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4, 2018

做人需具有這4種品德


做人需具有這4種品德


發布:君合  

  成人之美

  玉本來是在石頭裡面,拋棄不顧也就與瓦礫無異,如果精心雕琢就成為貴重的圭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璞玉不經過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貴重的玉器。同樣,人不經過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倫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首先要從教育上面著手,並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所以只要見別人做一件善事,或是這個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很有前途,都要引導和輔助且極力成就他;或是稱贊鼓勵、或是協助扶持、或是為他辯白誣陷、分擔誹謗,總之一定要使他有所成就。

  救人危急

  艱難困苦的情況,是人們時常會遇到的。如果偶然遇到處於困境中的人,就像自己感同身受一樣,趕快替他解救,或者說句話為他申辯冤屈,或者想方設法救濟他的困難。崔子說,恩惠不在大小,只要能夠救人於危急就可以了。

  勸人為善

  人生在世,誰能沒有良心?而人在塵世中,庸庸碌碌最容易沉迷墮落。因此凡是與人相處,應當設法指點、提醒對方。譬如在長夜漫漫的夢境中,令其醒覺過來。再譬如,把長久沉陷於煩惱之中的朋友救拔出來,使其恢復清涼、自在。這樣做的恩惠最為廣博。

  捨財作福

  佛門的諸多善行中,以布施最為重要。佛教認為布施有無上功德,是一種把福利施與他人、積累功德,以求個人解脫的修行方法。小乘佛教分為“財施”和“法施”兩種。“財施”指將各種財物布施予人,目的在於破除施捨者的吝啬和貪心,以免除自己未來世的貧困;“法施”指向人說法傳教,目的是使人成就解脫。大乘佛教將“布施”與“大慈大悲”的教育相結合,用於普度眾生。故布施的對象遍及一切有情,因而把它納入大乘佛教的修習方法“六度”之中。“六度”,意為使人們由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六種途徑和方法。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走近佛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