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8

如何正確拜佛?拜佛的動作要領

如何正確拜佛?拜佛的動作要領

●如何正確拜佛?
  梵文的“南無布達、南無達瑪、南無桑嘎”,一般性都是中國傳統的這個,但是原發音念加持也很大。南無是皈依的意思,就好像一滴水融進大海一樣,我們這滴水融入宇宙了。
  拜佛就是把整個身心放下,拜在天地之間,五體投地,叫拜佛。拜佛是很柔和的,合掌也是很柔和,你對別人合掌的時候肯定很尊敬別人,什麼是尊敬別人?無我的,以你為大,我為小。合掌就會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印度的合掌,我們很多學佛的跑到泰國一看,那比都不能比,因為是佛國嘛,居士一合掌,身體整個都是謙下的,你像看到一朵花一樣,很美的一朵花一樣,要修成這樣。
  拜佛的時候整個身體如山,“我”就像一個貢高的山一樣,這山崩塌了,投到了大地上。拜佛的時候看著佛的白毫,觀佛的白毫滅無量罪,佛的白毫是通十方宇宙的,翻掌的時候觀想佛在虛空里站著,然後拜下去翻掌,這時候觀想佛從天上站在你的手上,你兩個手托著佛的腳,然後把自己的臉貼在佛的腳上。
  你們回去給爸爸媽媽洗腳,洗得乾乾淨淨,托著爸爸媽媽的腳,把自己的臉貼在爸爸媽媽的腳上,你感受一下,一下就拉近了子女跟爸爸媽媽的距離,你的孝心一下子就出來了,你就覺得,哎呀!我平時照顧爸爸媽媽太少,爸爸媽媽對我們這麼好。我們在座的很多都有小孩,你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多少,但是反過頭來說,爸爸媽媽愛我就像我愛孩子一樣,那你對爸爸媽媽有多少愛呢,你把精力都花在小輩上,對爸爸媽媽你有沒有報恩,所以以後嘗試一下。
  我們這個禮叫頭面接足禮,頭臉接佛的腳,足是腳的意思,托著佛腳。佛腳是什麼樣子也有觀想的,佛腳是具足了功德的,腳心有千輻輪相,有梵王頂相,有魚鱗相,有卍字相,所以佛站在地下這個磁場是均衡的,有一道光印在地上,佛是懸空的,所以佛菩薩都不要穿鞋的,腳從來不踩在地上的。頭面接足禮,合掌的時候拜下去觀想很親切很親切,那樣你們的心就越來越柔軟。
  我們中國人最高修養叫人天相應,人天合一,佛教就這一個合掌,一個禮拜就可以達到我們最高的那種境界,所以學佛了之後儒道就變成一個捷徑,一下子就超越過去了。如果你覺得功力不夠,儒家的這些道德,像《弟子規》就很細地要求我們怎麼樣做,佛教裡也都有要求,但是儒家一些好的我們都可以參考學習,學那個也一樣,佛教也是要求的,最主要佛教是讓我們提升生命境界,最後能夠超越出去。
●佛門禮儀——拜佛的動作要領:
  ①靠拜墊約一尺左右直立,二足跟相距約二寸,兩足見呈外八字分開,相距約八寸,雙手合掌於胸前,攝心定意。
  ②右手向下至拜墊中間,左手保持合掌姿勢,同時彎腰向下,兩膝分開,跪在拜墊靠邊處。
  ③身體彎下,左手放到拜墊左前方。
  ④將右手移到拜墊右前方,使雙手齊平相距約六寸左右,頭靠到兩手之間拜墊上。
  ⑤兩手掌翻過來掌心向上(意思以兩手接佛兩足,佛的“兩足”代表福慧雙足。)這時,“二手肘、二膝、頭頂”都著於墊上,這種姿勢就叫“五體投地”。
  ⑥兩手曲指向內翻轉,掌心向下按在拜墊原處。
  ⑦慢慢抬頭起身。
  ⑧將右手移到拜墊中間。
  ⑨左手提起放到胸前,呈合掌姿勢。
  ⑩用右手撐起身體,漸漸直立。然後順勢將右手也提起到胸前,雙手合掌。
  三拜之後,問一下訊(鞠躬九十度),後退半步,放掌右轉離開。
●仁煥心語:
  拜佛的內涵是把架子放下,做一個沒有架子的人。你來到寺院,能恭敬泥菩薩,為什麼對人不能恭敬呢?在一切人的面前都把架子放下,首先表達我們對一切人的恭敬;另外還有一種含義,人能把架子放下,放在地平線上,得到什麼好處呢?非常安全。抬得越高就摔得越重。所以我們在一切人面前,能真正做到沒有架子,反過來是非常高尚的人。我們要這樣沒有架子地面對生活,面對環境,面對人事。你說來寺院拜佛,不懂得里面的意思,就是假拜了。
●拜佛小知識:
  進佛殿時,不宜從中門直闖,應在側門進殿,進殿不能腳踩門檻,應跨過門檻直接進入。在佛殿裡正中間有一個大拜墊,這個大拜墊是專供方丈和尚或主持法師師父在法會佛事上拈香禮佛時用的,一般人應該使用旁邊的其他拜墊。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懷誠敬,無需執著拜佛方所。一般的信眾不宜在中間的位置拜佛,不符合寺院的規矩。
  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心存虔敬、外觀恭謹。不可看似恭敬,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威儀。拜佛時先拜殿中間的主佛,然後沿順時針方向去拜其他諸佛菩薩。如在禮拜時統禮十方三世一切三寶,這樣發心更大,功德也更殊勝。拜佛時要面向佛像,拜的是哪一尊聖像,就稱念哪一尊名號。比如拜阿彌陀佛,就口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接著拜下去,如此三遍。
  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並排禮,應當在法師後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
http://www.liaotuo.org/foxue/xuzhi/175661.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