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3, 2020

要時常反觀自省,莫要傷人傷己


海雲繼夢:要時常反觀自省,莫要傷人傷己

  我們早上吃稀飯,假如稀飯裡有一塊石頭,你會怎麼處理?吞下去或咬碎,還是把它吐掉?相信你會以不同於一般的狀態來處理它。

  我們吃綠豆湯的時候偶爾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一種豆子很硬煮不爛,鍋子裡所有的綠豆一顆一顆都煮開、煮熟了,吃起來軟糯香甜,突然間你咬到一顆很硬、好像石頭一樣的豆子,立刻將嘴裡的綠豆全部吐出來,仔細找找,啊!怎麼會有一顆豆子煮不開呢?趕緊把它給挑出來丟棄。它害得你差點咬碎牙齒,還連累了那一鍋綠豆湯,因為你對綠豆湯沒信心,擔心湯鍋裡還有沒有沒挑出來的硬豆子,所以接下來,你再也不敢放大膽吃了。而那一顆讓你吐了滿嘴的豆子,叫做「烈豆」。碰到它,你會馬上把它犧牲掉,對它來說頗壯烈,所以叫烈豆還蠻貼切的。

  世尊那個時代也有烈豆。當年,世尊還是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時,從小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車匿」,也叫做「闡陀」。當悉達多太子離開王宮出家時,由車匿一人駕車送行,等到太子成佛後,車匿也出家修行。他們一直相處在一起,感情當然很要好,從世尊把龍袍送給了車匿,頭髮和寶劍也都一併交代給了他,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車匿與所有比丘都相處不好,看誰都不順眼,常常與人起衝突,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說的難搞、不合群。這是因為車匿認為自己很早就陪伴佛陀,自己是最特別的,哥倆好的交情誰也比不上,因此產生了傲慢心理,總是看低別人,若是看到佛陀對待其他弟子好,還會生氣,覺得那弟子不夠資格、配不上佛陀的教導。佛陀勸了車匿幾次,仍無法改正他傲慢瞋恚的心理,所以佛陀入滅前,特別吩咐比丘們要對車匿進行「梵罰」,希望能藉此激勵他醒悟,不再背負惡果,證得阿羅漢。

  梵罰是什麼?就是大家都不要跟他講話,佛陀這法子真妙!沒人理睬的車匿只好獨自一人在鹿野苑附近精進修行,卻證不了果,但此時他的傲慢瞋恚開始降溫,人總是如此,一旦怨氣消除了,思緒便逐漸清明。車匿想到要去找阿難尊者指點,他問道:「身心一切都是無常無我的,那做了善業與惡業之後,是誰要承受果報呢?還是說,根本沒有人需要承受果報?」

  阿難尊者見車匿渾身的怨怒降溫,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便向他解說甚深的「緣起」道理:「在身心的連續變化中,並不存在一個固定不變的我,由於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在承擔果報,所以不落入〝常見〞;另一方面,在身心的連續變化之中,有一後續的身心存在著,這個後續的身心承受果報,所以不落入〝斷見〞。」

  經由阿難尊者的指點,車匿以強大的覺性看清身心現象的崛起過程,滅除了常見和斷見,處於中道而證得了聖者果位。從煮不爛的烈豆,講到車匿深切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而做出修正,終得阿羅漢果,就是提醒大家要時常反觀自省,莫要傷人傷己,這對修行者而言,是無上福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