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淨土法門:中國古時候婦女的地位很高,受人尊重,為什麼?


淨土法門:中國古時候婦女的地位很高,受人尊重,為什麼?

  我們今天回味一下道德,“道”是大自然的規律,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這叫“德”。所以在中國常說“倫常大道”,“倫”是“五倫”,“五倫”第一個,父子,父子是“道”。“五倫”都是“道”,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創造的、制定的,沒有,自然的。

  “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親愛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這個是心性的原始點,所有一切性德都是從這裡延伸出來的,發揚光大的。萬德萬能,中心就是“父子有親”,中國人講孝慈。

  “夫婦有別”,這個“別”是義,合情、合理、合法,夫婦組成家庭、建立家庭,兩個人有不同的職責。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經濟生活,過去男子負這個責任,謀生、養家;婦女的責任相夫教子。“相夫”是把家管理好,像一個國家的宰相一樣,家管好,更重要的責任是把下一代教好,這是她最大的責任。所以我們讀中國古書就知道,古人教子女,教女比教兒子更重要,所以教女下的功夫最大,也最用心,為什麼?有賢女就有賢妻,有賢妻就有聖賢兒女,你看婦女負的責任多大,在外國沒有。

  中國古時候婦女的地位很高,受人尊重,為什麼?你家庭有沒有後代靠她,你能不尊重她嗎?你能不愛護她嗎?她是那你們家庭傳宗接代最重要的一個人。很有道理,所以在中國妻子稱為“太太”。“太太”這兩個字是尊重到極處。“太太”有典故的,從周家開國而來的。周在中國的歷史是非常輝煌,周朝八百年,這三個婦女,文王的母親、文王的祖母跟文王自己的夫人這三個人,他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姙,他自己的妃子是太姒,這三個“太”,“太太”就從這兒來的。中國人對婦女的尊敬稱“太太”,那什麼?聖人的母親,文王、武王、周公,那個時代的大聖人,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最敬仰的就這三個人,後人稱婦女為“太太”,希望每個婦女都能夠像太姜、太姒、太姙相夫教子,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多麼的偉大了。

  但是現在沒人知道,不知道“太太”叫什麼意思,不懂,把她稱作“愛人”,問題全變了,那我們不知道。“五倫”,“君臣有義”,君仁,仁慈,臣忠。“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這個社會全沒有了,“倫”之道沒有了,倫理裡頭含的意思也是“道”。“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道”;“夫婦有別”,這個“別”是道;君臣的義這是“道”;“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都是“道”。

  “道”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德”,我真的把他做到了,隨順於“道”,這個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五常”。

  “五常”這五個字不是名詞,是動詞,“仁、義、禮、智、信”作為名詞講是“道”,作為動詞講是“德”。真愛人,仁者愛,那種真誠的愛心,就跟”父子有親”那個親愛是一樣的,這種親愛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仁”。所以“仁”從哪裡來?“仁”從親來的,父子有親來的。

  “義”是我們思想、言行,完全與道德相應,不違背道德,這就是“義”。古人把它很具體的說明,“義”是合情、合理、合法,與人情、禮法、道理、法律通通相應,不違背,這是義!人應該這樣做法。

  “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禮節,再親密都要守禮,不能隨便。禮是什麼?禮是規矩的表演,不能認為他麻煩,我們簡單省事一點,不可以!真能夠遵守,一個人會做到小心、謹慎,不敢放逸,所以粗心大意能夠對治,小小禮節都不失。漢朝時候有個學禮的,也是儒家的名人,鄭玄就是鄭康成,一生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這三種書他都有注解,古時候學禮一定要看他的注解,以這個為標准。鄭康成平常做人規規矩矩、一板一眼,這大家都知道的。他的老師是馬融,馬融是學者,也做了大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鄭康成在他幕下三年,跟他學習,古時候帳,房子裡面有這些裝飾品,我們現在叫窗簾,類似這些,這很大,圍在一周做裝飾品,很莊嚴。這個幕後,馬融喜歡音樂,家裡面養了有一個樂隊,用現在說樂隊,載歌載舞,上課他也讓女孩子在後面奏樂、唱歌,一面聽歌,是一面講課,所以學生不老實的總是往幕後去看,只有鄭康成,這個人跟他三年,從來沒有一眼歪看、斜看後面。所以馬融心裡有數,他的學問鄭康成全學去了。好啊!這有傳人了。這個老師量小,有嫉妒心,他知道這個學生將來會超過他,怎麼辦呢?把學生除掉。可是鄭康成他很聰明,他完全看到了,長亭踐行,他回家了,畢業了,回家了。馬融帶了學生到長亭去送他,送行,每個人敬三杯酒。所以“三百杯不倒”是真的不是假的,典故從這兒來的。他飲了三百杯酒,小小的禮節都不失,真正海量,這李老師當年講這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如果每個人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五戒”裡就沒有酒戒了,因為酒是預防的,怕人酒後亂性,鄭康成三百杯,小小禮節都不失,真了不起。那麼老師是找了幾個打手在路上等著他,等著他喝醉了,收拾他一頓,是這個意思。鄭康成料到了,走了一段路,他從小路走了,預定的這個路,他告訴大家他怎麼走法,其實走小路的,有智慧。

  馬融也很了不起,《漢書》裡頭 有他的傳記。所以從這個地方看起,人的嫉妒障礙很難避免,這麼大的一個學者,還有這個念頭。你說一般人遇到這樣的學生,心裡頭歡喜,這有傳人了,一生沒有白過,偏偏還有這,這是什麼?名利放不下,怕別人高過自己,這是決定錯誤,今生不論怎樣有富貴,來生都是三途,心行不善。真正覺悟,確實希望別人都比我好,為什麼?我享福啊,這些能干的人造福,我來享福。所以能者多勞,他要操勞,為天下人造福,我是天下人裡頭的一個,我享福,享他的福,感他的恩,這正確的。我們是自己不行,希望人人都超過自己,我是最無能、最無德的一個人,我的標准是最低的,希望別人都比我高,我就有福了。對於名人,敬愛、尊重、佩服,所以自己還修了一點小福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