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4, 2023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36集-蔡禮旭老師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六集)  2005/2/22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6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弟子規》進入第五個單元「泛愛眾」,廣泛的愛眾人,愛眾物、眾生。當然這愛是會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覺,那這樣人與人的相處就能夠很和睦、和樂,不至於常常出現衝突跟紛爭。孟子有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時、地利、人和誰最重要?人和。對,所以要能與人相處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團結力量。那如何贏得人和?當然在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要落實《弟子規》這些教誨,《弟子規》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當然你就會得到人和。

  孟夫子接著又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夠有很多的幫助,失道者就很少人會幫助他。諸位朋友,這個「道」是指什麼?得道、失道。這個道在《中庸》裡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這個道就代表仁慈之心。當一個人處處能為人著想,他就已經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為對方著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沒有去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沒有去看到別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長期下來,必然因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極點,連他的親朋好友都離他而去,所謂眾叛親離。那「多助之至」,假如他處處替人著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順之」,天下的人都會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夠跟隨著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們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贏得民心。記得有一次剛好在建築一個工程,工作人員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邊,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誠惶誠恐,馬上就把這些骨頭很慎重的辦了祭祀,把它埋好。旁邊這些人民看了很感動,他說:文王連死人都不敢輕慢,都這麼恭敬,想必對於活著的人必然會盡心關懷,愛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統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國最長年代的一個盛世。他們整個朝代綿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們來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規》這一個「泛愛眾」的教誨事實上也環繞在一個「仁」字,仁慈的仁。那我們來看看:

  【己有能。勿自私。】

  所以能替別人盡心盡力的服務。在宋朝時候,宰相范仲淹,剛好他小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他就走過去跟這位先生說:你可不可以幫我看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聽了很驚訝,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口氣挺大的。所以當算命先生這麼一講,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頭低了下來,接著又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也有點懷疑,奇怪!一開始是說能不能當宰相,現在居然降到當個中醫師。就問他:為什麼你兩個願望差那麼大?接著范仲淹就說:因為唯有良相跟良醫可以真正救人。因為一個好的宰相只要把國家的政策處理好,可以幫助千千萬萬的人民;而醫生盡心盡力,也可以讓人從病苦當中脫離。結果當算命先生聽到范仲淹這麼講,也很感動,看他小小年紀處處立的志向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幫助他人。所以很感動,馬上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你一定可以當宰相,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心。

  諸位朋友,范仲淹後來有沒有當宰相?這也不意外,因為他這麼小就立志要當宰相。所以當他在念書,他在念四書、在念五經的時候,他要念出什麼?念出如何治國平天下。其他一般的讀書人要念出什麼?功名利祿。請問念出來的味道一不一樣?見地一不一樣?所以諸位朋友,讓孩子要早立志,目標一確定就可以全力以赴。而且得道者多助,必然,當你的孩子確實發了這種利益社會的心,可能在他成長的過程就會有很多貴人相助。

  所以范仲淹在宋朝當官過程,他還買了很多的義田,他的親族三百多個人都是他在照顧,興義田,讓他們來耕作,這樣就可以生活無缺。他的俸祿,只要看到親朋好友婚喪喜慶有困難,他都會慷慨解囊。有捨有得,得了什麼?范仲淹的成就僅次於孔老夫子,他們的成就是大過歷代的帝王。因為范仲淹的家族已經八百多年不衰,孔老夫子兩千多年不衰,因為他們都是用真誠來對社會付出。

  范仲淹除了在金錢當中盡心盡力幫助這一些親友之外,他還蓋了一個學校,興義學,讓更多學子能夠得到聖賢教誨,進而可以報效國家。所以范仲淹辦的那個學校,直到清朝考上的進士有數百個,狀元就有好幾十個,而現在那一塊地也是當地很有名的高中。所以確實范仲淹的德行現在還在影響。『己有能,勿自私』,自然就能天下歸心。而范仲淹這樣的德行必然讓他的後代子子孫孫得到庇蔭。《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己有能,所以要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能力而批評、而輕慢,就會造成團體不好的氣氛,很有可能好事都被障礙了;而當這件事是眾人之事,那我們罪過就很大,因為障礙了一群人。所以我們應該擴寬心量,隨喜他的才華、他的能力,一同把好事辦好。畢竟成事不易。這個年頭做好事容不容易?我們更應該把這些好事極力促成。

  【勿諂富。勿驕貧。】

  所以有一顆仁慈之心就能夠不去輕慢他人,當然也不會去諂媚別人。在一次各省的電訊招商會當中,剛好在上海舉辦,上海人怎麼樣?很有錢。那剛好上海人舉辦,其他省分來參加的人他們會區別,就是說有一些比較有錢的省分,吃的跟住的比較好;像一些比較偏遠的,可能經濟實力沒那麼雄厚的省分就吃差一點的。所以這就是『諂富』,沒有以平等心去對待他人,也沒有仁慈之心。當這一些被劣等招待的朋友了解到這些訊息,他們內心會不高興,憤憤不平,怎麼可以瞧不起我!所以這個時候廣東人特別聰明,也很會做生意,馬上把這一些情緒比較不好的人,安撫到他們安排好的旅館去住,後來那一次招商會誰招到的生意最多?所以人不能太精明,還是要平等對待。所以勿諂富。

  當人都是用金錢去與人相交往,這樣的情誼穩不穩固?不穩固。你看企業常常在那裡挖角,挖角來挖角去,用錢挖來的人,改天又怎麼樣?用錢挖過去。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用道義、用信義相交,這相當重要。我們看看古代這一些名臣將相決都不是用錢請來的。所以當初我們最早的革命是商湯對夏桀發動,那個時候商湯發現有一位很有賢德的人士,叫做伊尹,所以就拿著很多的黃金、很多昂貴的衣服就去請伊尹。伊尹神態自若,然後就說到:我豈是這些東西請得動的。這伊尹他不可能為這一些財物所動。那商湯也很有心,屢次去拜請,希望他能出來幫助他。後來伊尹被他的誠心感動,也了解到商湯確有救國之心。那時候商湯不是要打夏桀,是請伊尹來幫助夏桀,結果九次把伊尹介紹給夏桀,但是夏桀已經沈溺於女色之中,沈溺於這些酒池肉林,所以伊尹的話都沒有聽進去。

  後來商湯不得已,因為已經鬧得民不聊生了。所以商湯就對天立誓,是為了要為民伐罪,不得已才發動戰事。也因為贏得民心很快就把夏桀打敗。但是打敗完後就把夏桀的這一些親人、這些後代安頓在一個封地上。所以我們看古代這些仁君萬不得已決不動殺戮。而且真正把夏桀趕走之後,絕對不會再傷害其他無辜的人。所以確實這一些賢德之人都是要用真誠去請。而伊尹的出來,諸位朋友,難道是為了商湯而已嗎?而是什麼?為了天下蒼生。所以我們還是要以道義來待人,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絕對不是用錢去跟人家打好關係。所以勿諂富。

  『勿驕貧』。對於貧窮的人我們也不能驕傲、不能輕視。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生都有起起伏伏,我們不能在別人困頓的時候還落井下石,那就沒有順道而行,那就會「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叛之」,人生可不要搞到這般下場,才來後悔莫及。這是「勿驕貧」。不只勿驕貧,我們還要主動協助、主動幫忙。

  【勿厭故。勿喜新。】

  這就是所謂「喜新厭舊」,當我們看到喜新厭舊的人,你的內心會怎麼樣?可能會搖搖頭,「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什麼叫人心不古?這個古是什麼?是不是古板?不是。這個古,古樸,非常老實,待人厚道,這是古代的人心。所以俗話說的「朋友還是老的好」,因為相處過程都有彼此的付出,還有對方給我們的恩義、情義,還有道義。所以我們講到這裡也會想到之前講到的宋弘念舊。雖然有一個機會可以直接當漢光武帝的姐夫,一下子就變皇帝姐夫,這個機會是很特別,但是他是如如不動,還講了兩句話給皇帝聽,哪兩句話?我的壞習慣又來了,「貧賤之交不可忘」,你看『勿厭故,勿喜新』,「糟糠之妻不下堂」。諸位朋友,我們一起念一遍「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您假如多念這些句子,保證你身體很強壯,那個叫養天地浩然之氣,真的不蓋你的。

  所以古代的人確確實實他的信義、他的道義看得比什麼還重?比生命。縱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了,叫他違背道義,他也寧死不屈。所以像文天祥他已經被抓了,他還是從容就義。你看他在監獄裡面寫到「鼎鑊甘如飴」,對於這些刑具他是完全不懼怕,只希望從容就義。所以因為有這種浩然之氣,他的風範也影響了數百年的讀書人,也影響到現在的我們。想起了文天祥,我們又要想起另外一句話,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以在漢朝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荀巨伯,他去看望他一個生病的朋友。當時候的古人去探望朋友,是不是騎摩托車五分鐘就到了?那可不是,都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走過去。這一點我可以確定,大陸的山真的滿多的。結果當他到的時候,正在照顧他的朋友,剛好他那個郡有盜賊侵入,對整個郡開始燒殺擄掠,所有的人都趕快逃命。結果因為他的朋友病重,動作不方便,就趕快跟他說:你趕快走,我已經沒有能力走了,不要讓他們傷害到你。結果荀巨伯就說:我假如走了,我就沒有道義,所以我寧死也不可以走。結果盜賊一進來,荀巨伯就主動走出來對他們說:我朋友已經病重了,你不要再傷害他;假如你們要傷害就傷害我好了。那荀巨伯講得非常的慷慨就義,結果這一些盜賊,因為前面的人統統都趕快逃跑了,居然有一個人不怕死在這裡等著,而且又是為了什麼?不讓他們傷害他生病的朋友。這些盜賊了解以後也很感動,這些頭目就說:我們這些人都是無義之人,怎麼可以來搶這個有道義的地方?所以全部盜賊都撤走了。

  所以一個人的道義,一個人的真心,就可以喚醒他人的這一些道義之心。荀巨伯一個人的道義挽救了很多人的劫難、生命。歷史上這樣的好戲很多,最近有沒有上演?最近這幾十年有沒有上演?應該有!比例怎麼樣?比較少。這也不能怪我們,因為「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因為聖賢教誨已經斷了兩到三代。所以我們看看古代人是可以念念為別人,現在的人頭一個念頭都是什麼?比較為自己。所以愈為自己,人生的路愈狹窄。因為失道者寡助,而得道者必多助,反而當你的孩子從小有一個仁慈之心,他的路會愈走愈廣。所以對於朋友、對於妻子我們都應該「勿厭故,勿喜新」。

  我記得在好多年前,我跟我一個初中的朋友借錢,跟他借了幾萬塊錢。當他把錢領給我,然後就走了。那我就跟他說:你為什麼沒有問問看我要幹什麼?他說:認識這麼久了,有什麼好問的。所以這也流露出老朋友對我們的性格,對我們做人的一個本質,他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所以不用說太多,可以心心相知相印。

  那其實一個人如何「勿厭故,勿喜新」?如何從根本解決一個人喜新厭舊的習性?因為喜新厭舊就是不念舊,忘本,是吧?那怎麼從根本解決?我們這幾天的課程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請教諸位朋友,為什麼離婚率這麼高?為什麼?你不知道上課到後面考試都很多嗎?不能怪諸位,這要長期薰習。

  記不記得我們之前上課的時候提到,假如有一個女士,她剛好有一位男士在追求,追求了她三年,三年如一日,幾乎是有求必應。晚上這位女士肚子餓了,打通電話給他,他會二話不說,馬上買一個芝麻糊,還是杏仁糊,趕快送到她的家門口給她喝,喝完之後還會問她:夠不夠?我再去買。然後平常一放假,就趕快探聽哪個飯店菜特別好吃,都趕快去訂位子請她去吃。禮拜天早上,平常都睡到八、九點,跟她交往都五、六點就起來陪她爬山。但是也從來沒陪過父母爬過山,也從來沒請過父母去吃過飯。這個當局者迷:對我這麼好。三年之後跟她求婚。剛好這個女士祖宗有德,所以她的一個長輩剛好是這一個男生的鄰居,因為了解到他對父母不孝敬,趕快跟這個女士講:他對父母不敬,你自己要考慮考慮。

  諸位朋友,要不要嫁?你們怎麼這麼理智?不過,聽說太理智的女生都嫁不出去。所以我們從這裡要了解到一個重點,當一個人他沒有孝,他會忘本,他會沒有情義、沒有道義、沒有恩義。因為父母是對他最大恩德的人,他都生不起這樣的態度,那他為什麼對這個女生這麼好?所以人要冷靜一點。當他的人生價值觀好的沒有長,會長什麼?你說好的沒長,壞的也沒長,有這檔子事嗎?學如逆水行舟,不是進鐵定退。所以當這個情義、恩義沒有建立起來,就會形成另外一個人生態度,叫利害。

  諸位朋友,有沒有找到答案,為什麼現在人與人相交往都覺得關係很不穩定?很不牢靠?因為現在人跟人關係建立在哪?利害多,常常都交往了很多年了,都感覺不到這一分很深的情誼。所以現在很多人談戀愛,談了好多年都不敢結婚,有沒有?總覺得好像不怎麼踏實,我們女性又很強調第六感。所以有了利害,他做事的標準就依這個。所以當看到對方年輕貌美,又在某某小學當老師,所以工作又穩定,有利可圖,必然全力以赴。等追到了,結了婚,三年以後,你也幫他生了一個兒子,長的也白白胖胖的。但是因為生了孩子以後很辛勞,要照顧孩子,日也照顧,晚也照顧,所以長了幾條皺紋,沒有像以前這麼年輕貌美。突然他在外面又看到一個更年輕貌美的,這個時候從利變什麼?利害的人只要能得到他要的,他都會不擇手段。所以這個時候從利變什麼?害。害要怎麼辦?怎麼這個男生講這麼大聲?除掉!你們說的,我可不幹。

  所以你看,沒有道義就會做出很薄情的事情,所以這個動作一做,悲劇就出來了,離婚率上升。離婚率一上升,孩子又缺乏穩定的家庭照顧,所以犯罪率就開始了。所以整個社會結構是牽一髮動全身。每一對夫妻就是整個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細胞,夫妻關係只要不穩固,整個社會必然動亂。所以現在犯罪率也愈來愈高。所以要讓人不薄情,不厭故,不喜新,根源要從哪裡教起?對!所以「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面對我們現在的小孩一定要教。面對大人?要教,但是教的方法不一樣,小孩還可以用說的,大人要怎麼樣?要用做的,要用德行來感化他。他應該慢慢的也懂得迷途知返。

  所以「勿厭故,勿喜新」。當一個人很厚道,他不只會對人念恩念情,甚至於對物也會很有感情。比方說這個衣服是他母親親手幫他織的,因為他對父母有情義,所以看到這衣服一定會非常愛惜,很可能一件衣服穿多少年?幾十年。當他能夠體諒別人的辛勞,所有親人買給他的東西,他絕對不會糟蹋。因為他這一分孝、這一分恭敬已經成了他的存心。所以對事對物的恭敬,必然是建立在對人的恭敬之上。所以從根本來講,還是要教孩子懂得珍惜情義、珍惜恩義。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所以我們這種仁慈之心是處處都在體現,絕對不是掛在口上說:我對人很好,我很有仁慈之心。但是可能他人跟我們相處都會覺得很難受,這個時候我們要好好反省反省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我會這樣體會?我是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同學跟同學之間都會寫一本紀念冊,我們就每一個同學發一張,那個時候也還滿有平等心的,每個同學都發一張。結果收回來,有很高的比例都寫到我「太熱心」,熱心就好了,還前面加一個「太」。所以你看你很好心有可能給別人壓力。所以『人不閒,勿事攪』,縱使你要把很多好的東西給他,也要看看他現在方不方便、有沒有空?所以這個進退的分寸我們要敏銳一點。

  所以當我們打電話給朋友,絕對不能霹靂啪啦就一直講,一定要先問一句:請問你現在方便說話嗎?當對方聽到我們這樣的言語,他的內心也會覺得很舒服,而且他真有事,他也會很自然的告訴你:我現在剛好有事,那不然你什麼時候再打過來。所以禮貌處處體現在生活之中,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有禮就不容易發生尷尬、發生摩擦。除了打電話過去要先問之外,平常吃飯時間盡量怎麼樣?不要打。不然他剛好有胃病,你又鈴,害他怪緊張的,這我們也要斟酌。不然他剛吃一半,你剛好又霹靂啪啦一直講,他到底是要拒絕你還是要不吃飯?所以這也要處處替對方著想。除了三餐進食時間不要打之外,晚上太晚也不要打電話,不然很可能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睡眠、作息。

  除了打電話之外,當我們要去跟別人商量事情,都要先觀察一下他現在是不是在忙,等他不忙了,我們再怎麼樣?去找他,去跟他討論。所以要善於觀察。你看很多小孩子,他一想到什麼,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馬上拉著大人的衣服在那裡霹靂啪啦講,有沒有?或者媽媽正在炒菜,他想說什麼就過來。這都是當下要機會教育。不只小孩要機會教育,大人需不需要?也需要。因為確實沒有人提醒,我們都難免會失去這個敏感度。所以只要有朋友會互相提醒一下,我們就會提得起這種態度。當然我們提醒大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怡吾色,柔吾聲」,保持笑容。縱使是勸他不要抽煙,也要:先生,對不起,我有氣喘。這樣就不會有什麼不好的情況。所以這《弟子規》可以活用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當一個人情緒很不好的時候,他會想怎麼樣?靜一下。這個時候你就不要過去跟他囉哩八嗦的,所以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常常都有一句台詞叫什麼?「你給我出去,讓我一個人靜一靜」。所以我們要會察言觀色。

  但是假如我們的親人剛好情緒到了谷底,甚至於還有可能想要了結生命,這時候我們也不能不聞不問,對不對?所以有時候很多人做出不可挽回的事,都只是一個念頭沒轉過來,所以我們也不得不防。比方說,當你的兄弟姐妹情緒到了谷底,這個時候你就端一杯熱茶,端好,然後走進他的房間,臉不要看他,然後就輕輕的走,把這一杯熱茶放在他的桌上,然後又緩緩的退出房間去,「進必趨,退必遲」。讓他感覺到還有人在關心他。所以他這一口氣真的撐不住的時候,他會去找誰?一定會去找你好好宣洩一下。因為人只要感受到有人在關懷他,他就不會走上絕路。所以縱使是再親的親人,進退之間,我們也要站在對方的感受設想,這樣就可以相處得很融洽。這叫「人不安,勿話擾」。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個仁慈之心還要落實在言談之中。諸位朋友,上到目前為止,《弟子規》裡面談到言語的經文多不多?很多。所以說話要不要學?要。「言語」在孔門四科的教誨是僅次於排在「德行」之後,所以從小孩子講話的分寸,我們也要多加調教。「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其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我們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別人到處宣揚?不希望。所以我們不希望別人如此,我們也不應該這麼做。

  之前經文也提到「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所以縱使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我們也應該拿來反省自己。之前也有提到,有一位朋友說他實在沒有辦法都會看到別人的過失,結果他的師長教他一個方法很好用,諸位朋友,你用上了沒有?看到太太不好,就想到都是我不好,因為我做得不夠好,沒讓她感動得痛哭流涕;看到兒子不好,就是我教得不夠認真;那看到社會很亂,就是我不好,沒有撿垃圾給他看,沒有扶著老人給他看。所以處處見人的惡都當作是自己的惡、自己的本分,他就會努力好好去做修身的工作。相信他只要能夠轉到這樣的態度上,絕對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以我們中心的老師,還特別寫了一篇文章叫《撿垃圾》,這個撿垃圾的故事可多!所以不要小看撿垃圾這個動作。我們中心老師有一次到長城(去攀爬長城),走在路上,我們很自然就開始一路撿。突然有一個外國人對著我們把這個撿的動作拍起來。為什麼他們要拍?難得!那個時候我也沒穿這麼帥。難得,在中國人的地方看到撿垃圾。

  所以有一次我跟一位李老師,還有後面另外兩位老師,四個人走在一條走道上,我跟李老師就開始一路撿垃圾。撿的這個過程,迎面面來很多初中生,他們都是邊吃邊丟。結果後來看到我們在撿,他們就愣住了。當我們走過以後,其中有一位初中生就說:少見,難得。結果因為後面還有兩位老師,這老師也很有教育敏感度,馬上就跟他說:既然少見,既然難得,那你們都一起來撿,那不就不少見、不難得了嗎?這個初中生說:有道理。結果他就彎下身來撿起了一個垃圾。所以我們要「行為世範」,喚醒大家的這一分善心,這一分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

  所以見人的惡不要放在心上,要念念想著如何當好榜樣去影響他們;更不可以把人家的過失到處宣揚,這樣很不好。所以別人錯也是對的,自己對也是錯的。聽得腦子都糊塗了,再說一遍:別人錯,我們也把它當對的,我們對要當錯的。我們來猜猜謎語什麼意思?其實這個有很深的含義。別人錯為什麼對?當然對,他就是沒有讀《弟子規》,所以才會做錯事,「人不學,不知道」。所以別人演出了社會的需要給我們看,我們要趕快盡心盡力去幫助、去當榜樣。為什麼我們對也是錯的?你常常在那邊說:我對,你錯。在製造什麼?對立,製造高下。所以有沒有發現很多那個常常都說:我對,你是錯的;常常會說你錯了。這樣的人人緣怎麼樣?所以自己對也是錯!因為都是以自己的對怎麼樣?理直氣壯壓人,不對;應該理直氣和,以和為貴,這樣才正確。當人能夠心氣和平,就能夠去感染別人,他也會覺得跟著你一起相處、一起學習,感覺很好。所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說實在的,我們光找自己的缺點就已經夠我們忙的,有沒有?因為找出來的缺點還沒有改過,突然又發現新的又產生了,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節課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