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生世事,偶爾的舉手之勞,可能成全了一樁善事; 多一善心,不止是幫助別人,也是間接的成就自己。
《荀子》修身篇便講到,人生有三種行為,乃保家護命之舉。三個護身符,消災聚慶,就算有所過失,也可免於被害,越早知道越好。
一、老老,而壯者歸焉
釋義:能夠做到尊敬老人,也會贏得壯年之人的尊重和跟隨。
生活中,雖然個別老人可能沒那麼友善,但為善之心,不可因一兩個人而動搖,況且一兩個不能代表全部。對老人尊敬不止是一種善舉,更是對別人的一種引導,有些時候、有些事,總要有人先走出一步,才能帶領更多人前行。
關照自己內心的善惡,無關他人,才能終成事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先做到才有資格關注周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內心都有顆善的種子,讓自身的光明給予眾人營養,激活內心良善的種子,才是免於更多人禍的根本。
二、不窮窮,而通者積焉
釋義:不故意圍困那些弱小無知、無能力的人,便會吸引那些通達事理的有能之士。
人到了一定的高度,仍然能夠把自己的成就歸零,不忘初心,像開始般尊重其他人,才能真正吸引那些通達事理的明白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吸引其他優秀的人;只有你的胸襟足夠開闊,才能觸碰到相同的人。
足夠強大時不為難弱小,不僅是一種修養,更大的作用是對社會導向的引領。社會風氣從惡到善的一種轉變,強風刮過,順勢而為,則事半功倍。
三、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而賢、不肖一焉
釋義:在生活中能夠給予弱者幫助,而不要求償還,賢能的人才和“不善”的人群的人,都會聚集而來。
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相報”,如果你能做到給予別人的同時,不求回報回報,才是大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善良的人。
能夠不計回報的幫助的人,定是沒有分別之心的人,無論對方社會地位如何、無論對方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都能給予幫助,才是明智的舉。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偏愛才是最合適的愛。
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
人能做到這三種行為,雖有過失,仍能免於迫害。多少所謂的“壞人”壞小孩,是被有偏見的人,逼迫而成,只有無偏見的對待,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真心,有才能的人,所謂的壞人,都會真心回報於你。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488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