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9, 2019
平常在家裡不做家事,到了佛堂什麼都願意幹,這是為什麼?
嘎瑪仁波切:平常在家裡不做家事,到了佛堂什麼都願意幹,這是為什麼?
人類,活在充滿七情六欲的世界裡,儘管每個人身處的外境不同,但全都嚮往著被美好和快樂所包圍。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只要關乎“情”,大部分人都會想方設法給與讚美,似乎認為這些“情”應該是毫無瑕疵,極盡美好,一定要被讚美的。古今中外,各時期文學創作或詩歌中都能找到。很多電視劇,把世界上幾乎所有情感的結局,都渲染成“理應最美好”。但是,若用這樣過度完美的理想要求自己的生活,只會把自己帶入痛苦的深淵。我們的生活不是他們演的戲,不要對生活有太過完美的假設。
有壓力的地方,很多人是避開的;沒有壓力、很輕鬆的地方,大家都願意來。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來佛堂呢?平常在家裡不做家事、當老闆的,到了佛堂,願意掃地、擦地、煮飯、洗碗......什麼都願意幹。因為在這裡沒有壓力,覺得很輕鬆,大家一起樂呵呵的,通過對彼此付出的感恩,親情顯現出了很大的力量。所以,愛的雙方,永遠要記得對方為我們的付出,而不要老計較“我付出了,你沒有付出”。
人在發脾氣時毫無理智,常對最親的人說最難聽的話,把對方的傷疤一片片撕裂開。親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淡了。這種負面情緒會一直囤積,對方不是偉大的修行者,不會自己轉化,時間長了就囤積了一大堆情緒垃圾。到最後,聚積的爆發力會顯現,原來那個發脾氣的人就會受到懲罰。在一個家庭中,彼此要多留一點空間;即使是對自己最親的人也一定要尊重,不能肆無忌憚。
親情和友情都是無法用錢財換取的,能成為一家人,沒有累積幾百輩子的福報緣分,是不可能在一起的。錢財隨時都可以賺,但和諧的感情不是想要就能擁有的。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得到的也很有限,真正使用到的就更加有限了。如果眼裡只有錢,生命就會越來越沒價值。
標籤:
嘎瑪仁波切
[相關文章] - 所謂的冤親債主,大都是我們曾經比較親的人 - 2019-12-24
- 不用好奇你的前世是什麼,沒有意義! - 2019-12-03
- 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都可以扭轉為積極的助緣 - 2019-11-29
- 談到修行,首先要從「做個懂得感恩的好人」開始 - 2019-11-29
- 看不見自身的「我慢」,最可怕 - 2019-11-08
- 願意助人為樂,一定是有福報、有能力的人 - 2020-01-13
- 把快樂寄託在物質的增長上,就像猴子水中撈月一樣不切實際 - 2020-01-09
- 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卻生下殘疾或智障的孩子? - 2020-01-07
- 心量大小,是長期德行的培養,人人都喜歡被包容的感覺 - 2020-01-02
- 心中有慈心的人,看誰都高興,這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好,而是他自己修得好 - 2019-12-3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