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佛教
佛教是種教育,即佛法的教育。這是佛教二字的本來意義。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一種對佛法教育的很通俗簡約的概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世間法,是從行為上的論述;自淨其意是出世法,是心靈的修行;兩者是從身到心的修行。
何謂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淨化自己行為與心靈的過程。修正自己的行為,向內審視自己的內心,探究一切苦與煩惱的根源,淨化自己心靈上的貪欲、嗔恚、癡愚,得到心的解脫。
涅槃是佛教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所謂涅槃,就是心的解脫。《雜阿含經》對涅槃的表述是:“貪欲永盡,嗔恚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近似地說,佛教就是止息痛苦的方法。
大部分宗教都認為這個世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教主,人只要信這個教主,死後就能上天堂,否則有下地獄的可能。這是求他人的宗教。
而佛教的根本修法是自力,向內心審視自我、開悟證道以求解脫。故佛教謂一切外求的宗教為外道,這是佛教與其它宗教的分水嶺。外道沒有歧視之意,指的是心外求法。大乘佛教有一些他力救濟的法門,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都是助行。即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佛與菩薩的親自教導下,還得靠自己修行方能得到徹底解脫。
所以佛教沒有主宰,佛陀只是老師。釋迦牟尼佛只是比我們先開悟、是個先行者,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生命的歸宿與解脫的方法,並把這些方法傳授下來。所以佛陀與信仰者的關系是師生關系,我們拜佛是禮師。在寺院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稱謂,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的意思。
寺院的功能,也主要是佛法的教育。從寺院的組織架構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與學校類似的性質,寺院住持之下,一般有三大執事:首座、維那、監院,住持相當於校長,三大執事分管教務、訓導、總務三事。法師相當於老師,指導僧人及大眾的日常學習。
從前面的作息時間表中,我們也可看出寺院的學校性質。日復一日的誦經、打坐、修行儀軌皆是勤學不辍的過程。許多寺院經常舉行法會,講解佛經、帶領在家學佛的人誦經、舉行各種禅修靜修等,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
二、因果
因果律是一種因果關系,什麼樣行為造就什麼樣的後果。世間任何事都有其前因後果,任何事物都逃不過因果法則。對生命體來說,從淺近而言,比如種植能得收獲,付出多有回報,予人快樂則得人善待,作惡多端必自斷生路;從深遠而言,行為的影響能跨越多生多世的生命之流,過去世的行為同樣影響今世的結果。
因為因果是一種對等關系,善惡報應就很好理解了。善行能結善果,惡行只能結惡果。但此對等關系只是性質的對等,而非量的對等。在實際上,結果往往遠遠大於起因。比如一顆種子能結數十乃至數以千萬倍的果實。種子只是因,即根本原因;除了種子這個因之外,還有陽光、水土、肥料等等的作用,這些都是緣,此二者為因緣關系。因是決定因素,緣為輔助條件。因緣共同作用而產生果,這就是因果。
因果報應不一定都是立竿見影,正如種子下地,還有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發豆芽菜一夜可成,種果樹數年才有收獲;為善如果有惡果,必定是善業未熟,而過去的惡業先成熟了;為惡見善報,必是過去世的福報未盡,而今世的惡業未熟。對因果報應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深遠的眼光。
實際上,善惡報應不是一種很理想的表達方式。因為善惡的標准因人而別、因地不同,也因文化背景等差異迥然各異。因果律的概念更能體現其本來意義。
因果報應不一定要等到下輩子,今生今世、此時此地就可看到。就象站在太陽底下,影子隨時都在腳下。仔細推究下來,一切結果都能在今生今世找到原因,即使是上輩子的惡業,也多半是借助今世的惡業或貪、嗔、癡念成熟的。
比如不孝敬父母長輩等,必然大幅度削減人應得的福報,老來也絕大部分得不到兒女的孝敬。大富貴之人,幾乎沒有不孝父母長輩的,而貧困之家,不孝者比比皆是。只要有這份心,貧窮永遠不是理由。比如偷盜,按因果律是得貧困報,我孤陋寡聞,至今沒見過一個因偷致富的,相反見到一個個活得潦倒不堪。錢來得不明不白,就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隨形的惡報。再如殺生,按因果律得疾病短命報,殺得越殘忍報應越慘烈。這在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再如邪淫也是大幅度損耗福報的,邪淫太過的人,往往生活處處不如意,被人輕賤。同時對婚姻的影響也很大,直接果報是得不到佳偶,即使對方是個大仁大義的人,也會單單地對你不好;婚後邪淫,不管做得多隱密,必然導致夫妻關系自然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個人的行為影響個人的未來,社會普遍行為影響社會的未來,以國家名義的行為影響國家的未來。社會風氣較好的話,世界就會安定,自然災害極少發生;世人普遍沉淪、道德日益敗壞、人心爭斗、殺業深重的話,必然產生種種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天災人禍與戰亂發生的機率會大幅度上升。
一切結果都是自己造就的,世人不知,總是在身外、心外找原因,永遠想不到是自己的行為導致的果報。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因果不虛,如影隨形。命由自作,福由心生。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這些都是古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心得。
三、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是可以推算出來的,算命的方式有多種,如時間為憑,取一個與自身關系較大的時間點就可推斷出此人一生的大致命運走向;取現象為憑,如面相、手相、卦象等,也可看出人的命運及吉凶。世間萬物皆有規律,掌握了命運的規律就不難推斷命運了。
命運不是出生那一刻的時間決定的,而是生生世世的行為造就的,出生的時刻只是借以推斷的一個工具。
一切善惡業的成熟都是借助外緣的,外緣條件成熟了,以前造下的業自然也就成熟了。推命依據的是緣,但無法找到因,所以根據命相及卦象無法解釋決定命運的真正原因。
這一輩子的命運都是以前的業力所造成的,而性格是以前的習氣帶來的。所以人一生下來,雖說大致格局已經決定,但人的心地和行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命運,這就是所謂的‘三分天命,七分人為’。同樣一顆種子,種在氣候水土皆宜的地方自然就生長茂盛,撒在沙礫石塊上就不容易長成,就算長出來也是歪瓜裂棗。生生世世的業就是種子,現在的行為就是緣,善業是借助善行善心成熟的,惡報是借助惡行惡心成熟的,想要讓善報最大化、惡報最小化,就要多一份善心、善行。
而且現在的行為又是以後的種子,現在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改變著以後的命運。根據因緣之別,果報來的快慢不等,從當下就成熟到多世多劫不等。比如罵人,被罵者當即就要回罵,這就是當下成熟;比如偷盜,時間長了終於案發,受牢獄之災,這就是近期成熟;再如大量或殘忍地殺生導致生惡病遭橫禍,這是今生成熟,但常人就無法將這兩件事聯系到一起,以為是兩件不相關的事;再如前一世或幾世做了惡事,因外緣沒成熟而沒有受到報應,今世業緣成熟,生病或遭災,這是多生成熟。常人就很難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凡有行為必有相應的結果,不管時間長短,該來的一定要來。
有的亂世之中或群發性的事故中,大家一起遭受災難,就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些人都是造了惡業嗎?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叫共業。不造那個惡業就不會生在那個亂世,也不會剛好趕上那場災難。數以億計的人中,這些人該受此報,就會陰錯陽差地湊到一起,躲都躲不掉,該受多大的報應就有多重的後果;不該受此報應的人,會在災難發生時天緣湊巧地躲過,或奇跡般地逃生。
生在富貴之家就說明此人過去世積累了在富貴之家生活的福報,生在貧寒人家說明此人只有生在貧寒人家的那點福報。所生環境與應得的福報密切相關,生在社會福利好的地方是因為福報大,生在貧瘠之地艱難生存說明此人前世沒有積累多少福報。完全沒有福報的連做人都沒有資格,直接落入餓鬼道中長受饑渴的煎熬。性情殘暴的人,地獄之中倒是有太多殘暴,物以類聚,不去都不可能了。
一切果報都是相對應的,如施捨得財富報,心懷慈悲得廣受敬愛報,性情平和、心地善良得相貌端正報,性行殘暴得丑陋及其它種種惡報,救人或動物的性命得長壽健康報等等。一些人喜歡在網上造謠生事、惡語傷人,以為沒人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就沒有後果,但這些人必定在生活中經常莫名其妙地遭人暗算與打擊。暗箭傷人的人必定被暗箭所傷---雖然放箭的不見得是你當初所傷的人。任何形式給別人制造的苦難、暴力與恐怖,也一定會加倍地回到自己身上。所以,人得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善待別人,因為一切都是有回報的,而且回報遠大於當初造下的因。
有仁慈心的人自然處處受人歡喜,做事順利。而心胸狹窄、刻薄寡恩的人處處碰壁、事事難以如意,甚至有一些連子女都沒有,或者即使有也沒孝心。有的人很聰明,處處算計,就是發不了財;而心地仁厚的人多有厚福。慈悲心如同磁鐵、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財富、地位、名望、如意眷屬等等不求自來,源源不絕。所以人心就是禍福的的源頭,想要改變命運就先改變自已的心。形象的說,慈悲心如春風化雨,萬物滋生;殘暴心如秋風掃葉,寸草難留。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302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