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8, 2018

《幸福錦囊集》,一、明理篇:什麼是教?

《幸福錦囊集》,一、明理篇:什麼是教?

蔡禮旭老師講述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
真正把教育做好,把家教做好,孩子才有健全的人格。何謂教育?為人父母、長輩,每天都在教導孩子,假如對教育不清楚,就不知道每天所種下的是什麼種子。因此,首先要明白教育的真正意義。
漢朝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說:「教者,上所施,下所效。」現在為人父母者普遍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而忽略了「上行下效」是從何時開始?胎兒時就已經在學習了。「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真正做到了以身示教,子女自然就會起而效法;假如教育子女只是用言語,自己並未做到,說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家庭一定會出現爭訟,輕的是起口角,嚴重的是父子兄弟告上法庭。
孩子逆反是結果原因何在
很多家長有一種觀念,就是孩子一定會有逆反現象,會有叛逆期。此話對否?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數年間知識量倍增,有太多錯誤的觀念混雜在其中,積非成是。有的中學在開家長會時,老師對家長說:「你們的孩子現在是十二、三歲,正值龍捲風時期,所以孩子一定會叛逆。」父母本來還不緊張,聽完之後,每天在觀察孩子叛逆了沒有?突然有一天就會心想事成了。
我們回想,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沒有出現逆反現象?史書上並無記載。為何幾千年來都沒有產生,而現在幾十年就發生了?究其原因在幾千年來的教育有孝悌的教導,不只在家裡教孝,鄰里鄉黨都有孝順的風氣。哪一家的孩子對父母講話不恭敬,不但他的父母會教導他,連鄰居都會教誨他。所以,整個社會風氣是有孝道的傳承。
近代這幾十年,中華文化出現斷層,無人教孝道了。孩子無法增長孝道,會增長什麼?增長自私自利,所以對父母就沒有恭敬之心。我們要思考一下,現在的家長言行是否一致?假如家長言行不一,孩子對家長就會沒有恭敬之心。當我們告訴他,你對大人講話要有禮貌,結果我們大人對父母講話很大聲,這就讓孩子的認知上出現矛盾,不但孩子沒有生起恭敬心,對父母也會不認同。
這種不認同逐漸積累,有一天當他的身高跟你一樣高,拳頭比你大時,他還會不會聽你的話?不會。所以,逆反現象取決於大人言行不一致,孩子對長輩沒有敬畏之心,再加上整個社會沒有孝悌的教導,才造成幾十年來這些年輕人出現逆反現象。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甚深影響
我回想自己是否有逆反現象,於是我去請問母親:「我有沒有逆反現象?」我母親想了一下說:「沒有!」父母在我的心目中都是最尊敬的,父母把孝道、把如何做人表演給我看,所以上行下效就是教。而這個教確實是無所不在,我們的言語、行為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在從事教育的這幾年中,體會愈來愈強烈,父母的一言一行確實對孩子的影響甚深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到外婆家,我們坐的計程車的輪子滑到水溝邊,水泥地把排氣管撞鬆動了,所以後面的路途,車子一直叩叩叩響個不停。到了外婆家一下車,我的母親就把車費遞給司機,另外還多拿了五百元給司機。母親的這種行為很真誠,就深留在我的心中。
那時我心想著:「母親是覺得體力勞動的人賺錢不容易,這五百元對我們而言並不多,但對他們來說,可能這個月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我們能力之餘,就多幫助別人。」因此,這種仁慈之心就播種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們家三個小孩都不會跟別人吵架,因為父母在我們面前也從未批評過任何人。這種上行下效確實是無所不在,潛移默化孕育出善良的種子。
當下快種好種子
為人父母每天所做的是什麼事?教育孩子。有人做了七、八年,甚至於幾十年。當人家問他:「什麼是教育?」 每天在做的事,他竟然答不出來。孩子的這一畝心田,在這些年中,究竟被種下了什麼種子?這個種子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這些種子是否開始發芽?有沒有結果?雖然我們不知道種下的是好、是壞,但是一定會發芽、結果。所以,我看到很多家長,孩子已經十多歲了,他們的臉上都寫著哀怨、憂愁。原因是孩子的行為已經很難掌控、扭轉,所謂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因此,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什麼是教育,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趕快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世的態度。
寵子害子
現在父母教育孩子出現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一個「寵」字。「深圳特區報」報導,有一對夫妻親自去找報社,要把孩子對他們不孝敬的行為報導出來。為什麼要報導出來?要讓為人父母者有所警惕。他們是晚年得子,所以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早就反應孩子的行為既偏頗又無禮,但他們還替孩子找藉口,說他以後就好了。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以後就會變好,甚至於還聽算命的說,這個孩子到十五歲就會變好。難道十五歲以前都不好,十五歲以後會好嗎?不可能!哪有突然一覺醒來,從不懂事瞬間就變成懂事,這只有在夢裡才可能發生。他們的孩子現在要娶太太,就要把他們夫妻趕出家門。所以,寵孩子,孩子一定不孝。
教子慎於始
教育孩子要慎於開始,從小一定要正確教導。所有的事,你都一手承攬替孩子做,做久了,孩子的心裡會覺得父母替我做事是應該的。替我買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應該的,為孩子做事累得要死,結果一點功勞都沒有。現在很多小孩才七、八歲,就常聽到他們說:「我爸爸的那些遺產都是我的。」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話,心裡感到非常不安!
磨練孩子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 我有一位長輩叫盧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講:「我所有的錢都是取之於社會,往後我也要用之於社會,回饋廣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個公益基金會,我一分錢也不會留給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唸書,認真學習,你要念多高的學位,我都支援你。」
讓孩子從小覺得父母的心胸非常寬廣無私,所以孩子對父母是從心底里佩服。 雖然盧叔叔的經濟很不錯,但他的兒子到美國留學,他給孩子的費用抓得特別緊,因為他知道中國人所說的「富不過三代」,在現前是一代都支撐不了。
從前還有聖賢根基,家庭、社會還有節儉的美德給孩子做榜樣;現代的孩子從小舉目所視都是奢靡,從小就很會花錢。所以,他在兒子出國留學前,就告訴他:「我給你的錢都計算好了,假如你亂花,自己解決。如果你帶一個黑人回來,或帶一個白人回來,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醜話講在前面。兒子從小是父母帶大的,知道父親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學成準備回國之前,他打了一通電話給他媽媽說:「我錢不夠了,無法坐飛機回來。」他媽媽一聽,第二天一大早立刻要去匯款。盧叔叔馬上跟他太太說:「等一下!孩子一有問題,你也不分是非,心就慌了。」
他說:「我算給你看,我們給他的錢剛剛好可以買飛機票回來。兒子為什麼跟你要錢?因為他知道一回來,我一定不給他錢,他的生活會非常拮据,所以想留一手,讓身上的錢還有空間緩和一下。」所以,就跟太太說不可以匯
結果兒子打了兩、三通電話,都沒有接到錢,後來就自己搭飛機回來了。兒子回到家,盧叔叔馬上告訴他:「你已經長大了,這個家不能讓你住了,你自己出去自力更生。」假如你是當父親的,能做得出來嗎?這是不是慈愛?
兒子因為從小被這樣的父親磨練,所以他也很樂意出去找工作。他被面試的這家企業是一個連鎖性的教育機構,董事長親自面試,本來下午有五、六個人要面試,當面試到他的時候,後面的人就沒有面試機會了,因為董事長跟他談了兩、三個小時。
在談話的過程中,董事長跟他說:「這不可能是二十五、六歲的人寫出來的企劃方案。」董事長就從企劃案的內容逐一詢問他,他都能對答如流。後來董事長給他一句話:「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開價。」
你希不希望你的兒子以後去工作,老闆說「薪水要多少,自己開」?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德行與能力時,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在經濟上,盧叔叔沒有再支援他,但是有交代孩子身旁的這些長輩,說:「我兒子假如撐不下去,要跟你們借錢,你們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過兩千元。」
盧叔叔都預測到了,結果在第一個月,他兒子確實撐不下去了,因為房租很貴,就跟兩位長輩各借了兩千塊錢。但盧叔叔交代:「他說哪一天還你,你一定要打電話跟他要。」後來那一天他兒子準時還錢給這兩位,從此就沒有再向人借過錢。他撐過來了,能力也磨練出來了。
寵孩子造成的是不孝,如果你懂得磨練他,這是歷煉他一生的本事。什麼是真正的慈愛,要細細去思考。有時愛之,反而足以害之,而愛是要用理智不是情感,情感會變成寵愛、溺愛。
身教者從
有一位老師讀了《弟子規》之後很高興,他心想:我可以拿這本書好好教訓我的學生。第二天就開始教學生,他每天眼睛瞪得很大,像警員站崗放哨一樣,看到學生哪裡做錯了,立刻提出批評,做了一個多月之後,他覺得很辛苦。
有個機緣他與我們共餐,他說:「《弟子規》那麼好,但是為什麼我推廣起來很累?」我告訴他:「老師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學生做到,而是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則。」他這個心念一轉,做法就改變了。
有一天他在整理桌子,突然抬頭一看,有二、三個孩子跟著他在擦桌子,其他的孩子一看別人在做也跟著做,結果全班同學都動手擦桌子。他說那時內心很感動,以身作則的力量真的很大。
那個星期他們去公園做教學考察,在公園裡,他很自然的蹲下去撿起一個紙屑,撿了差不多二、三張,他回頭一看,發現幾十個學生都在撿垃圾。他說那時看了,眼淚幾乎要流下來。他發現一個真理,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為人領導者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別人的力量就特別大。最後,學生還把他手上的垃圾拿過去說:「老師,您是長輩,這種事讓我們來做就好了。」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家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也是把國民教育好,因為領導人總是不願意國家、朝代傳到他這一代就斷絕了。假如傳到他就斷了,就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後代子孫。皇帝一登基先做哪件事?立太子。可見一個國家、朝代,對於後繼有人之事,總是擺在首位,所以從前的皇帝是請全國學問最好的讀書人來教育他的下一代。
但你們不要羨慕皇子、皇孫,一定是生活很優厚、很享受,其實不然,他們是天還沒有亮就要起床唸書,因為他們要承傳一個朝代,需要有豐富的學識。一個國家如此重視後代子孫的教育,一個家庭當然也要重視教育。
孩子的教育應擺首位 一個人在中晚年能否得到真正的好命,關鍵在於是否把孩子教導好。假如夫妻兩人都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家庭生活也很優厚,但是孩子因為失教,在外面遊手好閒,甚至於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今天又會做出什麼事情,這樣的父母在中晚年能否有好日子過?不可能。
很多人到了中年才發現經營家庭的重點,輕重緩急擺錯了,沒有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但後悔已來不及了。現代很多父母都是把教育孩子的目的,擺在對名利的追逐上,這是很悲哀的現實。其實名利的追逐對家庭教育而言,就是在毀壞孩子的前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