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感悟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九華山上有很多茅棚,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座。九華山寺院有接近一百座。每次到茅棚裡,小小的,供著很多佛像。然後我就會想,老了就呆著茅棚就好,就感覺挺安逸的。
這次到九華山,到旃檀禪林,這個寺院是九華山最大的。在九華山,以前對旃檀禪林沒有什麼感覺。就覺得大。我覺得建的大,一定有他的原因,但就不知道。這次我站在華嚴寶殿的正中間,然後背靠著佛像,閉上眼睛。突然感覺,整個九華山都裝進來了。左右手,剛好是九華山香火最旺的兩個廟,都是肉身,一個是地藏肉身,一個是無瑕禪師肉身。也是九華山最早的兩尊肉身。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寺院。在旃檀禪林,有個對聯,講的好像是九龍會歸。這也是旃檀禪林,是九華山風水會歸之處。按照民間說法,只要建成大廟,才能震得住九華山為佛國這個風水。站在旃檀禪林,心量感覺和小廟感覺,實在不同。
這是一個感觸,大家下次去九華山,可以去體驗一下。很多地方建設大廟,大雄寶殿很大,是有原因的。跟當地的風水有關。就是為了維繫當地佛教的繁榮。比如在福州,福州有兩座山,鼓山和旗山。鼓山湧泉寺高僧輩出,風水也是一流。
那佛教在這個風水最好的地方,可以帶動當地佛教的發展,相當於他是龍頭一樣。很多人說廟不能蓋太大,勞民傷財,那倒是未必。比如在大城市裡,很多高樓大廈,那這時就要蓋大廟,從風水上考慮,能保證佛教在當地的一席之地。而這個大廟,不僅要大,而且要在風水龍穴的地方。
以前祖師大德蓋叢林,都蓋得很大,據說梵天寺當年塑造釋迦佛,用泥土塑的,佛的小指頭,就花了好幾籮筐的土。可以想像佛像有多大。以前朱熹進來梵天寺,出去時甚至迷路。也可見當時佛教的興盛。
凡夫會以眼睛看到的,來分別說,廟蓋得太大了,勞民傷財。不是的,宇宙中冥冥的規律,不是凡夫能懂得。以前九華山還沒有佛教,但閔公把整個山都給了金地藏,才成就了九華山的氣勢。你看,因為閔公的大心量,讓後世人都能瞻仰地藏菩薩的光。而在佛陀時代,給孤獨長者甚至用黃金鋪地來供養佛,佛在世時,證果的人多,布施的人也心懇切。所以很多佛經,一開始就是“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末法時代,眾生根器劣了,佛法也是在慢慢衰弱的過程,福報也就越來越少。
但廟不能太奢華,大廟,像叢林,可以擴大人的心量。這是大的好處,但不能奢華。修行要樸素,比較好。年輕不住小廟,要住叢林,到處去參學,這也是擴大心量方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