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8, 2025

《百病尋源記第一部》一家人各不在其道,10歲的孩子得肛瘺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們一位義工老師的家裡,這位義工老師本人是大學老師,在學校裡面給學生講傳統文化四五年了,也跟秦老師到處宣講傳統文化。有一個10歲的兒子,春節前,孩子的屁股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做了激光和冷凍手術,但是一直不封口,又到外科去看,懷疑是肛門的問題,肛腸科醫生一看,判定是肛瘺。

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得肛瘺呢?內科醫生懷疑是孩子腸子有問題,有一種叫克隆氏病的腸病,也被稱為炎性腸病,其症狀表現之一就是肛瘺。這種病在中國以前是很少的,但是近十年來增長很快,有人懷疑和大量的肉食攝入有關,因為東方人的飲食長期以來是以蔬菜,豆類為主,這也說明中國人的素食還是有道理的。

目前這種病的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這麼小的概率難道真的會發生在我們這位老師的家裡嗎?這位老師學傳統文化這麼久了,怎麼孩子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今年3月24日,秦老師在天津隆昌路雨花齋給人現場觀因果,我們這位老師也帶著家人孩子來到現場。當時是秦老師和馬老師一起給人觀因果,看到孩子的腸子扎著孩子媽媽的一股恨氣,孩子的肛瘺裡面,還有魚蝦等眾生,以及一家人的口業。

孩子怎麼會得這個病呢?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應該得到一些什麼反思和教訓呢?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就是我們這位老師,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擔當。當媳婦兒懷孕了,這個時候,照顧媳婦的責任只能由丈夫來擔,要照顧好媳婦的飲食起居。孩子生下來,每天夜裡得起來餵奶、倒水,伺候月子,當然是很累了,但這個累是你必須受的呀,你不能逃避,你也不能偷懶,不能把這個事情讓別人來替!我們這老師這方面做的就不好,孩子一哭一鬧,他自已累了,他就想讓丈母娘來接手孩子,讓媳婦心裡產生了不滿,丈母娘也不高興啊!在家裡那就是開始烏云密布了。

而且他還是那種感覺比較遲鈍的男人,媳婦的這種不滿,他自己居然不知道!忽視家人的感受,粗心大意,到後來矛盾激化的時候他才感覺:忽然怎麼一下子變成了水火不相容的狀態?他自己的心裡,情緒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怎麼你們都這樣對待我呀!心裡充滿了失望、悲傷、哀怨…。

可是他不知道檢討自己,不知道反思自己的錯,光沉浸在個人的那種悲傷的情緒裡,也不知道溝通,更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這也是他性格上的一種缺陷,不容易從情緒當中拔出來。這種低落的情緒,給身體造成了巨大傷害,我們這個老師後來就得了嚴重的胃病,第一次見到秦老師的時候,胃很難受,用手摀著胸口。秦老師告訴他:你的胃沒啥事,就是跟你媳婦兒生氣生的。為什么生氣?怨啊,委屈唄!覺得自己遇人不淑,怎麼就沒有娶一個體貼賢惠的媳婦兒?怎麼就沒有一個懂得事理的丈母娘,覺得自己做人沒錯,都是對方的錯,不認賬啊。

還好我們這個老師畢竟講了這麼多年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道理都明白,秦老師一句話點醒了他:「人要認賬啊!要想好病先從認賬開始,先從沒有怨氣開始。多想想自個兒哪兒做得不好,再多體諒對方,理解對方的感受,這叫換位思考啊,就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體會一下對方的心裡的感受。」老善人講過,「事怕顛倒理怕翻」,「道」就是要「倒」過來,你把位置倒一個兒,站在對方角度,你才能理解對方的感受!

另外,傳統文化還講「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凡是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善緣也罷,惡緣也罷,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感召」來的,千萬別怨別人。生活中造了什麼「因」就會遇到什麼人和事,自己種的「因」,就得自己承擔這個「果」!

一般的人遇到惡緣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已冤,「怎麼讓我碰上呢?」,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於是沉浸在痛苦的情緒裡面,惹得一身病,然後怨氣沖天把家裡搞得一塌糊塗,家裡人都是互相傷害互相抱怨,這一家子都進了地獄。

中國易經協會的副會長易平老師曾經說過:「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在彌補你以前的虧損,生活當中的出現的每一個事都是在補你的以前的短板,當你把以前的虧損和短板都彌補了之後,這些人和事自己就會消失了」。

這話說的太有智慧了,值得大家好好的去深思熟慮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們遇到了很多的案例,一家人都是互相抱怨,媳婦抱怨怎麼遇到這麼一個不懂事理的婆婆,婆婆報怨怎麼遇到這麼一個不知恭敬的媳婦兒。這樣的情況下夫妻關係一定也不好啊!這樣的家庭氛圍,媳婦的心情不好,然後懷孕生孩子,這孩子從性格到身體都會容易出問題,如此一來,一家人就都生活在苦海裡了,這方面的案例很多,觸目驚心,很是讓人痛心啊!

怎麼解開雙方的恩恩怨怨呢?就是要明白因果的道理,明白這樣的「緣」是怎麼來的。

作為兒媳婦或者女婿,為什麼會遇到不好說話的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呢?因為在沒結婚的時候,從小長到結婚成家,在家裡面虧了孝道。

現在社會,虧孝道是司空見慣,可以這麼說,現在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虧孝道,孩子從小就沒有尊重長輩孝順父母意識的培養,好吃好喝的拿來先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伺候孩子無微不至,孩子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樣做並不符合傳統文化講的「慈道」。「慈道」不僅僅是把孩子養大,更要讓孩子明理啊!溺愛的教育就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知考慮對方感受,更不願意付出,甚至連這樣的念頭都沒有,極端的自我,自私自利,這種人自己成了家之後,到另外一個家庭,怎麼能和對方老人和平相處呢?

易平老師曾經講過,說:你為什麼會遇到不講理的老人呢?這是老人在向你「要孝道」,是他自己想要的嗎?不是,這是老天爺在讓他找你要啊!找你要怎麼辦?趕緊給,把以前缺的窟窿都補上,窟窿補上了,業障都消除了,災難就沒有了。

有人會誤解,這老天爺怎麼會不慈悲呢?其實啊,你要明白道理的話,你就會知道,這正是老天爺的慈悲之處!這就好比你以前欠了賬,欠的賬趕緊要還掉,還了賬,用我們的話說,叫「消了業障」,後面就不會有不好的結果發生了。我們生活當中的災禍是怎麼來的?人的疾病是怎麼來的?都是業障積累起來之後集中爆發了,「顯業」出來的。所以把業障消掉了,不讓後面的災禍發生出來,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平安和吉祥!

比如說,我們見了很多孩子得病的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媳婦跟婆婆關係不好,作為媳婦兒就是虧孝道,怨恨婆婆,給孩子造成的各種疾病。這個時候媽媽才知道痛苦,抱著孩子四處求醫,可生米已經做成熟飯了,結果都顯現了,這才知道後悔,哭哭啼啼,早把虧的孝道補上孩子就根本不會得病!

可能有人說,那怎麼能光說晚輩呢?長輩不講理的也很多呀?!我們不否認現在的老人不懂「老人道」的人太多了,不知道怎麼當老人。但是作為家庭,倫理是第一位,道理是第二位。秦老師總講:「在家裡莫講理」,因為自然規律就是這樣的。作為晚輩,不論老人怎麼做,你都要盡孝道,你都要順著他,不能和老人頂著幹,因為家裡「只講倫理,不講道理」,違背了倫常,給家庭帶來的就是災禍!

對一個明白傳統文化道理,懂得因果定律的人來講,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明白:這是在考驗自己,看你能不能定得住性子。越是難盡孝,更要盡孝,知難而上方為大丈夫。如果一個人明白這個道理,真的這麼去做,他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的,這就是傳統文化說的「天加福是逆著來的」道理。所以《弟子規》裡才說「親憎我,孝方賢」,長輩越是不喜歡我,我越要盡孝,這才是更難得的孝。

《二十四孝》第一孝就是舜帝的故事,舜帝的父親和後媽千方百計的虐待他,甚至想把他害死,他都沒有一絲的嗔恨心,還是一樣的孝順父母,所以舜帝能有那麼大的福報,能做到天子之位,這就是老天爺給他加福的時候,他能夠接得住啊!而一般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抱怨、還痛苦,還怨老天爺為什麼讓他有這樣一個長輩…所以易平老師說,「天加福人都不知道,福來了反而嚇一跳」。

老天爺真的很慈悲的,給你一個還賬外加修福的機會,關鍵是你可得接的住呀!!

從另一角度來說,老人遇到不孝順的晚輩是為什麼呀?也是虧孝道!我們遇到的很多家庭不和睦的案例,有一個共性,也是規律,就是年輕的時候不孝順長輩,等他自己老了,晚輩也照樣不孝順他。劉有生老善人講過一個案例,一個人18歲的兒子得了精神病,天天打他嘴巴子,這個人在老善人的引導下,認識到了這都是因為他自己18歲的時候虐待他爸爸,讓他爸爸含冤而死,發出懺悔心哭了幾天,等他哭完了他兒子也不打他了。

秦老師在講課當中也遇到了很多類似的案例,年輕的媳婦對公婆不好,等她老了,她自己變成了婆婆,兒媳婦對她一樣不好,而且不好的行為方式,都和她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簡直是照著模子來的!秦老師每當遇到這樣案例的時候,就會說「你現在自己也成婆婆了,你就是接了以前婆婆的班啊!」。人的身份從兒子變成爸爸,從兒媳婦兒變成婆婆,也是一個輪迴!前面種下啥因,後面一定會收穫啥果,這是沒有一絲一毫差的!

對這些老人有什麼解決辦法嗎?也有解決辦法,就是認錯懺悔。可能有人說了,那這些老人的父母公婆,有的早就不在了,那該怎麼辦呢?老人雖然不在了,但是天地在,祖宗在,人的良心也在啊,要發出真誠心,好好懺悔自己的過錯,把良心翻過來,跟祖宗認錯,向天地認錯,把錯認真了,「老天不罪悔過之人」!只要發出真誠心,「彌天大罪,一悔便消」!而且,只要他把真誠心發出來,把良心翻過來,真正檢討以前的錯誤,他的後代就會跟著改,家裡的孩子跟著就會起變化,這個在傳統文化裡面叫「感應」。因為老人是一個家庭的根基,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樹根一樣,樹根一改,整個大樹的面貌就會發生改變!

夫妻也是一樣,夫妻倆能夠遇到一起,緣分更深,其中有善緣也有惡緣,但不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自己造下的,對方對你好也罷,不好也罷,都是受業力牽引,根本就用不著抱怨,關鍵是要明白善緣惡緣的道理,要有把惡緣變成善緣的智慧。現實生活當中的夫妻,一般來說惡緣多善緣少,所以絕大多數的夫妻都是打打鬧鬧過一生。要轉惡緣成善緣,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認賬,不怨天尤人,也不感慨自己運氣不好,沒有抱怨,任勞任怨,甘心還賬。我們這位老師就是這樣,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心裡沒有了怨氣,慢慢的,他的胃病才好了。

孩子的媽媽本身是位醫生,對待病人,認真負責,無微不至,人性非常好,但是性子非常的犟,就是傳統文化所說的,「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在家裡也十分強勢,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就對自己的丈夫心懷怨恨,怨恨丈夫在日常生活中對她關心不夠,比如她下班回來家裡的淨水機也是空的、讓自己媽媽夜裡帶孩子…諸如此類,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那種怨恨積累起來,比山都高。

有不滿有意見,你倒是說出來倒是溝通啊,夫妻溝通也很不夠,慢慢的,說話變成尖酸刻薄,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把丈夫搞的心情不爽,這飯能吃得舒服嗎?沒多久,丈夫得了胃病。另外生活中對丈夫也是很冷漠,真是不管不問呢…,搞得家裡是冷冷清清,一點溫暖沒有,丈夫在天津上班,下了班也不想回北京的家,寧可以一個人在天津待著。

傳統文化講女人道,要姑娘「性如棉」,女人「性如水」。沒出嫁之前,姑娘要培養像棉花一樣的性格,「溫暖、柔和、潔白、綿長」,性子柔和,有愛心,不嫌貧愛富,給所有人以溫暖,而且舉止端莊,自尊自愛,絕不舉止輕浮,不懶惰,幹活勤快,調和一家人的矛盾,給家庭帶來和樂,是一家的貴星。嫁到婆家,上敬公婆下和妯娌,像水一樣能調和五味,放糖就是甜的放鹽就是鹹的,隨圓就方,能利萬物而不爭,「多幹活兒少撅嘴」把一家人都維繫得和和樂樂的,是全家的福星!

女人的性子就是要柔和,性子不柔,火星亂爆的女人,不僅對家庭不好,也不能生出好的後代。這樣性子的女人,在傳統文化有一個詞兒叫「刑夫克子」,是說這樣的女人跟丈夫產生了矛盾,不懂化解,不懂以柔克剛,不是和顏悅色地好好溝通,反而採用的是冷漠、冷暴力,讓自己的丈夫心情抑鬱,身體受到傷害,事業也受到壓制,男人有這樣的妻子會諸事不順,運氣差一點的男人甚至會送命。

我們在滄州就遇到一個女的,50多歲吧,說她已經嫁了3個男人,這3個男人都得病死了。有人說這種女人命硬,其實不是命硬是性子太硬,不知柔和,待人不懂圓融,也不知暖言暖語,把自己的命運都搞壞了。

一個女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是丈夫和孩子,和丈夫那要相處幾十年呢,如果兩人關係不好,兩個人互相傷害,那這幾十年過的哪有什麼幸福可言?哪有快樂日子?夫妻處不好關係,家庭氛圍冷漠,孩子也長不好。丈夫也不好,孩子也不好,這樣的女人怎麼會有幸福生活呢?一定是苦命女人啊!

易平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幸福的決定於他身邊人的幸福。這話說的太對了,太有哲理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子?

一個人小時候,爸爸媽媽好,他才能有好日子,這叫父母​​運。如果一個孩子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生活很拮据,或者是父母關係很緊張,天天吵架,然後一身的病痛,這孩子的童年能好嗎?

結了婚之後,他(她)的幸福取決於對方的幸福,夫妻就是一體,互相影響,這叫夫妻運。如果一個人的配偶天天不開心,身體得病,經濟也不行,工作也不好,精神不快樂,心裡也不不舒心,他(她)能有好日子嗎?

當一個人老了,就要看他(她)的「子女運」了。如果子女不行,各方面都很差,下崗沒工作,還在啃老,或者有各種災病,家庭也不好,鬧離婚家庭解體…子女這樣情況出現,老人能有幸福晚年嗎?

我們每個人不能選擇自已的出身,不能選擇自已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易平老師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發牌的是上帝,但是打牌的是你自己」。人生就像打牌一樣,你抓到手裡是什麼牌,這可不是由我們決定的。我們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生來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呀,那樣的家庭很少,怎麼辦?能抱怨父母不是當官的有錢人嗎?不能啊!如果要怨的話,只能怨我們自己投胎的水平太差!官宦之家有啊,我們為什麼沒有投胎到官宦人家呢?是我們沒有那個先天的福報啊!沒有那個命啊!但是,怎麼打人生這副牌,確實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我雖然拿到的牌不太好,但是我會盡我力量打出精彩,打出最好,打出最高水平…所以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命自我造,福自己求」,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男人就要有「男人道」,女人就要守「女人道」,各守其道,才能把日子過好。女人如果不知柔順,這樣的女人傷男人,自己也受傷,身體往往也不好,因為她這種剛強的性格和女人的柔和的天性是相違背的,是逆天而行,哪能有好結果呀!

另外我們這位老師的媳婦和婆婆關係也一般,表面上和和氣氣沒有什麼矛盾,但是心裡,沒有根本談不到關心,都在一個小區裡住,但是婆婆在哪個門不知道!兩個地方離的很近,但是幾乎沒有去看過婆婆,有時婆婆過來看孫子,也是愛答不理,看見甚至連個招呼都不打!我們隨秦老師給人觀病,孩子得病的案例當中,有一個共性,就是婆媳關係都不好,凡是孩子得病的,沒有一個婆媳關係好的。這種關係不是表面上的客客氣氣,而是是否真心誠意的對婆婆好,表面上的孝是假孝,假孝沒用的,劉有生老善人講過好幾個假孝的例子,那結果都是挺可怕的。

易平老師在家庭倫理五行中講過這樣一個理論:爸爸是天,意味著權威、社會地位、社會名譽、別人的恭敬和巨額的財富;母親是地,代表著婚姻、健康、後代、穩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如果一個人對爸爸不好,不知恭敬和孝順爸爸,那麼這個人長大之後,社會地位,權威,別人對他的恭敬…這些都不會有。如果一個人對媽媽不好,不知孝順孝敬媽媽的話,那他的婚姻健康以及後代都容易出問題。對於女孩子來說,爸爸還決定了她的「夫運」,對於她將來能否找到一個好對象,以及婚後結婚之後和丈夫能否搞好關係,家庭是否和諧…等等至關重要。

特別要注意一點的是,女子出嫁之後,她和公公婆婆的關係上升為「主位」,娘家父母退為「次位」。這個時候和婆婆的關係就決定了小家庭的和諧,一家人的身體健康,後代是否有作為…等等!我們通過大量的案例,也確實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希望天下的媳婦們,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和將來的幸福,搞好和婆婆的關係,好好孝順婆婆,給自己和後代積福。

孩子的健康、性情還和媽媽的心情有直接的關係,這種影響從懷孕時就開始了。

我們這個案例集中有很多恨人自己得心臟病的,怨人得胃病的,也有很多案例是媽媽的恨氣和怨氣讓孩子得各種病的。有小孩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得肝癌的、子宮癌的、血液病的、自閉症的,各種問題都有,所以當媽媽可不簡單啊!為了兒女的健康,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啊!

懷孕的時候媽媽心情,對孩子性格也影響巨大。以前有句老話,叫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同一個爹媽生的孩子為什麼性格各不相同?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呢?就是和媽媽懷孕時候的心態有直接的關係。

傳統文化為什麼那麼重視女人呢?比如:「教育一個男人只是教育了一個男人,教育了一個女人就是教育一個民族」,「一個好女人能讓家族興旺三代!」…諸如此類的說法很多,比男人的重視程度可要高得多,所以說傳統文化歧視女性,那是完全不了解傳統文化。大家還記得,錢學森之問嗎?就是問為什麼我們現在培養不出來「大家」了,因為現在「大家」的母親沒有了,沒有了偉人的媽媽,哪裡來的偉人?

現在的女人,不知道如何做女人,不懂「女人道」,所以我們宣傳傳統文化,要講為人之道,講男人道、女人道,這種教育對於國家民族太重要了。女人是人根,是人類的源頭,媽媽懷孕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媽媽的起心動念就能「感召」來不同性格的孩子,千萬不要有「恨怨惱怒煩」這些負向情緒,否則的話孩子不僅身體容易生病,性格也不好。

如果您現在正在懷孕,或是準備懷孕,能看到這本書,那您可太幸運了,您明白了這些道理,注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更要有良好的德行,您一定會有一個健康孝順,將來有作為的孩子呢!對於一個媽媽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我們這位老師的孩子性格就有點擰,在幼兒園還好說,上了小學,老師讓站好隊,他就偏偏靠牆上,搞的老師很惱火,又趕上一個脾氣火爆的女老師,可沒少請家長。

其實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爸爸在家裡就沒地位,岳父岳母加孩子媽媽,把孩子爸爸踩腳底下,媽媽強勢,家裡陰盛陽衰,孩子對爸爸沒有一點恭敬心,不知道敬畏權威,所以孩子在學校也不懂遵守規矩。

易平老師還講過,爸爸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意味著將來的社會地位,還意味著將來事業上的領導,如果一個孩子不知道如何和爸爸搞好關係,不懂得尊敬爸爸,那麼他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就不會和領導搞好關係,也就不會遇到賞識培養他的領導,那麼這孩子將來事業就很艱難。

其實孩子何其無辜啊!爹媽給了他這麼一個性子,他不知道怎麼跟老師同學們相處,總是顯得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可沒少挨罵,作業完成的不好,又被罰幾遍,在學校老師說一頓,回家家長又是一通數囉,這孩子的心裡是個啥滋味?心情一定不快樂啊,那孩子的身體也容易出問題啊!

家有家道,男要剛正,女要柔和,孩子出現各種問題,一定是大人的德行出了問題,家長之間關係緊張,家裡氛圍冷漠,互相看著都不順眼,毫無家庭溫暖可言,那孩子一定出問題。大人要首先認真檢討自己,秦老師總說「兒女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孩子就相當於復印件,父母是原件,複印件出問題了,要改原件才行,秦老師講過很多的案例,大人一改變,孩子就會改好。

我們這位老師家裡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姥姥姥爺和他們一起住,因為我們這位老師在天津上班,每周有兩三天在天津,從生孩子開始就是姥姥姥爺給帶的。這夫妻倆的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跟老人關係沒處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這個老師有些生活習慣不好,一些小事不注意,比如,倒了開水暖壺蓋子總忘了蓋,回到家裡鞋襪子衣服亂扔…,這老倆口看在眼裡就不高興,另外總覺得女婿對女兒關心不夠,這也看不慣,那不順眼,出來進去甩臉子,總沉著臉,一天到晚也沒好氣兒,搞得家裡總是陰雲密布,沒有開晴的時候。

傳統文化講老人也有「老人道」啊!一個家庭相當於一棵大樹,這老人就是相當於大樹的根子,如果老人不懂「老人道」,違背「老人道」,大樹的根子就出問題了。根子出問題了,這樹幹也長不好!女兒女婿就是樹幹,兩人關係就緊張,倆人互相傷害,身體事業都受傷。那孩子就是那樹上的果實啊!根子有問題,樹幹也有問題,那果子能好嗎?

老人道講究老人要「性如灰」,就是燒火之後,餘下來的那個碳灰,還有餘熱,給家裡人帶來的是溫暖,但是沒有火性了,就是要待人溫和,能和睦全家,讓一家人都和和氣氣的。

身為家裡的老人,首先就不能火氣大,一個是老人身體出問題,血壓高、心臟病、糖尿病都和著急上火有關係。這位老師老丈人就火性十足,說話又倔又硬,十年前腦袋裡面長了個血管瘤,在宣武醫院做了支架。二是火氣大,往往說話不注意,出口傷人,自己的兒女還好說,像兒媳婦、女婿,家裡老人說話就得要注意分寸,老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為什麼是半個呀?因為他不是你兒子,他和你沒有那種感情基礎啊!說話不注意分寸,他就接受不了,要是再碰上一個不懂事理的媳婦兒,火上澆油,兩口子關係就緊張了,本來應該是最親近最親密的兩個人,結果變的水火不相容,變成了冤家對頭,結果是兩敗俱傷。

作為老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捨心」,傳統文化講,「少不捨力,老不捨心」,是人生悲劇的兩大源泉。「少不捨力」說的就是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捨不得出力幹活,養成一個懶惰的習氣,等長大了就幹什麼都不行了,只能從事一些要求不高的職業,小時候越捨不得出力,長大了越要加倍的付出辛勞,貧苦一生。「老不捨心」是指人老了,就該退下來了,不要過多管兒女的事情。社會都是向前發展的,新事物不斷的產生,這些新事物、新觀念,老人往往難以跟上,由此引發的新的問題,老人們也不知道怎麼解決。

現在的電信詐騙案件,大家看看電視,上當受騙的,大多數都是老人。老人年紀大了,腦子頭腦就不靈光了,不要再什麼都要管了。老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和下一代人有著巨大的差距,老人用那個時代的思維方式來處理當下的社會家庭問題,就要出問題,有必要把著不放嗎?什麼都要管,又往往管不好,還讓晚輩兒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因為作為晚輩,你要不順從他,老人不高興,那你可能就是要擔一個「不孝」的罪名,你要順從他的意思,事情的結果就很糟糕。

舉個例子,我們見到新聞電視上說的,有的老人痴迷於買各種保健品,結果就上了那些賣保健品的人當,花了家裡所有的積蓄,買來一大堆的保健品,結果都是三無產品,有的甚至是有害食品,吃又不能吃,扔了都是錢。如果兒女不給他買,他就發脾氣,大罵子女不孝,不心疼他,不讓他多活幾年…,家裡有這樣的一位老人,諸位可以想像一下,小輩兒一定非常為難。

所以身為老人了也要學習啊,學習怎麼做老人,當好這個家裡的「根基」,最低也不要造成家庭的矛盾。「老要捨心」,人老了就要學會退下來,要學會休養啊,這才叫退休啊!

現在全國離婚率都很高,有專家調查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雙方的老人干涉過多。都怕自已孩子吃虧,都看自己孩子順眼,去指責對方,結果是激化了夫妻雙方的矛盾,造成了小夫妻關係冷漠、彼此仇視。這些老人真是不明理啊,想著維護自己孩子,卻增加了小夫妻家庭矛盾,甚至導致了雙方離婚家庭解體…!離婚的家庭,單親家庭,孩子生長也必然受影​​響啊,把幾代人都害了!

這些老人就不明白,對自己孩子最大的維護,就是促進他們家庭幸福與和諧,讓他們有一個美滿和諧的家庭。

人這一輩子,和父母長到20多歲就要成家了,組成自己家庭之後,和自己的配偶共同生活的時間要更長久,那叫「廝守一生」。和自己配偶的關係搞不好,沒有家庭的溫暖,這個人有什麼幸福可言呢!兒女成家了,老人應該促進雙方感情的鞏固,讓小兩口的感情越來越好,家庭越來越越和諧,這才是讓兒女一輩子幸福的保障,而不能擴大矛盾,反而把自己孩子一生幸福給斷送了。

老人應該是家庭幸福的紐帶,要調和化解各方的矛盾,俗話說,老太太炕頭坐一福壓百禍。家裡有一個有德行的老人,兒女就沒有災禍,一家人和和睦睦。所以如果家裡的孩子出現了問題,一家人不和睦,首先家裡老人就要檢討自己,看看自己哪裡的德行有失,哪裡缺的要補上,要推功攬過,要把過錯擔下來。如果家人老人都能帶頭檢討自己,那晚輩也會檢討自己,家風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檢討自個兒的錯,有什麼矛盾不能化解呢,那家庭一定和睦。

另外老人還要以身作則,提高德行,從說話到行為舉止,到辦事風格,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情操的人。現在社會有很多的老人的德行欠缺,比如有的老人帶著小孩子坐公交逃票,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有了佔小便宜的染污,佔小便宜一定吃大虧呀!易平老師說過,愛佔便宜的人一定是窮人,將來日子一定過得苦啊!所以對於家庭來說,老人的德行太重要了,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棵大樹,老人就是樹根子,樹根出問題,這個大樹一定長不好。

我們這位老師的岳父岳母看女婿是一堆毛病,到處說女婿的不是,不僅和小孩奶奶、姑姑說,和鄰居說,連接孩子等孩子下課,和學校保安也說,最麻煩的是總在孩子面前說他爸爸的壞話,讓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要尊重爸爸。傳統文化講,男人是天,意味著別人的尊敬、社會地位,名望,一個不懂得尊敬爸爸的孩子,將來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另外和爸爸的關係,決定了他將來和領導的關係,和自己爸爸搞不好關係,將來和領導也搞不好關係,那他的事業一定是不好。老倆口這樣做,真是害了孩子一輩子!

看人不順眼,看人都是毛病,不看人的優點,還傷自己眼睛,這樣的案例我們見了很多,這位小孩姥姥眼睛就出了問題,眼壓高青光眼眼出血,這是何苦呢!

當老人的要懂得放手,不要過多的去為兒女服務,國家還有一個退休政策,到年齡就應該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家裡也是一樣啊,「老要捨心」,給兒女自己生活的空間,有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他們終歸是要面對,經歷了生活的難題,那才叫患難夫妻,感情才能好啊!作為老人怎麼能剝奪兒女體驗生活增進感情的的這種機會呢!

老不捨心,什麼都抓著不放手,總覺得兒女這不行那不行,過分的牽掛兒女,按傳統文化的觀點,這還是一種變相的詛咒,就是這些老人總認為兒女能力很差,什麼都不行,不能自立,這種潛意識的想法,就是一種強大的「願力」,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詛咒。我們生活中也能見到這種現象:父母最牽掛哪個子女,那個子女的能力準是最差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會能力…,都是最差的。

這種過分的牽掛還造成自個身體受傷害,最常見的在造成老年人腿疼,這種案例我們也見的很多。所以秦老師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何須你老做馬牛啊!」。該放手時就放手,對兒女的家庭,對兒孫,對自己,都有好處啊!

我們這個老師孩子的腸子裡是媽媽對丈夫的恨氣,這股恨氣從懷孕的時候開始,要想孩子好病,媽媽一定要懺悔,對照女人道,學習怎麼當個旺夫旺家的好女人,回歸女人的本位,多想想丈夫的好,把對丈夫的恨氣懺掉。

由於倆口子關係緊張,冷漠,媽媽的脾氣就越發的不好,對孩子也是態度十分強硬,有好幾次,為了一點小事就把孩子說得哇哇大哭,孩子心裡憋屈,情緒不好,抵抗力下降,這些積累起來都和孩子後來發病有直接關係。

傳統文化對這種強勢的女人有「刑夫克子」一說,就說這種強勢的女人,首先是對自己的丈夫的身體造成傷害,其次是對兒子身體會造成傷害。可能有人會問,怎麼只有「刑夫克子」,卻沒有「刑妻克女」呢?因為男女分屬陰陽,男人陽剛,女人用陰柔化解調和男人的陽剛,是以柔克剛,達到陰陽和諧的平衡狀態。所以男人是「克」不到女人的;同理,強勢的女人也只能「克」兒子,「克」不到女兒。

同時,這種強勢女人對自己身體傷害也很大,特別傷害乳腺,子宮婦科這些女性器官,這是因為和女性天生柔和的天性相違背。奉勸這種性格的女人,真的要改改性格,柔和一些,否則對家庭對自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孩子屁股上肛瘺的位置,顯出來的「業」包括一些魚蝦等水中動物,還有大人的口業,還有孩子對長輩不敬,頂撞造的口業。據這位老師自己回憶,孩子剛一出生,就買了很多活的鯽魚,然後殺了之後煮湯,給媽媽催奶,實際上這種做法很不好,唐代藥王孫思邈曾經說過「殺生求生,去生更遠」,佛教經典《地藏經》裡也說,女人生產之後,「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於母子」,這些動物被殺時的怨氣和由此產生的毒素,對媽媽對孩子的身體其實都不好。

另外小朋友喜歡動物,喜歡到小河溝裡抓小魚、蝌蚪之類養在盆裡罐裡,由於照顧不周,這些小動物最後都死了。可能有的人對這不以為然,覺得這都是小事情,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這樣的做法都不好,「天有好生之德」,我們人就是要遵循天道,對所有萬物有一顆愛心,這樣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對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最好的。

「口業」 就是說話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注意時間對象和場合,傷害了其他人,給社會大眾造成負向影響,包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妄語」就是不符合事實的話,誇大其詞,誇誇其談,說話不著邊際。「兩舌」指背後說人壞話,搬弄是非,擴大矛盾,引發衝突紛爭,讓別人關係緊張,彼此產生怨恨。「惡口」就是在不好的心理狀態下情緒狀態下說出來的粗話,充滿了恨怨惱怒煩。綺語指各種不三不四、不正經的言語、下流色情笑話等。還包括對尊者長輩不恭敬,對天地神靈不敬畏,還包括不符合道德的社會標準社會正向價值取向的話,比如黃色笑話等。我們這位老師夫妻倆感情關係不好,時常爭吵,彼此說話都十分的刻薄,這些話都是惡口。爭吵過程中兩個人口無遮攔,說到對方父母的時候,也是沒有分寸,也是造成了對長輩不恭敬的口業。

我們這位老師還有另外一個口業,就看到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愛發幾句牢騷,說幾句風涼話,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不恭敬。這一點希望各位讀者特別要注意,不管是在看電視的時候也好,還是在私下聊天也好,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千萬要恭恭敬敬,傳統文化講的「不謗國主」 ,指的就是對領導人的恭敬。

現在的人對這一點往往不重視,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是為國家日理萬機的人,那都是福報很大很大的人呢!這些人在傳統文化裡稱為尊者,對待尊者一定要尊敬,否則就是違背了上下尊卑的倫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封建糟粕了,這也是自然規律呀!

這老師孩子身上還有一種口業就是對姥姥的不恭敬,現在老人帶孩子的很多,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對長輩要恭敬,不恭敬長輩會給自己造成傷害的,要把這個道理給孩子講明白。

另外在這裡也想跟老人說幾句,小孩子淘氣不聽話,老人也要注意說話時的方式方法,不要說話嘮叨,一個事情重複很多次,孩子有時候就很反感,孩子的自制力差,說話語言上就不恭敬,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口業。孩子的童心重,都很貪玩,遇到喜歡的東西往往不知節制,比如看動畫片或者是玩電子遊戲的時候,往往興高采烈,聚精會神,全情投入。而這時吃飯的時間到了,姥姥說了幾次,孩子還不放手不停止,這時候姥姥就會著急,有時候會把電視電腦強行關掉或者強行搶過來,這時候孩子就十分的不痛快,言語上也會有衝撞,也造成了孩子的口業。所以希望老人們要注意方法,比如提前和孩子說好玩到幾點,然後開始吃飯,提前約定,不要讓孩子們有頂撞老人,造口業的機會,這特別需要老人有智慧。

身為家裡的老人,就是家裡的尊者,一定要提高自已的修養,開闊自己的心胸,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對晚輩要愛護和包容,不要厚此薄彼區別對待,這樣就是為晚輩積福,也是讓晚輩免災呀!

傳統文化裡講「孝道」的時候有三個層次,分別叫孝老人之身、孝老人之心、孝老人之慧。現在的人在提到孝道的時候,往往是停留在「孝身」的層次,就是指照顧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安排好老人的日常起居。有的人每月都能給父母一些生活費,就自以為很孝順了,其實這是孝道的最低層次。孔聖人說過,如果僅僅身養老人的話,那和養一個寵物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孝養父母絕不僅僅是滿足在物質要求方面。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即便是如此低的要求,今天很多人也做不到啊!我們看到電視上,有很多虐待老人的案例,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人,對待老人很苛刻,連基本溫飽都不能保障…!每當我們看到這些案例的時候,真的是唏噓不已!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老人自己的退休金已經能夠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衣食無憂,現在做到「孝父母之身」已經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難在後面的兩個層次:孝心、孝慧!

什麼叫「孝心」?簡單來說,就是要讓父母安心、放心和開心。這就很難了!因為要讓老人安心,放心和開心,不僅要求做晚輩要做的好,比如說作為晚輩,身體健康,家庭和諧工作穩定,事業很好…等等,這些方面需要晚輩去努力的去付出的,這是不容易的。除此之外,還需要老人自己本身要把心放下、把心安下來。因為「孝道」的第二個層次「孝心」,不是物質的現象,它是一種心理活動,是老人的心理滿意程度。而老人的這種心理滿意程度可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讓老人達到安心、放心、開心,就需要提高老人心理調節能力,開啟老人的智慧,即「孝老人之慧」,這是最難的,但又是不得不做的。

大家可能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是賣布鞋的,一個是賣雨傘的,這個老太太晴天的時候哭,因為賣傘的女兒沒有生意了,下雨的時候這個老太太也哭,因為賣布鞋的女兒沒有生意了,所以她是下雨也哭天晴也哭,她就沒有高興的時候。

另外一個相同的老太太也是兩個女兒,一個賣布鞋,一個賣雨傘,下雨天老太太高興,因為賣雨傘的女兒生意好能掙錢;天晴的時候,這個老太太也快樂,因為賣布鞋的女兒生意好,能掙錢。所以這位老太太是下雨天,她也樂;不下雨,天晴了,她也樂,一天到晚都是快樂的。

通過這個故事,大家可以看到,同樣的情況,但是兩位老人的心態完全不一樣,一個是高高興興,一個是愁眉苦臉,痛苦不堪。前一位老太太,是操心傷心,後面一個老太太是安心放心開心,二者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所以孝道的第二個層次和第三個層次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讓老人安心放心開心,除了晚輩做好自己的該做的事情,生活學習,工作各方面都做好之外,還需要盡可能的創造機會,讓老人進步,開啟他們的智慧,提高他們的認識層次,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改變以前一些不良的錯誤的思想觀念!

比如,人們常常謳歌母愛的偉大,實際上母愛也是自私的,換句話說,偉大的母愛只針對自己的兒女,她是偉大,肯付出,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對於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沒那麼寬容了。我們生活當中也能常常見到後媽虐待前妻子女的案例,再比如說,有老人看自己的兒女,怎麼看都舒服,看什麼都順眼,覺得什麼都好,但是對於兒媳婦、女婿,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對方不論怎麼做都不滿意…!這種現像在生活當中並不罕見,這種思維在一些老人的潛意識裡根深蒂固,可能自己都不察覺,結果是破壞了兒女婚姻的和諧,讓兒女們造作罪業,給兒女埋下災禍的種子。

必須承認,改變老人的觀念,開啟老人的智慧是很難很難的,因為老年人,他生活一輩子,他的思想觀念已經固化,讓他改變觀念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難也得做呀,因為你這方面如果不做的話,那老人心裡就不痛快,那麼你作為晚輩,你的「孝道」就有欠缺,沒有做到「孝心」​​、「孝慧」。

作為老人也要接受祖宗智慧,也要學習呀!生活就是永遠學不完的一門課,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有學習精神!學習「老人道」,對於晚輩都關愛,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把晚輩分出三六九等,更不要製造出晚輩的不和諧,在他們之間引發矛盾。要知道怎麼把這一個家維繫好,知道怎麼為子孫後代培福積德,讓自己後代生活的幸福、沒有災禍。

身為老人了,就要像上面故事的那個第二個老太太一樣,笑口常開,知足常樂,對晚輩不苛求,用自己的德行把一家人帶上正道。千萬不要增加晚輩兒孫的業障。比如,生活中遇到一些的事情,有的老人就一笑置之,對小輩兒很包容,這樣晚輩兒造業就少,造業少災禍就少。同樣的事情,如果老人的心胸不夠寬廣,性子不好,火氣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秉性一起,恨怨惱怒煩一齊來了,這些不良情緒不受控制一升起來,對老人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這個晚輩造的「業」就很大的。

我們見到很多老人,因為和兒女晚輩生氣,一下得了腦中風、腦血栓的,癱瘓的,氣出各種毛病的例子很多很多,這些老人的病是和子女生氣引起的,讓他們得病的這些子女晚輩造的業障就很重。

我們前面說過,老人就是家庭這棵大樹的根子,是整個家庭的基礎、根基、地基,老人就要像老話說的:要能定的住!以前有個比喻,叫「定盤星」,一定得壓得住,得沉得住氣呀!「性如灰」就是要穩得住自已的情緒,沒有火氣,不要今天說這個,明天批評那個,眼裡沒有一個滿意的,搞得大家都不開心。作為老人,要教育晚輩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時間場合和對象,不能把家裡搞的烏云密布的,最後,兒女離婚,家庭解體。

老人要學習力行「老人道」,這不是一句空話呀!只有這樣老人自己才不招病災,身體不受傷害,兒女也少造業障,兒女災禍少了,生活就幸福了。

本書結稿之前,徐州的馬老師又總結了幾個很好的案例,很有警示意義!

感恩馬老師的法布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