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6, 2024

《藥師經的濟世觀》第49講:慳貪積聚

慳貪積聚是連著來的,慳貪後馬上喜歡積聚,要了還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現在別的什麼都可以不要,一聽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書就貪了,只要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老師啊!這裡發現一本好書。」「什麼書?」「唔!​好!好!快寄來!不管多少錢。」還是貪啊!佛像莊嚴的,好啊!買啊!超快寄來!一大堆佛像圍著,想想自己真是慳貪,對不對?

我是有錯就要坦白出來,學佛人自己要隨時反省。不要認為累積資財是光指錢而言,錢比較明顯而已,任何物質都算,所以出家人的衣服只准有三件,不能有第四件。我過去也守這個戒律,西裝始終保持三套,有第四套非送人不可。不過我有好幾件長袍,送不出去,如果送給跟我個子一樣高的年輕人,穿著長袍在街上逛,人家看了會說不出去,什麼東西!沒有資格,只好把長袍掛起來。想把這個衣缽傳出去,無奈傳不出去。

下面佛說的是感嘆的話,「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佛說那個有慳吝又貪的人所喜歡的東西,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好好享受。你們想想看,不要看別人,看看自己,好東西藏在冰箱捨不得吃,一個月下來,壞了,只好扔。捨不得給父母、妻子、兒女、奴婢,更不願意拿給別人。現在講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況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勸世文,佛經講一切眾生的心理狀況就是如此,《藥師經》的秘密在那裡,他明白地告訴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人家用,更不肯給乞討的人,世界上都是這樣的眾生。因為有如此的心態,所有變成了疾病,如果是錢財損失了,那種內心的痛苦、煩惱、懊惱,不知不覺就形成身體上的病。所有一切眾生,隨時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講到這裡,我要提一件幾十年前的往事。有一次我講經講到布施,我的一位朋友坐在下面聽,聽完了回去大罵我,他說:「他講布施的意思是叫別人把錢拿出來給他,因為他曉得我有五萬塊美金的存款。你說有什麼辦法?眾生慳吝。

所以,你們在座的有好幾位都有經驗,想在這裡捐錢,無論如何我們這裡都不接受。為什麼呢?這要看你是否真的能捨,否則你將來想起來,後悔的痛苦不得了,那個果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這裡接受的果報不可思議,而是你自己心裡痛苦、煩惱的果報不可思議。痛苦的果報形成後日的病,日後指的還不是來生,就是這一生,這就是修行的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