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錄自 淨空老法師講演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時,同學有二十多人,我常常勸勉大家專精學一部經。因為今人之能力,不如古人。通宗通教,實為不可能的事。我有個想法,也是個妄想,但此妄想有其道理。我一生中,用十年的時間專門學一部經,我十年學一部;另一個人也用十年的時間,但是學十部經,平均一年學一部。試想,何者效果較彰?十年功夫皆用在一部,可說是這一部經的專家權威。而十年學十部的,雖然學得也不錯,但一部都不專,無法精通。唯有專精,自己才能得受用,這就是深入。
民國初年,江味農老居士一生學一部《金剛經》,用了多少時間?四十年。周止菴居士也是一門深入,專攻《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們欲研究《金剛經》或《心經》,一定要讀他們的著作,這是權威的著作,下得功夫深。江味農居士寫了一部《金剛經講義》,周止菴居士著有《般若心經詮註》,都是專精,一門深入,成了這一部經的權威,如今無人能超越。以後是否有人能出其左右?很難說,誰肯下如此大的功夫!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模範。
今天同學們在此也是學一部經,常年講這一部經,也許你們會覺得講座有七十天,一部《阿彌陀經》,我十天就講完了,後面還有六十天,怎麼辦?從頭再講。一部經從頭至尾講七遍,聽眾聽了不厭煩嗎?聽眾若聽得厭煩,你就失敗了。要使聽眾聽得歡喜,必須遍遍味道不一樣。
因此,更不能寫一部講稿,講七遍皆用此講稿,而是講七遍要用七篇不同的講稿。講第二遍時,絕對不用第一遍的講稿,要重新寫。每講一遍都重新寫,才會有進步。如果用一部講稿講一輩子,就毫無進步,聽眾聽了會打瞌睡,甚至於離去。遍遍皆不同,聽了一遍,再聽第二遍,聽了甚是歡喜,這就有進步。
一部經不斷重複的講,心是定的。而且每一次準備都依照規矩,如《內典講座之研究》提供的原則,《實用講演術》提供的方法,祖師大德的註疏提供的參考資料。只要了解現實社會的狀況,再將此經典的義趣落實到現今社會中,所講的經絕對是活活潑潑的。
過去我在李老師會下求學,我給自己定的標準,是一部經學會之後,要在最短的時間中從頭至尾講十遍,講熟後再學第二部。這是當年學經的想法,我確實是如此做,我會找機會講十遍。那時,我也把此標準勸導我的同學,似乎很少人做到。
到何處講?誰請你去講?我是到居士家去講。所以,平時與大眾結善緣很重要,人家才會接納你,請你到他家講經。一個星期講一次,星期一在張三家講,星期二在李四家講。在台中,我們一個星期聽李老師上課,只有三堂課,所以還有四天沒課,我們就找機會講經。自老師處學到之後,我們就覆講,絕不中斷,如此才能學得成功。每一遍講得都不一樣,自然遍遍不相同,遍遍有進步,自己也愈講愈有興趣。
美國洛杉磯有一位趙立本居士,也將近七十歲了,比我小一些。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四十多歲,在加州大學教書,後來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辭了,跟幾個朋友開了間四川餐館,每星期到館中照顧兩天。有時間就聽我早年講的《金剛經》與《六祖壇經》,他就聽這兩部經。他來問我:「我專學這兩部經,念佛求生淨土,可否?」我說:「可以,江味農居士就是這樣,『教宗般若,行在彌陀』,他成功了。」他講《金剛經》似乎是一個月就講圓滿,一次是一個半小時,總共約四十五個小時。《六祖壇經》的分量也差不多。
他專聽這兩部經,聽了二十六遍。我告訴他:「不夠。」他說:「那要聽多少遍?」我說:「至少要聽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聽下來之後,他能講了。為什麼?聽熟了,熟能生巧,遍數聽多了,變成自己的。聽說他現在在美國各地講《金剛經》、講《六祖壇經》,很受大眾歡迎。這就是聽多了之後,自己有悟處。一生專攻一部經會得定,能得三昧。涉獵的東西太多,心裡雜亂,不能成就,自然學得很辛苦。
《無量壽經》中「三輩往生品」最後一段,慈舟大師判此段為「一心三輩」,就是修行其他大乘法的,不是修淨土五經一論的,以此迴向求生淨土,一定得生。淨土法門廣大無邊,並非一定要修淨土宗才能往生。不論是修任何宗派,只要修到心地清淨,心淨則佛土淨,也必定得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標準,就是心要清淨。
此方法是古人傳下來的,今人不相信。實而言之,今人多好高鶩遠,什麼都想學,學得太雜,學得太亂。冷靜想想,自己的心是定的,還是亂的?終日妄念紛飛,如何能成就?學經教的人心清淨,心是定的,時時刻刻心想著經文,所以有悟處。現今學經教者,大多數心中無經、教,有的是人我是非、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如何能成就?何以會有進步?
修行人,特別是修經教,將來是要代佛講經說法,若不能把整個精神完全貫注,就無法深入,所學的都是文字皮毛而已,一分一毫皆無契入。任何一部經教,字字句句無量義,所以講無量遍都不重複,聽起來都有味道。
往年,我在台中聽李炳南老居士講《阿彌陀經》,他講六遍,我聽六遍,遍遍不一樣。觀其講經的筆記,他無講稿,僅編表解,每一次講的皆不同。因他不用之前的講稿,一部經講幾遍,這部經就有幾種講稿。所以,雖然重複講經,仍將聽眾抓住了。如果只用一個講稿來講,抓不住聽眾,因為聽了一遍,再聽第二遍時,講得內容一樣,有何好聽的?
聽眾中最重要的是同學,同學內行,會批評指教。學經者,同學就是善友,就是善知識。其批評與指教,我們要虛心接受、參考改進,才會有進步。一般聽眾不內行,要內行人來聽,我們才會有進步。所以,同學非常重要,須互相提攜。
而修學者要將全部精神貫注在經教上,才能學得成功。如欲偷懶,不願將全部精神投入,必定無法學經教,而學經教就是修行。所以,同學們要發心專攻一部經。
https://www.amtb.tw/blog/archives/1525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