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有大方廣的格局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上次講到了漢地祖師成就肉身,他有個切入點,就是靠經文的力量來開啟智慧的光芒。那麼他們研習得最多的經,是華嚴經和法華經。
法華經翻譯過來的時間,是比較早。華嚴經就比較晚。估計大家對佛教歷史都不感興趣。因為你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佛教真正興盛是在唐朝,唐朝時興盛依靠的經典,就是華嚴經。武則天對《華嚴經》很有研究。整個唐朝的格局,就是華嚴的格局。唐朝有大方廣的格局。
所以在九華山最早的兩尊肉身,金喬覺和無瑕大師。金喬覺是拜華嚴經的,所以拜經台還有他的腳印。無瑕大師是刺舌血寫《華嚴經》,他整整寫了二十八年。所以佛教的格局為什麼能如此的氣度恢弘,這個華嚴經給的。
梁武帝時期,華嚴經還沒有進來。但人們知道了有功德福報一說。所以梁武帝就拼命建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其實武則天時,也建了很多寺,尤其是石窟,大佛。你現在看到的石窟,幾乎都是唐朝時的作品。像龍門石窟,樂山大佛。你對比一下就知道,兩個的差別,梁武帝建的寺院建築,你根本沒有看到。但武則天建的,你卻還能看到。為什麼?這個大家可以去參一參。為什麼梁武帝沒有建大石窟。因為梁武帝時,華嚴經還沒有進來。梁武帝還無法體會佛的大方廣的境界。所以說,後人把梁武帝當成羅漢,他只是羅漢境界而已。
華嚴經對中國思想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有人說,寺院為什麼要建那麼大?佛像要那麼大?你要知道,以前凡是大寺都要靠皇帝的力量,因為造一個寺院,要在深山中,深山裡風水好,風水好的地方,往往都比較險峻。因為風水好的地方都是天龍八部修行的地方。尤其是龍王。所以歷代許多廟,都是龍王獻地。五台山是龍王獻地,所以五台山供奉五爺。支提山,鼓山,普陀山,都是龍王讓地。這就很神奇了。你要在這個風水好的地方建寺,耗費財力自然不少,所以沒有當時皇帝的力量。是不可能達到的。
皇帝建的寺,一定是華嚴寺,有華嚴的風格。像峨眉山,支提山都叫華藏寺,都是國師來建,都是政府的力量。這兩山都是當時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建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政府的力量,菩薩道場就不會像今天深入民心。但前提是,要有很大規模的財力支持。
轉化身心有種方法,就是你去做事時,你會想到。我到許多大叢林,我常在想,古人是怎麼想到建這麼大的道場來供給人修行的。他的心量是如何,格局是如何。而且他建道場,不像皇帝建皇宮,給自己享受。而是給別人修行的。他是怎麼樣的心量。你知道嗎?能建大道場的人,他身心都不一般。一般人發不起這個心來。
不僅如此,古人修行時,不僅要克服掉人道的問題,還有天道的,鬼神道的。不僅人道會修行,山裡頭的山精鬼魅,還有山神龍王,都會修行。這塊地本來是龍王的,他要修行的地方,你用什麼感召他讓地給你。跟各位講,這就是歷代祖師的大本事了。
大乘佛法是把華嚴的境界,直接拿來用。用了以後,他就成就了。很簡單,就像你照著一張畫,天天去描,你就描會了。所以你去看大乘佛法很少講到自修,但他在度眾生時,往往跟自修相結合。因為你時間精力都有限,你要修,更不容易。佛經講百劫修相好。一個相好,你就要修一百劫。而且你才最多活一百歲。死了再來投胎,又有隔陰之迷。把前輩子修的忘記了,等慢慢記起來,已經四五十歲,再修個幾十年,死了,又投胎,又忘記。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達到最大的成就,要怎麼辦?
就是你不要去管這個臭皮囊了,豁出去了,先去做事業。死了也沒有關係,你願力在,下輩子才能做人,才能繼續修。如果你只管這個臭皮囊,沒有願力在,下輩子做不了人,你就更吃虧了。對不對。大乘佛法的精髓就是這樣子,只爭取這輩子的成就,這輩子就要成就。他就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要講這麼多華嚴經的部分。我想現在的學佛人,需要這個華嚴的格局。我看許多居士,拜佛磕頭比誰都虔誠,三更半夜起來,因為年輕。但你要有願力,有格局,有心量。如果你這麼拼命的磕頭,沒有願力,只為了消我的業障,業障消了,你幹嘛?成佛?成佛是什麼?你又不知道。其實佛是一種大格局,大方廣的境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wx1y.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