三年到五年,清淨心現前,真的把一些煩惱習氣都念掉了,清淨心現前,經題上清淨得到了。得到之後,你能夠保持,還是用老方法保持,就是說我每天還念經,我不會把它放棄。清淨心現前,我還是照規矩去念,再念個二、三年,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之後,念不念沒有關系了,為什麼?不會退轉了。定會退轉,智慧不會退轉。可是有菩薩,因為他有慈悲心,他還是要念,為什麼要念?念給別人看,給別人做個好樣子,那在化他,意在化他,不是自利,自利已經圓滿了,成就了。那是幫助眾生,給眾生做個好的示范,告訴大眾,佛菩薩這種教學的方法高明、有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能成就。

  我們看到現前,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到危急存亡的關頭,怎麼救?要不要救?要救,誰來救?給諸位說,你要想寄望於別人,你會失望,真正發心就是靠自己。誰來救?我來救,你會成功。怎麼個救法要知道,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把這八個字抓緊了,你就能救得了。這部經典,《無量壽經》好,《無量壽經》確實是佛法裡頭第一經,這個太難得、太稀有,文字又不是很長,也不算短。真正要去念,給諸位說,一天至少要念十部,就是十遍,為什麼?它不長。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多分鐘,念得很熟的話。就算一個小時吧,你一天十小時讀這部經,把這部經讀十遍,一生一天都不空過,你就成功了。我們的估計,五年得定,得念佛三昧,七、八年就開悟了,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人。這一開悟,給諸位說,不但《無量壽經》你講得很好,你講的就是佛的意思,為什麼?因為你的意思跟佛的意思是一個意思,開悟就見性了,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真正解如來真實義了,前面講他心智通,你能知道佛的意思。佛當年講這部經什麼意思你全明白了,你講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無二無別。所以這個事情求別人,別人未必能做得到,得求自己。

  21、老法師開示:

  我們這一生要永離三界之身,我們現在知道,只要一部《無量壽經》就行了,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不要了,什麼都放下。學蓮池大師,「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我只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蓮池大師,這叫做離生法。我們要曉得,現前所擁有的財富,在家同修有產業,無論多少,你自己要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擁有是因為你有福報,你要想這個福報愈積累愈大,那這個福報送給沒有福報的人去享,照顧別人,福報大家享,不要獨享。大家享,你的這個福報就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大,大到這個世間不能容,就把你擠到天上去,享天福,大梵天王。如果比大梵天王福報更大,又把你擠上去,擠到摩醯首羅天王,你步步高升。摩醯首羅天王要是把他的福報統統捨掉,他就成佛。這需要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沒有智慧的人他也做不到。

  我們真的看到一些人,特別是修淨土的,老太婆、老阿公,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甚至於很多不認識字,他會背《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什麼意思他不懂,他背得很熟。他的心地清淨,他沒有疑惑,他沒有雜念,一天到晚拿一串念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一生他不改變,就是這麼老老實實過了一輩子。臨走的時候,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佛來接他,瑞相稀有,他成佛去了。

  經上教我們「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就是保持,不要把它失掉,你一天到晚不要執著別的,其他的執著全放下,只執著阿彌陀佛,只執著《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都行。

  甘老太太告訴我,她有一個朋友,兒子、媳婦買的有別墅的房子,生了小孩,她在台灣,把她接過來。接過來什麼?照顧他小孩,就是照顧她孫子,做家事,幫助她兒子。好像有好幾年了,小孩也上幼稚園了,晚上兒子、媳婦、小孩就回來,早晨上班的時候小孩也帶去,送到托兒所,老人一個人在家裡看家,念佛修行,真難得。她往生的時候也沒告訴家人,往生的那一天跟家人都沒說,家人第二天早晨起來,怎麼老太太今天沒有起來,沒燒早飯,本來早飯都是她准備的,沒人燒早飯。起來推門去看她,她坐在床上,穿得整整齊齊、干干淨淨,坐在床上打坐,仔細一看,走了,往生了。留了遺囑擺在床頭,兒子的孝服、媳婦的孝服、小孩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後事她都准備好了,這就是預知時至。一句話不說,真走了,走得多潇灑。好朋友,一心專念。她也沒聽什麼經,頂多念佛人常常念的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她在美國住了大概有五、六年的樣子,成功了。白天上班,兒子、媳婦都上班,小孩都上學,她那個就是清淨道場,沒人打擾她,一個人在家念佛,真成就了,這些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